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少年收到公主禮物的今天,是被瘟疫改變命運的莎士比亞紀念日

屠龍少年收到公主禮物的今天,是被瘟疫改變命運的莎士比亞紀念日

屠龍少年收到公主禮物的今天,是被瘟疫改變命運的莎士比亞紀念日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每年這天都要有人回顧一下關於這個日子的加泰羅尼亞傳奇故事:惡龍橫行,把公主困在深山,屠龍少年喬治挺身而出,解救公主於危難,公主為了表達感謝,回贈了“屠龍少年”一本書!

當然,這一天也是一代戲劇大師威廉·莎士比亞辭世紀念日。

“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的這句話,成為很多人的座右銘。

屠龍少年收到公主禮物的今天,是被瘟疫改變命運的莎士比亞紀念日

威廉·莎士比亞

大家可能不知道,莎士比亞一生都活在瘟疫的陰影裡,他曾多次在疫病之下死裡逃生,對人生的領悟也是由瘟疫牽引,一步步成熟起來的。他創作的喜劇撫慰了掙扎在瘟疫大背景下的人,那時的他對人生充滿了樂觀和期望。後來,生活因瘟疫的不斷侵擾而屢遭變故。於是,他開始思索被不可抗力所左右的命運。

莎士比亞與瘟疫纏鬥一生,雖然沒有寫過一篇與瘟疫直接有關的作品,但我們依然能夠從他的文字中,窺見那個在瘟疫背景之下成長的大師。

《仲夏夜之夢》愛與希望,是對抗命運的生命力

莎士比亞出生於一個瘟疫肆虐的小鎮,在當時,鎮上的嬰兒幾乎活不過週歲。母親將襁褓中的他抱回鄉下,才讓他與病魔擦肩而過。

屠龍少年收到公主禮物的今天,是被瘟疫改變命運的莎士比亞紀念日

1592年夏天,倫敦爆發了讓人聞風喪膽的黑死病。莎士比亞的許多鄰居、朋友和觀眾在瘟疫中相繼死去。

所有劇院因疫情而關閉,演員改行,劇團解散。一度失業的他沒有自怨自艾,始終在為重建劇團做積極的準備。他深知,疫情總會結束,堅持下來才是最後的勝利。

瘟疫過後,重新整合的“宮內大臣劇團”成立。莎士比亞把自己的劇本全部貢獻了出來。這一次“復工”對莎士比亞極為重要,他開始全面投入戲劇的創作。

屠龍少年收到公主禮物的今天,是被瘟疫改變命運的莎士比亞紀念日

在那個特殊的時期,死亡籠罩著整個倫敦。數次與瘟疫擦肩而過的莎士比亞卻頑強地堅持創作,這是他與命運抗爭的方式,他用一腔熱血抵抗著病毒播撒在世間的痛苦。

這樣的心態,也體現在他同期的作品上。

1594年5月2日,《仲夏夜之夢》首演。這部作品被看作是莎士比亞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戲劇,講述了一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

劇中的荷米雅和萊桑德是一對戀人,但荷米雅的父親反對這樁婚姻,執意要將女兒嫁給德米崔斯,否則就要判她死罪。於是,荷米雅和萊桑德決定逃出雅典。

他們走進了仲夏夜的森林,林子裡的小精靈帕克用神奇的情水,製造了一場場啼笑皆非的巧合。最終,陰錯陽差,德米崔斯愛上了荷米雅的閨蜜海蓮娜,荷米雅和萊桑德也有情人終成眷屬。

主人公荷米雅是父權社會之下的勇者。她公然反抗父親伊吉斯安排的婚姻,面對父親的責罵,也沒有絲毫的畏懼。

為了爭取婚姻自主,她敢於對簿公堂,不怕封建輿論的非議、責難,哪怕是面臨違抗父命依法處死的命運,她也絕不屈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屠龍少年收到公主禮物的今天,是被瘟疫改變命運的莎士比亞紀念日

美國電影《仲夏夜之夢》劇照

遇到命運的不公,那就勇敢與之抗爭。雖然經歷挫折,但終能收穫勝利。這就是莎士比亞在32歲時創作這部劇時的心境。

《羅密歐與朱麗葉》命運不可抗,愛情也如此

黑死病剛消散時,整個英國都處於災難後的失序與癲狂之中。倒塌的房子、暴斃的死屍、街道上隨處可見的械鬥,都讓這座瘟疫席捲過的城市從最初的恐慌,逐漸變得絕望與麻木。

屠龍少年收到公主禮物的今天,是被瘟疫改變命運的莎士比亞紀念日

此時,莎士比亞目睹了每一個平凡時刻所上演的生離死別。

鼠疫消除了等級、貧富和性別的差異,吞噬了成千上萬的家庭。幾乎染病的所有人都無差別地被送進挖好的公共墓穴裡。

從這個時期開始,莎士比亞的喜劇創作熱情逐漸走向尾聲。他一邊感嘆命運的無常,一邊經歷著悲慘——唯一的兒子哈姆尼特因疫病夭折,此後,莎士比亞的作品逐漸走向悲劇化。雖不甘心完全沉溺痛苦,但也不再是純粹的歡樂。他這一時期的作品被學者稱為“悲喜劇”,像極了我們矛盾重重卻又十分真實的命運。

