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很多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怎麼破?只需這三步

很多人苦惱於“為什麼讀了很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是因為過好人生的關鍵

不在於“讀了多少書”,而是“有過多少行動”。從書本中學到的知識如果沒有付諸行動,自身能力沒有提升,那麼書也就白讀了。因為知識與能力之間還隔著一道鴻溝。那麼如何跨越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鴻溝呢?弗朗西斯•培根說:“讀書就是將別人的思想變成一塊塊石頭,然後建築起自己的思想殿堂。”大巖俊之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這一塊塊石頭也可以用來搭建一座跨越知識與能力之間鴻溝的橋樑。

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一書,就是專門解決“曾經讀過的書,都如同那一個個閒適的下午一樣消失不見”的問題的。因為他自己也曾一年的時間裡讀了300多本書,但卻無法完全掌握書中內容並加以運用,自己的現狀沒有多少改變,夢想無法實現。後來,他參加了許多讀書研討會,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心得技法,最終實現了創業的夢想。

大巖俊之現為Role Job法人,研討會培訓指導。他擅長讀書方法的研究,從2014年1月至今已出版了四本關於讀書方法的書,除了今天介紹的這本之外,還有《

只掌握所讀部分的概念圖讀書術》、《提高年收入的讀書術》、《在貧富差距大的社會中,讀書是最強武器》。除了擅長開發讀書術,他還精於在讀書中運用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等技巧。

讀過很多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怎麼破?只需這三步

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主要介紹了他自己在創業過程中如何將書中的知識應用到實際行動中的。

主要分三個步驟:

一、提高讀書效率

二、牢記書中內容

三、知識付諸行動

一、提高讀書效率

1、明確目的

胡適說無目的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所以大巖俊之建議商務類書籍需要帶著“目的”去閱讀。只有目的明確才能有所收穫。讀書前想先好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我想從書中得到什麼?一本書洋洋灑灑幾萬字,十幾萬字等,並不是所有的信息我們都需要,我們只需根據目的摘取自己需要的就行

2、二八定律

經濟學上的“二八定律”用於讀書即是:全書最重要的20%,佔有80%的內容。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時間精力有限,所以好鋼用在刀刃上,我們只用集中精力抓住要點,找出一本書中重要的20%,做標記、做筆記、反覆閱讀,牢記這20%的重要內容。

大巖俊之剛讀書時也是經常一本書從頭讀到尾,結果書中內容還是全忘了,後來他嘗試凝練書中重要的20%之後,發現這樣反而能牢記書中內容,讀書也要學會“斷舍離”。

3、掌握概要

在許多關於讀書方法的書或文章中,大家都一致推薦讀書前先瀏覽序言、目錄、後記,掌握一本書的概要。

只有掌握了全書概要,我們才知道哪些是我們所需的知識和信息,有助於找到核心知識。

序言中有作者簡介,撰寫原因,主要內容和各章總結;

目錄是對書本內容的全面整理;

後記通常有作者對全書的總結、編撰完書之後的感想,閱讀之後有助於把握書的概要。

二、牢記書中內容

1、記錄讀書筆記

記錄讀書筆記一是可以加深印象,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高君孟的“一寫當十讀”的典故有異曲同工之妙:《太平御覽·學部·晚學》引桓子《新論》曰:“ 高君孟頗知律令,嘗自伏寫書,署郎哀其老,欲代之,不肯,雲:‘我躬自寫,乃當十遍讀’”。做好一本筆記,牢記每本書的精華。

二是可以積累素材。奧野宣之專門著有一本關於讀書筆記的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作者以自己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讀書時養成記錄筆記的習慣,經常翻閱,可以給工作帶來不少素材和靈感。

2、製作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風靡全球幾十年是因為它有不少顯而易見的優勢,其中與讀書相結合的優點有以下幾個:一、可以用一頁紙凝縮一本書的精華;二、

內容簡潔、色彩豐富,加深印象,提高記憶力;三、幫助整理思路,大幅提高構思水平。

讀書思維導圖製作方法有三種:按閱讀目的製作、按目錄製作、按自己所需要點製作,我們可以根據自己需要來選擇。

讀過很多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怎麼破?只需這三步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思維導圖

