開福區伍家嶺街道:問計於民,把社區提質提檔改造改到居民心坎裡

(視頻。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賓/攝製)

星辰在線4月28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賓)長沙市開福區伍家嶺街道紫荊園社區轄區內的國慶新村、機務公寓、金隆小區等老舊小區始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規劃起點較低,建築老舊,問題迭出:基礎設施老化、活動場所少、環境差、停車難……如何利用有限的資金,讓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社區書記陳旭的回答是:堅持“三問三共”,取智於民。

提質提檔提什麼——問需於民共商

2018年,紫荊園社區被納入長沙市最後一批社區提質提檔範圍,得知消息的社區書記陳旭格外高興,但不一會兒就陷入了沉思。提質提檔對社區來說是件大好事,但也是件大難事,社區店外經營多、違章建築多、道路堵塞多……一系列“老大難”問題擺在眼前。怎麼破解?她萌生出一個想法,要解決居民生活中的切身難題,何不讓居民自己來提意見?

說做就做,紫荊園社區“問需於民大走訪”行動立刻展開,以街道、社區幹部為主體,發動轄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優秀黨員、賢達人士、熱心居民代表等入戶上門,開始全面徵集居民群眾意見和訴求。

為了更充分地徵集民意,他們還利用晚上和週末時間深入社區各居住點,開展“吐槽大會”“美麗紫荊我來講”等一系列主題的“庭院議事會”。最終收集到單車棚修整、理順空中管線、路面白改黑、花壇改造、打通道路“微循環”、改造下水管網等有效意見300餘條。

社區通過對意見進行梳理,從大多數居民群眾最關切的問題著手,制定了社區提質提檔的具體方案,向居民公示,最大誠意地尊重居民群眾的意見。

開福區伍家嶺街道:問計於民,把社區提質提檔改造改到居民心坎裡

(改造後,新建的晾曬設施。)

開福區伍家嶺街道:問計於民,把社區提質提檔改造改到居民心坎裡

(社區鄰里中心外景。)

項目怎麼做好——問計於民共建

要想把社區的建設搞好,還是得靠社區“自己的人”。為此,社區將意見提得“又多又好”的熱心居民召集組織起來,成立居民議事協調監督小組,請他們參與到方案制定、工程設計、施工建設與監理以及施工後滿意度調查等提質提檔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中。每一個工程項目的實施,都邀請他們“指手畫腳、精雕細琢”。

在實施安裝休閒座椅項目時,為了選定每一張座椅擺放的位置,社區帶領設計施工團隊和居民群眾議事協調監督工作小組走遍了小區的各個角落進行實地勘測,一路詢問居民意見,才確定了便民椅的選址:安裝在道路兩旁的花壇之間,既不會擋路,還可以防止車輛在此處亂停亂放。

讓居民做主,請居民監工。安裝座椅的這種做法被推廣到其他每個項目上,怎樣改造停車位、怎樣修整單車棚、怎樣整理網線電線……居民群眾們紛紛獻計獻策,督促施工團隊發揚工匠精神,把每個項目建成了群眾滿意的實用工程、實效工程。

開福區伍家嶺街道:問計於民,把社區提質提檔改造改到居民心坎裡

(體質提檔改造,改出老社區的新面貌。圖片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賓/攝)

成果如何鞏固——問效於民共享

環境美了,服務優了,但是提質提檔結束後還能一直這樣保持下去嗎?

對於開放式老舊小區來說,日常管理確實是一大難題。社區意識到:只有居民主動參與並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小區才能在環境衛生、治安防控等方面形成長效。於是,社區黨委牽頭,組織網格黨支部書記和黨員骨幹成立了“紫荊園丁”居民自治委員會,成為引領居民群眾自治的“主心骨”。

在居民自治隊伍開展的規勸、監督、引導、清掃工作下,店外經營、流動攤販無序經營、衛生髒亂差、佔道停車等“頑疾”治理成果顯著。就連牆壁上難以剷除的小廣告“牛皮癬”也有了自己的“家”,現在小廣告都自覺地貼在了小區內設置的“便民信息服務欄”裡,服務欄一側還公示了家政、維修等日常服務信息。

“垃圾不見了,違章拆除了,便民設施更多了,社區環境更美了。”住在國慶新村二片的吳麥華說,自從社區進行提質提檔後,小區一天比一天美。作為“紫荊園丁”居民自治委員會的骨幹,她每天都要巡邏用社區值班日記記錄居民的共建過程,“在樓道之間裝上路燈,在小區安裝廣播,由黨員和樓棟長認領花盆花壇……”如今,1寸厚的日記已寫滿兩大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