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廣——李廣難封

說起李廣,大家不由自主都會想到“飛將軍”這三個字。“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這句詩詞中的飛將,說的就是他。

論李廣——李廣難封

飛將軍李廣

呂布也有一個外號,也是叫做“飛將”,這估計是他最喜歡的外號了,因為這是呂布年輕時,在雁門關外殺胡,聲名鵲起的外號。這個外號喻指他就像是東漢時期的飛將軍,殺胡衛國。這個外號非常純粹,以至於後面入中原的呂布,時常懷念他在雁門關的日子,沒有背叛的醜聞加身,也沒有那麼多爾你我詐。

論李廣——李廣難封

呂布

呂布尚且能稱為“飛將”,那這原版“飛將”李廣,更是名副其實的絕世無雙。李廣擅長射箭,關於他的射箭水平,可以參考《史記》中,關於李廣“射虎”的故事。相傳李廣出去打獵,看到草叢中出現一隻老虎,他拉滿弓弦,一箭正中目標。但是沒有聽到老虎慘叫和看到流血,他心疑一看,那哪是老虎,分明是一塊大石頭。而箭沒羽而入,李廣再試著射箭,卻沒能再射進去。

雖然故事中李廣第一支箭有人面對危險,潛力爆發等因素,但是能把箭射進石頭並且沒羽而入的水平,絕對可以笑傲華夏。擺上李廣這“射虎”之事,薛仁貴的“三箭定天山”都要讓位。

論李廣——李廣難封

塞上曲關於李廣射虎的描述

有這樣本事的李廣,在和匈奴頻頻起戰事的西漢,卻一生未能封侯,以至於之後《滕王閣序》中這樣說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真讓人為之嘆惋。

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李廣以良家少年從軍擊胡。他擅長射擊,殺了很多胡人而功封中郎,騎常侍。他數次跟從漢文帝射獵,格殺猛獸,漢文帝稱讚道:“可惜李廣生不逢時,如果讓他出生在高祖(劉邦)那個時候,當個萬戶侯綽綽有餘!”李廣如此勇猛武藝,出現在漢文帝休養生息的時期確實屈才。

但是李廣並不氣餒,他吃好喝好練好,等待著一個機會。一個讓他寶弓上弦,名滿天下的機會。他沒有等太久,戰爭很快就來了。縱觀人類歷史,戰爭就像一曲無盡的華爾茲,爭鬥從未停止。即使是文景之治,也有七國之亂這樣的戰事。李廣那時為驍騎都尉,跟隨周亞夫平叛,戰於昌邑之下,名聲彰顯。一切都是這麼美好,機會來了,李廣跟著平叛功臣之首,當世名將周亞夫,立功顯名,幾乎是完美開局。

但是這一切都在李廣一步臭棋以後,煙消雲散。李廣是一個純粹的軍人,某種意義上說,他政治水平感人。他在平定七國之亂,昌邑之戰顯明之後,接受了當時被漢景帝用“千秋萬世後傳於王”給忽悠到抗擊叛軍第一線的梁王所授將軍印。這就意味著原本是漢文帝老臣,根正苗紅的皇帝一系的李廣變成了梁王諸侯王一系。不論他戰功如何顯赫,再寬容的皇帝都會對他起疑心。自然而然,七國之亂平定,回京論功行賞時,李廣無封賞。

之後李廣調為上谷太守,開始了他長達四十餘年的七郡太守歲月。他先後任上谷,上郡,隴西,北地,雁門,雲中,右北平太守,其中多次與匈奴交戰。他也在這些戰爭中,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在右北平擔任太守時,匈奴稱他為“漢飛將軍”,為了避免和他戰鬥而多年不入界。

不過“無功以至封侯”這個詛咒一直困擾著李廣,他每每有顯赫戰功,都因為覆軍,被俘,耽擱戰機各種問題干擾,運氣好就功過相抵,運氣差以職抵罪。最後以至於李廣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命不好,問望氣之人王朔:“自從漢開始攻擊匈奴,我從沒有錯過其中的戰鬥,就連我的手下以軍功取得侯爵有數十人,我沒有落後他們,然而終究沒有寸功來得到封邑,這是為什麼啊?難道我面相註定了不能封侯嗎!”王朔反問道:“將軍你自己想一下,有什麼特別後悔的事嗎?”李廣回覆:“當初我擔任隴西太守時,羌人曾經造反,我騙了降卒八百人,詐殺了他們。至今一直後悔這件事。”王朔道:“災禍沒有大過殺降的,這就是將軍你不得封侯的原因啊!”

