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首家城市“社区车间”在云岩区渔安街道“上线”!

“通过培训,我们在家就可以实现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有了收入”,正在参加贵阳市首家“社区车间”手套加工前期技能培训的孙女士有些激动地说。


4月24日,云岩区渔安街道“社区车间”第一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渔安新城文体活动中心举行。云岩区区委副书记、渔安街道党工委第一书记王峰出席并作开班动员讲话。


贵阳市首家城市“社区车间”在云岩区渔安街道“上线”!


在“社区车间”手套加工实训基地培训现场,由渔安街道与贵州弘鑫织造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手套加工前期技能培训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技术专家以现场指导、实际操作的方式,对手套剪裁、缝制等产品加工程序进行了细致讲解。


据了解,在2019年底,为了不断创新完善就业帮扶模式,多元化激发村集体发展活力,努力解决失地农民在家就业的问题,云岩区委副书记、渔安街道党工委第一书记王峰提出了创办渔安新城社区车间的思路。通过鼓励支持渔安、安井两村充分利用闲置场地和人力资源,对接各类生产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渔安新城社区车间”,该车间是贵阳市首家城市“社区车间”。


“社区车间”又定位为“先锋车间”“互助车间”“致富车间”“和谐车间”“希望车间”。“先锋车间”是通过把两村无业妇女、失地农民组织起来,逐步建立协会、妇联组织、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引领作用。“互助车间”是通过在这里共同学习,建立了学习感情,成为了同学关系、工友关系,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感情进一步融洽,有利于矛盾的化解。“致富车间”是让两村闲置的劳动力重新“动起来”,通过培训、学习技能、实战操作,达到致富的目的。“和谐车间”是凭本事、计件取酬,相互讨论、共同进步,打破“闲生是非”的规律,构建和谐村民关系。“希望车间”是通过这个车间,培训人才、储备力量,为今后两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打下基础,赢得希望。


社区车间的建设,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要求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是云岩区应对疫情影响,就近就业的重要抓手。


“我们和渔安街道合作的‘社区车间’实训基地就是针对村民前期技能培训而专门打造的培训平台,目的就是通过前期技能培训让农户具备独立生产的能力,实现在家就业,在家创收。”贵州弘鑫织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贵阳市首家城市“社区车间”在云岩区渔安街道“上线”!

据了解,学员一般培训周期为3个月,在培训期间,为了鼓励农户参与的积极性,云岩区将从渔安新城资产运营收益中补贴农户每双手套加工0.2元。3个月期满以后,经考核合格的学员可以进入到渔安街道的“社区车间”进行集中生产,也可以申请进行居家生产,产品合格后,公司按照0.7元/双的价格收购,既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又获得了收益,做到生活生产两不误。


据统计,一个培训合格的学员,每人每天可以加工100—120双手套,按照0.7元/双的收购价,每月平均收入1800余元;技术过硬、特别吃苦的员工每月能够生产5000双,月收入达到3500元,形成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手套加工是渔安街道办事处‘社区车间’引进的第一个项目。我们街道将有效整合辖区商业资源和人力资源,打开思路,拓宽招商渠道,引进更多加工制造企业,打造更多不同类别的生产车间,让更多的失地农户、失业人员的就业稳起来,生活富起来。”渔安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信心满满的表示。


云岩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