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年輕時如此的毀三觀

董卓年輕時如此的毀三觀

董卓年輕時跟羌人交往密切,常去羌人部落裡玩,對羌人的習性很瞭解,年輕人聚在一起,喝酒、摔跤、打架是常事,董卓酒量大,體格健碩,能左右開弓,在以武力為尊的羌人部落裡漸漸有了名氣。

有一次,董卓在家種地,突然就來了一幫羌人,聽說董卓的為人,就過來找他,而董卓呢,也不吝嗇,就把家裡唯一的耕牛給殺了,用來招待這幫羌人,這讓羌人十分感動,羌人走後沒幾天又來了,不是董卓的牛肉好吃,而是牽來了一千多頭牲畜。

董卓年輕時如此的毀三觀

實際上,這是董卓的一次冒險賭博,在東漢時期,耕牛比人金貴多了,而且殺牛是犯法的事情,董卓這樣幹明顯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梭哈,如果失敗了,那麼他不僅面臨棄市的刑罰,而且以後的衣食恐怕都沒有著落了,在東漢末年只會多一具屁民的屍骸,而少了一方梟雄。但歷史沒有如果,他成功了,靠著投機似的小聰明,董卓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羌人這次來,不光是報答,更是決定跟著董卓混。就這樣,董卓算是有了一幫自己的兄弟。

董卓年輕時如此的毀三觀

董卓帶著這幫兄弟投奔了涼州刺史,憑著騎射功夫,不斷積累軍功,漸漸站穩了腳跟。在董卓三十歲的時候,被朝廷調到了洛陽,成為了國家正式公務員,並得到了大批的賞賜,臨走前,董卓把九千匹錦緞分給了部下,這次投資無疑又是成功的,因為董卓知道,自己根基淺薄,靠的就是人心,雖是這樣說,但是能把這麼多錢財分下去,也是要有一定魄力的。

董卓年輕時如此的毀三觀

果然這次投資又對了,幾年後羌人擾亂邊境,朝廷派董卓回去平亂,果然很快就制服了羌人,坐上了涼州刺史的位置,其實羌人亂境也很有可能是董卓有意為之,你想啊,一個大老粗從沙場前線,到了在政治中心的首都,肯定不適應,一方面是工作內容不適應,一方面是受到讀書人的歧視,生活肯定不自在,正好邊境不穩,藉機回去,這次小聰明他又贏了。

董卓年輕時如此的毀三觀

颱風來了,豬都能飛起來,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成全了一大批人,董卓就在此列,藉著平亂的軍功,董卓越做越大,漸漸成了西北王,這時,他的想法也不是天下,在西北待著挺好,土皇帝一個,而且無天子召見,武將不得隨意進京,給讀書人落下話柄最麻煩,可是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中央亂了,董卓一看,機會來了,趕緊帶人去幫忙,悲催的是,這次混亂動靜太小,很快就結束了,好在皇上要回宮,董卓就以護送的名義跟著進京,還讓自己的幾千人馬第二天再入京,讓人感覺大部隊來了,這次小聰明又成功了。

董卓年輕時如此的毀三觀

後來用利益誘惑呂布叛變,用幹父子綁定與呂布的關係,期間把皇帝也換了,隱患隨之而來,皇帝沒有過錯而隨意更換,這讓很多人不滿,更察覺到了他的野心,更可笑的是換了一個頗有才能的皇帝。

皇帝在手中,呂布護衛左右,朝廷上無人敢牴觸,權力一時無兩,漸漸的,年輕時被壓制太久的負面特質,爆發了:老子大方了一輩子,擔心了一輩子,這下可以高枕無憂,好好享受了。淫亂後宮,濫殺無度,殘暴專政,董卓似乎要把前半輩子沒幹過的缺德事統統補上,的確,幸福來的太突然,耍耍小聰明就幹到了今天的位置,自然要放縱了,其實這個大老粗在西北也沒見過什麼大世面,第一次到洛陽估計就看傻眼了,只是人微言輕,沒辦法放縱,這次自己是大哥了,多年夢想終於可以付諸實踐。

董卓年輕時如此的毀三觀

但小聰明只能逞一時之強,沒有大智慧是保不住得來的位置的,倒行逆施讓他丟掉了半生積累的氣運,呂布是用利益招攬的,當遇到更大的利益,這個危險因素就不好說了,雖然有幹父子的關係,但是後期的關係維護中,董卓並沒有年輕時的魄力,以至於王司徒僅用一女子,就解決了朝廷大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