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很多书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怎么破?只需这三步

很多人苦恼于“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因为过好人生的关键

不在于“读了多少书”,而是“有过多少行动”。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如果没有付诸行动,自身能力没有提升,那么书也就白读了。因为知识与能力之间还隔着一道鸿沟。那么如何跨越知识与能力之间的鸿沟呢?弗朗西斯•培根说:“读书就是将别人的思想变成一块块石头,然后建筑起自己的思想殿堂。”大岩俊之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这一块块石头也可以用来搭建一座跨越知识与能力之间鸿沟的桥梁。

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一书,就是专门解决“曾经读过的书,都如同那一个个闲适的下午一样消失不见”的问题的。因为他自己也曾一年的时间里读了300多本书,但却无法完全掌握书中内容并加以运用,自己的现状没有多少改变,梦想无法实现。后来,他参加了许多读书研讨会,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心得技法,最终实现了创业的梦想。

大岩俊之现为Role Job法人,研讨会培训指导。他擅长读书方法的研究,从2014年1月至今已出版了四本关于读书方法的书,除了今天介绍的这本之外,还有《

只掌握所读部分的概念图读书术》、《提高年收入的读书术》、《在贫富差距大的社会中,读书是最强武器》。除了擅长开发读书术,他还精于在读书中运用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技巧。

读过很多书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怎么破?只需这三步

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主要介绍了他自己在创业过程中如何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行动中的。

主要分三个步骤:

一、提高读书效率

二、牢记书中内容

三、知识付诸行动

一、提高读书效率

1、明确目的

胡适说无目的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所以大岩俊之建议商务类书籍需要带着“目的”去阅读。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有所收获。读书前想先好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想从书中得到什么?一本书洋洋洒洒几万字,十几万字等,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我们都需要,我们只需根据目的摘取自己需要的就行

2、二八定律

经济学上的“二八定律”用于读书即是:全书最重要的20%,占有80%的内容。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只用集中精力抓住要点,找出一本书中重要的20%,做标记、做笔记、反复阅读,牢记这20%的重要内容。

大岩俊之刚读书时也是经常一本书从头读到尾,结果书中内容还是全忘了,后来他尝试凝练书中重要的20%之后,发现这样反而能牢记书中内容,读书也要学会“断舍离”。

3、掌握概要

在许多关于读书方法的书或文章中,大家都一致推荐读书前先浏览序言、目录、后记,掌握一本书的概要。

只有掌握了全书概要,我们才知道哪些是我们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找到核心知识。

序言中有作者简介,撰写原因,主要内容和各章总结;

目录是对书本内容的全面整理;

后记通常有作者对全书的总结、编撰完书之后的感想,阅读之后有助于把握书的概要。

二、牢记书中内容

1、记录读书笔记

记录读书笔记一是可以加深印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高君孟的“一写当十读”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太平御览·学部·晚学》引桓子《新论》曰:“ 高君孟颇知律令,尝自伏写书,署郎哀其老,欲代之,不肯,云:‘我躬自写,乃当十遍读’”。做好一本笔记,牢记每本书的精华。

二是可以积累素材。奥野宣之专门著有一本关于读书笔记的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读书时养成记录笔记的习惯,经常翻阅,可以给工作带来不少素材和灵感。

2、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风靡全球几十年是因为它有不少显而易见的优势,其中与读书相结合的优点有以下几个:一、可以用一页纸凝缩一本书的精华;二、

内容简洁、色彩丰富,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三、帮助整理思路,大幅提高构思水平。

读书思维导图制作方法有三种:按阅读目的制作、按目录制作、按自己所需要点制作,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选择。

读过很多书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怎么破?只需这三步

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思维导图

3、有意识地输出

也即是现在广为提倡的“输出倒逼输入”理论。倒逼就是一种造势,造势形成夹缝,让我们不得不前进产出。造势倒逼是一种很有效的机制。因为要输出,所以倒回去输入;因为读完书要输出,所以倒过来去认真读书,掌握住核心知识,才能有东西可输出。同时输出的过程中又加深了印象,使知识掌握得更牢。

三、知识付诸行动

1、从书本设定目标

我们的目的就是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牢记住书中知识以后,合上书本,想一想自己想要做什么,定下具体的行动目标:以“何事、何时、多少”具体用数字表示出来,同时严格遵照SMART法则,设定具体的、可预见的、可达到的、实际的、有期限的目标。大岩俊之读了藤井孝一所写的《不用辞职照样年收入翻倍:无风险副业、创业的完美之南》,以“提供免费服务积累成绩”作为自己的目标,然后定下自己的行动目标:“三个月之内不收取任何费用,以研讨会讲师的身份出道。”

2、找准位置及差距

确定目标之后接着就要认清自己现在的现状,也即是找准“行动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用数字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现状。例如大岩俊之就“三个月之内不收取任何费用,以研讨会讲师的身份出道”,向自己提出疑问。

l 如果最好的状态是100%的话,现在是百分之几?40%。l 为什么现在是40%?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现状:已经想好了演讲的题材:“关于读书的内容”,——召集学习思维导图的朋友定期举办学习会——按顺序大家轮流做讲师——说不定哪天还是可以做讲师的。l “△△%的时候,是怎样一种状态?”为了不与现状相距太远,可以加上10%。l 50%的时候,是怎样一种状态?即使还没确定要当讲师的具体时间,但已经决定下次有我来担任讲师。这样就能看到自己在走向最佳状态时的整个过程。

3、列举具体行动

列举为了填补差距的具体行动,为了避免现状与行动目标之间差距太大而失去干劲,可以把现在的目标再加上10%。可以对自己提问:为了达成加10%以后所在位置的目标,我能做些什么?

列举的行动要尽可能多而具体。l 为了达成50%的状态,我能做些什么?1. 将“下次我要自己做讲师!”这一宣言群发邮件2. 召集大家确定下次的日程3. 提前确定好下回讲师的人选,在下次研讨会结束后告诉大家“下次我想做讲师”

……

4、选出一项行动

从以上所列举的诸多行动中选出一条目前最想做的,最容易做的。

l 其中最想着手做的是什么?问大家下回的讲师让谁来担任。l 如果这么做了,会有什么结果吗?大家围绕“让谁来做讲师”提出各自意见时,也许就有机会将“我来做”说出口。

5、细分行动为小步骤

这就需要自己给自己提供动力,让想法转化为行动。继续向自己提问:

l 为了这么做,这一周内我可以干些什么?群发邮件向大家提问询问关系比较好的朋友:“觉得下回由谁担任讲师比较好?”

6、确定需要实施的事

从以上目标中挑选出一件决定实际去完成的,然后确定“什么时候去做”。

l 实际上,你想怎么做?群发邮件向大家提问l 准备在什么时候完成?工作到明天l 达成目标之后,是什么心情?心里很爽快

7、付诸行动

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吧,按照确定需要实施的事,马上行动起来,采取行动之后总会有好事发生。大岩俊之通过群发邮件询问大家意见之后,正式决定下次作为读书研讨会的讲师登上讲台了。圆满完成了行动目标,同时得到了“说起读书就想到大岩”的高度评价,增加了在其他学习会开设读书研讨会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

读过很多书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怎么破?只需这三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先完成一个个的小目标,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与信心,最终你会发现,自己最初的行动目标要实现也不是那么难的。

大岩俊之用《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一书以自身经历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提高读书效率——如何牢记书中内容——如何把书中知识付诸行动。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愿我们都能读过一本书,掌握所需知识,通过行动的桥梁,到达能力提高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