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龍起源於什麼時候?這個遺址告訴你

中國龍起源於什麼時候?這個遺址告訴你

先介紹一下興隆窪文化,實際上它是因地而得名的。

該遺址位於內蒙古教漢旗興隆窪,在現場發掘中,考古學家發現了最有價值的,是一條用紅褐色石塊堆砌而成的龍。正是在興隆窪文化發現的這條龍,將中國人崇拜龍的歷史上推到8000年前。

中國人崇拜龍有那麼長久的歷史,那龍是如何產生的呢?

實際上,在對龍的研究中,很流行的一種說法就是龍最早的原型應該是蛇。該說法也得到很多著名學者的支持,比如聞一多就是其中之一。

這一派的學者認為,蛇應該是原始部落中最為主要的一個部落的崇拜對象。

中國龍起源於什麼時候?這個遺址告訴你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會時期由若干血緣相近的宗族、氏族結合而成的集體。一般認為,它形成於原始社會末期。其存在的標誌有地域、名稱、方言、宗教信仰、習俗、部落首領等。

隨著部落之間不斷進行的融合與兼併,為了增進融合後部落之間的親密關係,原來的每個部落不同的崇拜對象之間也出現交融。

每一次融合,除了其他變化外,在崇拜物上也有體現。

於是,在原來以蛇為基礎上,增加了的不同崇拜物特徵,隨著逐漸累加,最後演化成具有蛇身、馬首、鹿角、龜眼、魚鱗、魚須、虎掌、獸腳、牛耳的龍。

後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以及趨於穩定,龍的基本形象也最終確定下來。

除了形象穩定,龍的分類也開始細化。龍在人們生活中的功用也開始具體化。比如在龍的分類上,有鱗的稱為蚊龍,有角的稱為蠍龍,無角的稱為蟲,有翅膀的稱為應龍。

龍之所以對於人們來說神秘異常,主要還是它的身形變幻莫測。據說龍能顯身也能隱身,能變得非常小也能變得十分巨大;初春之時可以飛翔在天,暮秋之時則潛入深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還有一種稱為螭龍的龍。

中國龍起源於什麼時候?這個遺址告訴你

其實,關於螭龍還有兩種說法:第一就是傳說中的龍的一種;第二就是龍的九子中的第二子。

傳說螭龍能防火災。這就是它後來成為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建築的裝飾的原因。

在距離今天約3000年的商周時期,青銅器和骨器上經常發現龍的圖案。dangsh當時的甲玉龍(出土於中國西北部的內蒙古)骨文中也發現了“龍”字。一時間,“龍”字的寫法達到100多種。


到了戰國時期,在帛畫上也多次出現被描繪生動的龍。至漢代,龍的形狀就與如今我們所看到的龍相差不多了。

此後,又經過各個朝代的不斷演變,龍的形貌顯得越來越威武神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