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向何處去?

國內形勢的確有點出乎意料,除了北京之外,其他城市基本上全放開了,按理說老百姓的生活應該回歸正常,但是老百姓還是不願意出去消費。行為一旦改變之後,想恢復到以前的狀態,還需要挺長的時間。一季度我們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下降了19%,是各項指標裡下降最多的。所以使得我們經濟沒有出現V形反轉,可能最好的結果是U形反轉;最可怕就是一個L形的走勢,我希望不要出現這種情況。

現在看來短期內完全消滅疫情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政府要做出一個判斷:接下來疫情防控要進入一個常規化管理的階段。我建議現在可以把疫情管理劃歸給衛生防疫部門,其他部門應該回歸正軌,而不是依然像前一段時間那樣是戰爭狀態,政府各個部門都在防疫,政府首腦主要精力也是防疫。

至於國外,會不會也像中國這樣,疫情結束之後,老百姓不願意去消費,這很難說;有可能他們的老百姓比中國老百姓更加願意冒險一些,一旦疫情一解除,大家歡天喜地又恢復正常,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但是應當特別注意的是美國經濟。其實在疫情爆發之前,美國經濟已經有了金融危機的跡象。近年來美國已經走入了一條靠印錢維持經濟增長的死衚衕裡頭,其中最關鍵的是技術進步速度已經慢下來了,但是美國又想要更快的增長速度,技術進步率只有2%,它非得要達到3%的增長率,那怎麼辦?只好發貨幣,發那麼多貨幣,又沒有通貨膨脹,那錢到哪去了呢?全到金融部門去了,所以金融部門累積了那麼多的風險。有些人老拿中國的 M2跟美國的M2相比,這種比較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拿全口徑的貨幣(比如說M3、M4)來比,美國的M3、M4比中國大多了,美國整個金融資產加起來是好幾百萬億美元,它的GDP才20萬億美元,所以美國經濟的風險也比中國大多了。這次疫情一來,美聯儲就開始放水,開始執行無限制的量化寬鬆,雖然救了股市,但是對經濟毫無作用,只會繼續加大美國金融危機的概率。

所以我覺得在疫情結束之後,美國經濟有可能短期內能恢復過來,但是長期而言,它發生金融危機的概率反倒是上升了,而不是下降。當然什麼時候累積到要爆發的程度,不知道。之後美國可能會形成這樣一種惡性循壞:只要股市跌到一定程度(比如2萬點),美聯儲就會干預,把它托住,這樣也能延續一段時間;但從長期來說,這顯然是飲鴆止渴,是以犧牲未來的代價照顧眼前的利益。所以談到中國和美國之間長期的經濟競爭,我對中國經濟非常有信心,因為我們積攢的能量已經在那裡了,而且我們政府又積極地強調創新,強調製造業,因此我們不會發生困擾其他國家的產業空心化問題,這是我們的競爭優勢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