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舐犢之情,人皆有之。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意思是,愛孩子如果不以正確的方式,結果會害了他。典故出自《資治通鑑》,說的是後趙君主石虎對兩個兒子“愛之不以道”,結果導致骨肉相殘、身亡國滅。

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愛子之道呢?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包麗敏的《孩子,我願意這樣愛你》一書引發我們反思,可以說顛覆了很多傳統的認識。我們對孩子的愛是純粹的嗎?有沒有參雜著我們的控制慾?我們給予孩子愛的同時有沒有帶著不知覺的傷害?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包麗敏,前資深媒體人,200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中文系,同年考上本校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曾任職於中國青年報社、《冰點週刊》、《中國新聞週刊》、《青年參考》等。代表作品《頭等富國的寒酸市長》、《從小康跌入赤貧》等,擅長以細膩的筆觸觀察和記錄,以敏銳的思想探索和追問。

《孩子,我願意這樣愛你》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的主題是愛,母親對孩子無緣由的、深沉的愛,下篇主題是傷害,父母等養育者無意識中帶給孩子的傷害。


一、無可名狀的愛

法國有句名言,母愛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因為這種情緒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

孩子的到來喚醒了女人沉睡的母愛,這份愛像泉水般溫柔、寧靜、甜蜜、源源不斷。

我還從來沒有見過你,就已經愛上你了。我根本無須見你一眼,就愛上了你。毫無道理可言,毫無理智可言。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二、無意識的傷害

我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理解你的世界。因為,母愛並不必然偉大,有多少心靈傷害,也是假母愛之名;母愛並不全是滋養,有時也可能是枷鎖。

1、理解和尊重孩子

在沙還不是按斤賣時,小區裡有人裝修,總會剩一些沙在樓下路邊堆著,孩子們也總會圍過去,玩得不亦樂乎。但每次總會有那麼幾個孩子,腳步趔趄著要去玩,被愛乾淨的家人拉走,家人嘴裡說著“太髒了、太髒了”。

下雨天,路邊難免積水,放學回來的路上,孩子專揀有水坑的地方走,到家後衣服鞋子都溼了。

剛開始,我也想拉著他、批評他、警告他不要踩水,怕他把衣服弄髒了,後來常常想起小豬佩奇媽媽的話:“孩子,你們可以跳泥坑,但是要換上靴子喲”之後就隨他去了。

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說:“回想我幾十年的教育生涯,很難找到一個不愛沙子的孩子。”

如果我們能理解和尊重孩子,讓他痛快地玩一玩髒水、玩一玩沙,又有什麼大不了呢?大不了衣服髒了、身上髒了,回家洗一洗就好了。

相比而言,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呵護,讓孩子感到這個世界是值得探索的,而他們的自主探索是被信任、被鼓勵的,這其實更重要!

2、看見自己的控制慾

我疑心,成年人心中很可能都住著一個或大或小的獨裁者,不同程度地暗暗期待著他的小寶貝最好總是安安靜靜,去任何大人想讓他去的地方,不亂跑、不亂動、不打擾、不抗議,總之不製造各種意外,整天衣褲乾乾淨淨,聽話、順從、乖巧,像一個可以隨身便攜的可愛極了的布娃娃。

這段話說中了多少養育者的心聲?孩子因為稍不聽從我們的安排便被打上一個個“不聽話”、“鬧騰”、“犟”……的標籤。

我曾在路上看見一個穿著白大褂的醫生在對自己十來歲的孩子拳打腳踢,孩子媽媽在一旁憤怒的助威“打死他,不要他了”,僅僅就是因為孩子要買新的作業本,而他的舊的作業本還沒用完。路邊的鄰居也說,他這孩子就是犟!

孩子不聽大人話的時候,有人想到的就是以暴制暴,而不是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出生在這種家庭要多受多少罪呀,一路成長的過程中要遭受父母多少次暴力的荼毒啊!

我們為什麼不能相信生命自有其法則,孩子的自發自主行動,都出於生命成長需求的強烈驅動,相信他們比我們更瞭解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呢?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3、養育者的自我成長

孫瑞雪說:給孩子最好的愛是”愛與自由”

。如果不能看見並放下自己的控制慾、就給不了孩子真正的自由,沒有自由的愛,也談不上是真正純粹的愛。如果養育者都能瞭解兒童成長髮育規律,瞭解兒童心理,包容、理解、接納、尊重孩子本然的模樣,讓孩子在我們純粹的愛的沐浴下自由地成長,養育者也一起成長,那麼孩子將會心理健康許多、我們的家庭將會和諧許多,隨之帶來的將是整個社會的和諧人口素質的進步!


《孩子,我願意這樣愛你》中,作者雖然沒有告訴我們如何愛孩子的標準答案,但她也給出了自己的愛子之道:養育者要打破定見、放下控制、感受本然, 把自由與從容還給自己,也交給另一個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