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中,如果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是否不会落入司马懿之手



高平陵之变中,如果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是否不会落入司马懿之手

首先,高平陵之变,曹爽败后,王凌,毋丘俭,诸葛诞等都先后起来反司马氏。曹爽失败,很大原因是他自己的无能,没有放手一博的勇气和胆识。如果他听从桓范建议,敢于抗争,朝中大部分做围观姿态的人,也会视时势而定倒向。地方的军队将领更可能的投票也未定。借天子号令的威势实不可小觑,只可惜泡在温柔乡中只知玩乐的曹爽诸兄弟,无勇无谋无识。

高平陵之变中,如果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是否不会落入司马懿之手


其次,高平陵之变其实是一次政事势力的站队,过去隐藏的矛盾激化,摆在明面上,曹爽这些新贵根基不深,基本的势力都在洛阳,司马懿这些勋贵一旦控制了洛阳,力量的对比就逆转了。单靠一个曹爽自己都不当回事的小皇帝和司农印绶就想调动天下兵马,我觉得桓范有点幼稚。再者,曹爽去了许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许都勤王大军云集,曹爽就那么点兵,阻止不了军队和皇帝直接接触,不排除会有魏帝死忠和投机份子直接跟皇帝表忠心。

高平陵之变中,如果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是否不会落入司马懿之手


皇帝争取到这部分军队支持后,联系洛阳的元老们,宣布司马懿的行为是他授权的,把曹爽斩了,带一部分军队回洛阳亲政。但是曹爽如果到许昌以皇帝名义要求天下勤王,应该说还是有很大成功可能性的。当时的局面看起来洛阳城司马优势很大,所以很多高官站队了。但只要勤王一起,天下大乱,司马遇到的阻力就大了。当司马优势没那么大的时候,背后支持司马的所谓高官世家还会是铁板一块吗?

高平陵之变中,如果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是否不会落入司马懿之手


世家要考虑家族的利益,以前可能十拿九稳司马会赢所以可以战队。但后来发现司马不会那么快赢,甚至拖到最后是否能赢还未知的时候。肯定会有想法的。如果曹爽南下,号召魏国东线军政领导人和南线军政领导人勤王,有皇帝(曹氏宗亲曹爽)作为核心,凝聚各地军政领导人人心(王凌、毌丘俭、诸葛诞、文钦),平衡地方军政领导人矛盾,另立中央封官许愿,如果西线军队领导人没记错应该是夏侯玄、夏侯霸。

高平陵之变中,如果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是否不会落入司马懿之手


这些地方军政领导人可以投票,但要考虑到敢不敢真的投票(洛阳毕竟还有家人做人质)。历史没有假设,毕竟曹爽没有南下许都,一天就投降了,各地军政领导人可能连选举的事都没来得及知道,也就不必表态了,因此也无法得知。但那时的观念没那么强,马超就是例子。

高平陵之变中,如果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是否不会落入司马懿之手


而且曹爽真的兵临城下,司马懿还真不敢动这些人的家属,不动自己还能留个后,动的话灭门妥妥的。真的翻盘不需要那么多人支持,一支铁杆部队赶到洛阳形势就定了。至于什么九卿,董卓饿死他们的时候,也没多大用处。人们反对司马家族,并不意味着支持曹爽。更主要的是,人们后来反对司马家族,并不意味着当时也反对司马家族。基于王凌等人的角度,帝国的执政官是司马懿还是曹爽,差距并不大,至少不值得他们提着全家人头去赌的。

高平陵之变中,如果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是否不会落入司马懿之手


但是如果他们有机会取代司马氏时,那就是另一说了。另外,曹爽号召力固然不如司马懿,但皇帝的号召力可不弱。明发讨檄要求站队,也不是人人都爱司马懿的。也许曹爽过于忌惮司马懿的军事能力了,毕竟曹魏后期唯一能制约诸葛亮的统帅,征讨公孙渊,又那么漂亮,曹爽自己伐蜀打得一塌糊涂,就算有大义名分,军事实力占优,也不敢和司马懿一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