李廣或許找到了一個自我安慰的理由,但是作者頗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感觸,這裡分析一下個人關於李廣不得封侯的原因。

其一,主觀方面。我們都知道,官場上,看重三點——上司,品行和行事,還有人脈。從李廣私受梁王印來看,李廣顯然沒那種會迎合上司的能力,自然無法獲得上司信任和好感,在官場之中就已經失去了“上司賞識而升職”的門路。李廣自己性格吶口少言,有賞賜就立刻分給部下,飲食都和士兵一起。他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物,一生不談購買產業的事情,這種光棍作風雖然得到士兵的愛戴,但是難有深交好友,安定之家。

李廣當初和程不識同為名將守護邊關,李廣新軍無嚴格編制,隊列和陣勢,軍部文書一律從簡,士兵住宿自便,晚上不敲刁斗巡邏(李廣非常“狡猾”,他在營地很遠的地方就設立了偵查崗哨,所以也不會擔心被襲營)。從這些方面,我們都可以看出李廣的行事作風。說好聽一點叫隨意,說難聽一點叫隨便。這一點在官場中極度被放大,你的隨意對於別人對你的評價就是“不可靠”,沒有人會提拔一個官場不可靠,不值得信任的人。而程不識正好和李廣相反,他行事嚴格謹慎,因此在漢景帝時期直言勸諫而任太中大夫,已經在官場起飛。而行事隨意,不懂持家,沒有對他官場有助的李廣還在騎著他的三輪車吱呀吱呀的前行。也許會有正直明眼的人會舉薦他的才華,但是皇帝也只會在需要他的才華時用他,而不會重用。

其二,客觀方面來看,李廣確實也有“難封”的地方。首先是漢朝的條件限制,漢朝極度缺馬,而李廣本人擅長射擊,弓加騎兵是冷兵器時代最強的組合。李廣大部分時候都是帶領步卒,就算有騎兵也是少的可憐。在這種條件下,一個擅長射擊的將軍能帶領步兵拿下“飛將軍”的稱呼,只能說李廣逆天了。

其次就要說到這個虛無縹緲的“運氣”。李廣參加那麼多次戰鬥,卻都能無功無賞,甚至失職抵罪,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臉黑,純正非洲酋長血統”。至於王朔的“殺降不詳而不得封侯”就是騙人,君不見白起坑殺四十多萬趙卒,項羽坑殺三十萬秦兵,這兩位,一個封侯,一個直接號稱霸王,李廣坑八百和他們根本沒得比。不過李廣臉黑確實是真的,他最後一場戰鬥,跟隨衛青出擊突襲單于,卻因為迷路失去了戰機。面臨違抗軍令,失去戰機的審問,這個六十多歲的老將軍直接拔刀自刎。聽到他自刎而死的消息,老百姓無論是認識亦或是不認識的,都流了眼淚。

李廣曾經因為軍隊覆滅,被匈奴俘虜而失職抵罪,雖然後面奇蹟般地逃出,但成為庶人。他那幾年曾經在藍田縣去南山打獵。在一天夜裡帶隨從外出和別人在鄉間飲酒。在回去的路上路過霸陵,霸陵亭尉喝多了,就呵止了李廣。李廣隨從說:“這是前任將軍李廣。”亭尉說:“現任將軍尚且不能夜間通過,更何況前任呢?”於是把李廣強留在霸陵住宿。過了不久,天子調令李廣為右北平太守,李廣要求派霸陵亭尉一起去,在他到達軍中就殺了他。

各位讀者對作者這篇文章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都可以評論,作者我都會細心回答。如果你覺得作者寫的不錯,還請關注作者的公眾號,這就是您對作者的最大支持,謝謝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