所以,這時候創作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不僅僅是一個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而且表達了在命運面前歷經反抗卻失敗的無力感。

屠龍少年收到公主禮物的今天,是被瘟疫改變命運的莎士比亞紀念日

《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見鍾情,但並不知曉彼此家族是世仇,這是命運與他們開的第一個玩笑。兩個年輕人擋不住潮水般的愛情,也不甘心屈服於命運。墜入愛河的他們結為夫妻,以期化解兩家人的恩怨。可就在這一天,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堂兄提伯爾特發生械鬥,羅密歐將提伯爾特殺死,遭到驅逐。美夢未醒,就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擊碎。這是命運的第二次捉弄。

羅密歐流放後,朱麗葉被逼婚,於是她求助神父,服下了假死藥,期待與羅密歐遠走高飛。但送信的僕人沒有將信息按時送達,導致羅密歐誤以為朱麗葉真的死去,飲毒自盡。醒來的朱麗葉看到此景,將匕首刺進胸膛,雙雙殉情。兩個家族的積怨在二人死後才得以消除,代價是二人火熱的鮮血。這是命運的第三次捉弄。

同樣是陰差陽差,《仲夏夜之夢》中的愛情得以善終,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卻消逝隕落。這不就是莎士比亞創作時心境的對照嗎?

疫情之下,自己的命運尚無法掌控,何況是愛情。

“不要指著月亮起誓,它是變化無常的,每個月都有盈虧圓缺;你要是指著它起誓,也許你的愛情也會像它一樣無常。”這是朱麗葉曾對羅密歐說的話。命運又何嘗不是這樣殘酷且無常呢?

《哈姆雷特》生存與毀滅,都是悲劇

疫情之下,莎士比亞體會過太多失去和毀滅。1603年再次爆發的大規模瘟疫,讓他所熱愛的戲劇事業又一次受阻。

來不及下葬的屍體曝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整座城市散發著病菌和死屍的臭氣。瘟疫的籠罩中,一切都變得暗淡無光。

屠龍少年收到公主禮物的今天,是被瘟疫改變命運的莎士比亞紀念日

從這以後,《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等名聲大噪的劇本,無一不是悲劇,尤其是《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出身高貴的丹麥王子,從小受人尊敬,接受著良好的教育。無憂無慮的生活使哈姆雷特成為一個單純善良的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者。

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他相信真善美,不曾見過世界的黑暗和醜陋。當父親被叔父殺害、母親又馬上嫁給叔父後,他的人生觀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家庭的重大變故使哈姆雷特看到了社會的現實和黑暗,他開始對親情和愛情產生質疑,感到彷徨絕望,性格也開始變得複雜多疑。

關於命運的認知,哈姆雷特也經歷著複雜的變化。

起初認為,命運變幻無常,憤怒其既不揚善,也不懲惡,反給高貴之人帶來災禍。他在一次獨白中表示,要挺身反抗“命運的暴虐”。但在經歷一次“突變“之後,哈姆雷特轉而完全相信凡事要靠天意。

這種矛盾與妥協,也反應了莎士比亞在創作之時的彷徨,他與從前那個誓要與命運抗爭的年輕作家逐漸分離。

屠龍少年收到公主禮物的今天,是被瘟疫改變命運的莎士比亞紀念日

《哈姆雷特》劇照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莎士比亞假借哈姆雷特之口,叩問這個世界,“黯然忍受命運”還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痛苦”,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前者是生存,後者很大可能面對的是毀滅。

復仇的王子最終成功殺死了仇人,但自己也難逃命中註定的悲劇。一千個讀者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每一個哈姆雷特,都是悲劇。

經歷過瘟疫和死亡考驗,莎士比亞對世界和人生的本質有著更加深刻的體悟。

初期,他筆下的人物總是激情澎湃;在與命運抗爭的時刻,常常是豪勇無畏,轟轟烈烈;後期的悲劇中,不乏那些註定要被命運毀滅的人物,他們雖然常常以失敗告終,卻絕不會隨隨便便地離開這個世界,他們負有特殊的使命——通過富有哲理的語言,讓人類的高貴和理性得到充分的傳達。

在病毒和瘟疫威脅人類的時候,莎士比亞以理性的目光注視人生的無常,創造了一個充滿光明和詩意的世界,為苦於疫病折磨的世人,帶來了情緒的宣洩。

偉大的藝術是偉大的作家賜予世人的精神疫苗。莎士比亞就像一顆辰星,閃爍在無垠的夜空,為我們照亮了命運的道路,給我們一份力量,足以披荊斬棘。

屠龍少年收到公主禮物的今天,是被瘟疫改變命運的莎士比亞紀念日

-END-

作者丨巢小龐

責編丨杜普

編輯 | 墨語

版權聲明

本文系“讀者·新語文”獨家稿件,版權及解釋權歸“讀者·新語文”所有。

個人或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