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拿洞察】怎樣的營銷才能打動年輕人?

近日,只要你有微信群、刷微博微信朋友圈,就一定見過一張照片:一個大樓樓身上打上了一個巨型二維碼。趣拿發現,身邊的人都在自發傳播這張圖片,哪怕沒有其他多餘的解釋,但你就是忍不住掏出手機想要掃描這個二維碼一探究竟。無論最終目的如何,這一營銷確確實實打動了年輕人,而其中值得借鑑的地方,待趣拿來為你拆解。


【趣拿洞察】怎樣的營銷才能打動年輕人?

這一營銷出自嗶哩嗶哩代理的新遊戲《公主連結Re:Dive》,靠自家大樓打廣告的話題#被誤以為在賣樓#也一舉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熱議,話題#公主連結#在實時熱搜榜單第三位的閱讀量近1億,遊戲上線當天登頂遊戲榜。


【趣拿洞察】怎樣的營銷才能打動年輕人?

這一漂亮的營銷戰績,再一次證明了如今年輕人對營銷的態度:拒絕套路,興趣為主要驅動力。

年輕消費者:錢不是問題,注意力才是關鍵

當下年輕人,尤其是00後,具有比90後更明顯的時代屬性:高GDP、低出生率的生活環境賦予他們更多可支配資源;從小到大接觸便捷的互聯網,讓他們主觀意識更強、不願被定義,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注意力更加缺乏。

因此,如今長圖文形式的微信正逐漸替代長篇大論的文字推送、短視頻軟件越來越火爆、產品包裝越來越拼顏值……許多品牌想吸引“兜裡有錢”、“左顧右盼”的年輕人,開始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套路營銷”。在這裡為大家舉幾個牌子的名字:BOSS直聘、鉑爵旅拍、馬蜂窩和知乎,很多人耳邊的洗腦廣告詞和魔性的畫面都已經浮現出來了。

但這樣的廣告真的有效嗎?然而數據證明,這些廣告投放後關注熱度只維持了幾天,但這些“熱度”都是消費者對品牌營銷模式的反感、吐槽、抗議與抵制,且對下載量並沒有帶來增量甚至在起微妙的反作用。


【趣拿洞察】怎樣的營銷才能打動年輕人?

套路營銷的效果沒有到位,但廣告費卻是真金白銀地砸了進去,登上央視的廣告套裝1.65億一位,鋪天蓋地的宣傳吆喝反而讓用戶對品牌產生了反感與抗拒,完全是得不償失。

移動互聯時代的消費者行為模式:共鳴與共情

當下已經不再是我知道誰,就買誰的時代,從快消品到奢侈品無論哪個領域隨便挑一個品類都競品無數,投放渠道千奇百怪,無時無刻都在吸引消費者們的注意力,想要贏得他們的青睞,光吆喝得讓人“聽過”遠遠不夠。

傳統時代,消費者的行為模式是AIDMA: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引起興趣)——Desire(喚起慾望)——Memory(留下記憶)——Action(購買行動);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消費者的行為模式變成了AISAS:改變的是兩個具備網絡特質的“S”——Search(搜索),Share(分享)。

互聯網時代下搜索(Search)和分享(Share)變得更為重要,一味地向用戶進行單向的理念灌輸往往很難見效,反而是口碑打造與社區分享能夠更加觸達消費者。


【趣拿洞察】怎樣的營銷才能打動年輕人?

隨著95後與00後的移動互聯時代來臨,消費者行為模式又升級成了SIPS模型:Sympathize(引起共鳴)——Identify(確認)——Participate(參與行為)——Share&Spread(共享擴散)。

當今消費者比較容易產生行動的營銷案例,往往不是因為便宜、也不是因為品牌名氣,而是因為品牌所傳達出的概念打動了消費者,用“情懷”與“誠意”將生意變得更加你情我願、更加順其自然,才是成功的營銷策略。

趣拿營銷模式:想要打開口袋,先打開心扉

有了套路營銷的反面教材在前,越來越多以年輕人為目標消費者的品牌開始嘗試融入年輕人的世界,去了解目標群體的痛點與熱點,做出了效果喜人的營銷活動。

隨著健康意識和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重視健康,強調養生,甚至開始嘗試保健品。於是,老牌保健品湯臣倍健敏銳地抓住了這點,為年輕人們量身定做了Yep系列產品,但如何能讓年輕人更快更柔和地接受“年紀輕輕吃保健品”這一理念,湯臣倍健花了不少心思,甚至不惜簽下當紅話題偶像蔡徐坤。

有了高熱度代言人助陣,品牌大可放開手向追星少女們“收割韭菜”,但湯臣倍健的營銷策略則十分“寵粉”:選擇與趣拿平臺合作,溝通線上線下與粉絲一起為蔡徐坤“打榜應援”。粉絲不僅能夠線下到場與趣拿終端機娛樂互動,更能在線上應援愛豆、分享號召夥伴助力,贏取蔡徐坤的Yep系列應援小禮包。


【趣拿洞察】怎樣的營銷才能打動年輕人?


【趣拿洞察】怎樣的營銷才能打動年輕人?

本次活動趣拿媒體通過線上線下合作造勢:聯合各大門戶網站進行宣傳推廣,輔以有粉絲裂變效應的社媒矩陣尤其是微博超話,加上趣拿自有的線下5000+趣拿終端機全屏廣告、異性機身貼等助陣,不僅為品牌沉澱了21萬品牌高價值粉絲,更打造了超8億的話題熱度。目標消費者們不但接受了年輕也需要適當補充保健品的理念,更對品牌產生了好感與親近,消費阻力在為明星打榜應援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降低。

【趣拿洞察】怎樣的營銷才能打動年輕人?

讓我們回顧一下SIPS模式:Sympathize——邀請代言人舉產生共鳴;Identify——通過線下活動讓消費者認同“自己人”身份;Participate——參與活動下單;Share&Spread——飯圈內甚至大眾社交圈上共享擴散,引爆聲量。

這一營銷活動背後,更有合作伙伴趣拿的營銷傳播與數據引流的支持。線上趣拿APP擁有3200萬真實用戶,且與湯臣倍健目標消費者契合,實現了點對點的私域流量宣傳;線下趣拿通過趣拿智能終端在活動現場的派樣及互動,為湯臣倍健天貓旗艦店引流用戶。

趣拿不僅完成了移動互聯時代的消費者行為模式鏈路,更用大數據為品牌後續的營銷與促銷打下了紮實基礎,讓營銷不再是一次性的狂歡,而成為可持續性的品牌聲量銷量增長助力器。


想要打開年輕人的錢包,就先向年輕人打開心扉。如今的年輕人厭惡套路,擁抱真誠,用直擊痛點的營銷活動打動年輕人,再用趣拿派樣模式助力打通品牌與年輕人之間的鏈路,營銷活動的品效合一還會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