3、有意識地輸出

也即是現在廣為提倡的“輸出倒逼輸入”理論。倒逼就是一種造勢,造勢形成夾縫,讓我們不得不前進產出。造勢倒逼是一種很有效的機制。因為要輸出,所以倒回去輸入;因為讀完書要輸出,所以倒過來去認真讀書,掌握住核心知識,才能有東西可輸出。同時輸出的過程中又加深了印象,使知識掌握得更牢。

三、知識付諸行動

1、從書本設定目標

我們的目的就是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牢記住書中知識以後,合上書本,想一想自己想要做什麼,定下具體的行動目標:以“何事、何時、多少”具體用數字表示出來,同時嚴格遵照SMART法則,設定具體的、可預見的、可達到的、實際的、有期限的目標。大巖俊之讀了藤井孝一所寫的《不用辭職照樣年收入翻倍:無風險副業、創業的完美之南》,以“提供免費服務積累成績”作為自己的目標,然後定下自己的行動目標:“三個月之內不收取任何費用,以研討會講師的身份出道。”

2、找準位置及差距

確定目標之後接著就要認清自己現在的現狀,也即是找準“行動目標”與“現狀”之間的差距。用數字客觀地分析自己的現狀。例如大巖俊之就“三個月之內不收取任何費用,以研討會講師的身份出道”,向自己提出疑問。

l 如果最好的狀態是100%的話,現在是百分之幾?40%。l 為什麼現在是40%?客觀地分析自己的現狀:已經想好了演講的題材:“關於讀書的內容”,——召集學習思維導圖的朋友定期舉辦學習會——按順序大家輪流做講師——說不定哪天還是可以做講師的。l “△△%的時候,是怎樣一種狀態?”為了不與現狀相距太遠,可以加上10%。l 50%的時候,是怎樣一種狀態?即使還沒確定要當講師的具體時間,但已經決定下次有我來擔任講師。這樣就能看到自己在走向最佳狀態時的整個過程。

3、列舉具體行動

列舉為了填補差距的具體行動,為了避免現狀與行動目標之間差距太大而失去幹勁,可以把現在的目標再加上10%。可以對自己提問:為了達成加10%以後所在位置的目標,我能做些什麼?

列舉的行動要儘可能多而具體。l 為了達成50%的狀態,我能做些什麼?1. 將“下次我要自己做講師!”這一宣言群發郵件2. 召集大家確定下次的日程3. 提前確定好下回講師的人選,在下次研討會結束後告訴大家“下次我想做講師”

……

4、選出一項行動

從以上所列舉的諸多行動中選出一條目前最想做的,最容易做的。

l 其中最想著手做的是什麼?問大家下回的講師讓誰來擔任。l 如果這麼做了,會有什麼結果嗎?大家圍繞“讓誰來做講師”提出各自意見時,也許就有機會將“我來做”說出口。

5、細分行動為小步驟

這就需要自己給自己提供動力,讓想法轉化為行動。繼續向自己提問:

l 為了這麼做,這一週內我可以幹些什麼?群發郵件向大家提問詢問關係比較好的朋友:“覺得下回由誰擔任講師比較好?”

6、確定需要實施的事

從以上目標中挑選出一件決定實際去完成的,然後確定“什麼時候去做”。

l 實際上,你想怎麼做?群發郵件向大家提問l 準備在什麼時候完成?工作到明天l 達成目標之後,是什麼心情?心裡很爽快

7、付諸行動

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吧,按照確定需要實施的事,馬上行動起來,採取行動之後總會有好事發生。大巖俊之通過群發郵件詢問大家意見之後,正式決定下次作為讀書研討會的講師登上講臺了。圓滿完成了行動目標,同時得到了“說起讀書就想到大巖”的高度評價,增加了在其他學習會開設讀書研討會的機會,最重要的是自己也越來越有信心。

讀過很多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怎麼破?只需這三步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先完成一個個的小目標,不斷獲得前進的動力與信心,最終你會發現,自己最初的行動目標要實現也不是那麼難的。

大巖俊之用《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一書以自身經歷系統地闡述瞭如何提高讀書效率——如何牢記書中內容——如何把書中知識付諸行動。毛澤東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願我們都能讀過一本書,掌握所需知識,通過行動的橋樑,到達能力提高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