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薦書|《行者》:每個人都是西天取經路上的行者

文| 末夏詩雨

上學期六小齡童先生到孩子學校舉辦新書籤售會,剛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對這本書愛不釋手,拿到先生的親筆簽名書別提多高興了。在學校利用課外時間就讀了一小半,放學回家仍然不捨得放下,讀了好久才去寫家庭作業。

兒童薦書|《行者》:每個人都是西天取經路上的行者


推薦理由:這是六小齡童先生的自傳創作。作為“猴王世家“中的一員,先生回憶了自己對於“猴戲”的不懈追求以及1986版《西遊記》的創作過程,更表達了對於《西遊記》中幾大重要人物的看法。讀過本書,你會了解到關於《西遊記》拍攝過程中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比如為什麼先生會叫“六小齡童”?為什麼先生會被選中飾演“孫悟空”?《西遊記》拍攝過程中的奇聞趣事以及先生怎麼看待唐僧師徒四人。

兒童薦書|《行者》:每個人都是西天取經路上的行者

01 “六小齡童”緣來“孫悟空”

很多人好奇先生為什麼會叫做“六小齡童”,覺得這個名字很奇怪。其實這不是先生的真實名字,先生的真實姓名叫做章金萊。他們家一共11個孩子,先生是最小的那一個。先生小時候跟二哥章金星關係特別好。一開始,父親最中意的“猴戲”接班人就是二哥章金星。可惜二哥英年早逝,17歲那年便不幸生病去世。去世前,他拉著先生的手說“當你演成美猴王孫悟空的那一天,就能見到我了。”年幼的先生似懂非懂,但是,這句話卻指引了他的人生方向。

那麼,”六小齡童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它只是先生的藝名。章家是猴王世家,從曾祖父開始,他們家就開始扮猴戲,到祖父那一代的時候,已經將紹戲的猴戲發揚光大。他的伯父少年時就走紅,藝名叫做“七齡童”。後來,先生的父親走紅,取名“六領童”。父親最看重的二哥叫做“小六齡童”,二哥去世後,先生不顧父母,勤學苦練,執意要學戲。經過不斷地努力,他考上了浙江崑劇團。

1981年日本版的《西遊記》在中央電視臺播出。那個畫風可想而知,果不其然,尤其批評聲太多,這部劇播出了2集就被叫停了。但是,經過這件事,中央電視臺決定自己製作這部大劇。於是,有人推薦了猴王世家的章金星,也就是先生二哥。當導演到家的時候,父親才說明,二哥已經去世,但是小兒子章金萊功力不錯,可以勝任。於是,先生順理成章地成了“孫悟空”的不二人選。當時,他們家伯父的大兒子“七小齡童”其實一同被選上飾演豬八戒,可惜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

眼看兒子要去飾演“孫悟空”,到時候電視劇一播出,那可是給全國人民看的。父親開始想著給先生取個名字,二哥叫了“小六齡童”,那怎麼辦呢?實在不行,就叫“六小齡童”吧!於是,因為要飾演電視版的“孫悟空”而定下了這個名字!只是,誰也沒想到,這個名字竟然在不久後家喻戶曉,揚名海外。

兒童薦書|《行者》:每個人都是西天取經路上的行者

02 歷時17年終於取到“真經”

1982年7月《西遊記》正式開拍。早期的拍攝條件非常艱苦。為了讓形象更加逼真,“孫悟空”的臉使用硫化乳膠製作的一個臉型,再用膠水貼上去的。據說,因為皮膚被腐蝕,六小齡童每三天臉上都要掉一層皮。早期沒有特效,我們電視上看到的86版《西遊記》裡很多畫面都是真實的。其中,最讓六小齡童記憶深刻的就是幾場火戲。

在拍攝《大戰紅孩兒》的時候,紅孩兒要向孫悟空吐三昧真火。為了效果更加逼真,六小齡童身上被刷上凝固汽油,煙火師真的去點火,瞬間,他的身上就火花一片,眉毛燒沒了,臉也燒變形了。當劇組澆滅火焰的時候,他窒息了一分鐘,吸了氧氣才一點點緩過來。

《三調芭蕉扇》那一集是在火焰山現場拍攝的,本來當地溫度就高,六小齡童還要被吊在鋼絲上,在點燃熊熊烈火的火焰山上,在空中翻騰飛躍,做逃走的動作。當時,先生在火焰山上被炙烤、被燃燒到渾身是火,許多人開玩笑說:“這哪裡是在拍電視劇,分明是烤羊肉串。”

那個時候,在劇組拍戲都是沒有保險,也沒有替身,生死全由命。但是,六小齡童從未想過放棄。不管動作多危險,只要是劇情需要,他都會全力以赴,並且百分百投入。這樣的精髓值得我們每一個學習。

從1982年到1988年,歷時6年,《西遊記》前25集才拍攝完成。那個時候,他的工資是劇組最高的,一集80元,6年一共2000元。雖然收入不高,但是他得到了觀眾的支持和認可,而且,他還在劇組找到了自己的終生伴侶,也就是《西遊記》中的“天竺國王后”於虹。在他看來,這些才是真正的收穫。

後來由於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商,《西遊記》一度停拍。在40歲那一年,也就是1998年,中央電視臺終於決定補拍。等了十年,六小齡童終於等來了好消息。可是這個時候,劇組很多演員都已經更換,自己年紀也大了,是不是還能像十年以前那樣把孫悟空演繹好呢?經過慎重考慮以後,他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堅持。

還好後面的16集並沒有讓他像以前那樣辛苦。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很多危險動作都可以通過特效完成,所以,後面的16集,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拍攝完成。至此,歷時17年,這部經典大劇《西遊記》終於完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兒童薦書|《行者》:每個人都是西天取經路上的行者

03 《西遊記》給先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當《西遊記》完整的呈現在觀眾面前時,所有人都為之震撼。六小齡童也因此名聲大振,看似前途無量。可是由於多年跟“猴”角打交道,讓人們對他的這一印象尤為深刻,他自己也覺得始終無法從角色中走出來。

好在他並未將自己一直定義為“孫悟空”,經過不斷努力後,先生成功的在電視電影《1939,恩來回故里》中扮演了一個偉大的角色,那就是周恩來--周總理。後來,他還扮演了多位名人,比如魯迅、胡適之、吳承恩等,甚至還扮演過玄奘大師。先生把每一個角色都刻畫的入木三分,演什麼像什麼。

2017年12月16日,先生獲得2017年國劇盛典十週年唯一的“終身成就巨匠”大獎。在此之前,他已經獲得中國藝術家協會、馬來西亞世界傑出名人榜、品牌中國產業聯盟、美國紐約州政府參議院、美國林肯藝術中心與紐約文化局及美華藝術協會聯合頒發的“終身成就獎”。自此,一共獲得6次“終身成就獎”的殊榮。

先生一生致力於猴戲的研究與傳承,鍾愛收集與孫悟空有關的一切,他的所有藏品都只收不賣,只為將這些寶貴的文化藝術能夠向更多的人們展示。

兒童薦書|《行者》:每個人都是西天取經路上的行者

我家孩子認真的讀完了厚厚的一本書,小朋友可能對於前半部分講述先生個人成長以及《西遊記》拍攝過程更加感興趣,所以,這部分他讀的特別認真,被先生練就猴戲本領執著的精神所打動,也瞭解到了許多關於《西遊記》拍攝的細節,明白任何精湛的事物都需要不斷拼搏付出和打磨。

如果您家孩子也是“西遊迷”,或者對於《西遊記》中任一角色感興趣的,家長都可以趁機引導孩子認真讀一讀這本書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