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首家城市“社區車間”在雲巖區漁安街道“上線”!

“通過培訓,我們在家就可以實現就業,既能照顧家庭又有了收入”,正在參加貴陽市首家“社區車間”手套加工前期技能培訓的孫女士有些激動地說。


4月24日,雲巖區漁安街道“社區車間”第一期培訓班開班儀式在漁安新城文體活動中心舉行。雲巖區區委副書記、漁安街道黨工委第一書記王峰出席並作開班動員講話。


貴陽市首家城市“社區車間”在雲巖區漁安街道“上線”!


在“社區車間”手套加工實訓基地培訓現場,由漁安街道與貴州弘鑫織造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手套加工前期技能培訓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技術專家以現場指導、實際操作的方式,對手套剪裁、縫製等產品加工程序進行了細緻講解。


據瞭解,在2019年底,為了不斷創新完善就業幫扶模式,多元化激發村集體發展活力,努力解決失地農民在家就業的問題,雲巖區委副書記、漁安街道黨工委第一書記王峰提出了創辦漁安新城社區車間的思路。通過鼓勵支持漁安、安井兩村充分利用閒置場地和人力資源,對接各類生產企業,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打造“漁安新城社區車間”,該車間是貴陽市首家城市“社區車間”。


“社區車間”又定位為“先鋒車間”“互助車間”“致富車間”“和諧車間”“希望車間”。“先鋒車間”是通過把兩村無業婦女、失地農民組織起來,逐步建立協會、婦聯組織、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的先鋒引領作用。“互助車間”是通過在這裡共同學習,建立了學習感情,成為了同學關係、工友關係,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感情進一步融洽,有利於矛盾的化解。“致富車間”是讓兩村閒置的勞動力重新“動起來”,通過培訓、學習技能、實戰操作,達到致富的目的。“和諧車間”是憑本事、計件取酬,相互討論、共同進步,打破“閒生是非”的規律,構建和諧村民關係。“希望車間”是通過這個車間,培訓人才、儲備力量,為今後兩村集體經濟的不斷髮展打下基礎,贏得希望。


社區車間的建設,正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要求的具體舉措,同時,也是雲巖區應對疫情影響,就近就業的重要抓手。


“我們和漁安街道合作的‘社區車間’實訓基地就是針對村民前期技能培訓而專門打造的培訓平臺,目的就是通過前期技能培訓讓農戶具備獨立生產的能力,實現在家就業,在家創收。”貴州弘鑫織造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貴陽市首家城市“社區車間”在雲巖區漁安街道“上線”!

據瞭解,學員一般培訓週期為3個月,在培訓期間,為了鼓勵農戶參與的積極性,雲巖區將從漁安新城資產運營收益中補貼農戶每雙手套加工0.2元。3個月期滿以後,經考核合格的學員可以進入到漁安街道的“社區車間”進行集中生產,也可以申請進行居家生產,產品合格後,公司按照0.7元/雙的價格收購,既方便照顧家裡的老人小孩,又獲得了收益,做到生活生產兩不誤。


據統計,一個培訓合格的學員,每人每天可以加工100—120雙手套,按照0.7元/雙的收購價,每月平均收入1800餘元;技術過硬、特別吃苦的員工每月能夠生產5000雙,月收入達到3500元,形成了穩定的增收渠道。


“手套加工是漁安街道辦事處‘社區車間’引進的第一個項目。我們街道將有效整合轄區商業資源和人力資源,打開思路,拓寬招商渠道,引進更多加工製造企業,打造更多不同類別的生產車間,讓更多的失地農戶、失業人員的就業穩起來,生活富起來。”漁安街道辦事處人大工委主任信心滿滿的表示。


雲巖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