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統發聲: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百鳥朝鳳》影評

思前想後,還是向和大家分享一下《百鳥朝鳳》這部電影。

"吳天明,一位電影界真正的巨人。"曾與邁克爾傑克遜搭檔,多次斬獲最佳導演獎的馬丁斯科塞斯如是說到。

吳天明導演的絕世之作《百鳥朝鳳》。電影於2016年上映,吳天明導演在上映的前幾天不幸逝世,這似乎體現了電影裡的某種秘密的聯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唯有親自觀賞過電影才能理解導演在這部戲裡下了多少工夫。——《百鳥朝鳳》電影推薦

為傳統發聲: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百鳥朝鳳》影評

電影針對的現實問題很明顯:傳統技藝無人問津,追名逐利大有人在。

遊天鳴生來貧窮,家裡養不起讀書,於是打算讓他學一門技藝養活自己,賺得生路。於是父親將他送到無雙鎮最著名的樂器班主焦三爺家裡學習吹嗩吶。想的很簡答,只要天鳴學會最著名的嗩吶曲《百鳥朝鳳》。據說這個曲子每個師傅只傳一人,並且是吹給去世的德高望重的人。傳說此曲一出,百鳥哀鳴,天上鳥地上人齊悲嚎。

為傳統發聲: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百鳥朝鳳》影評

天鳴資歷不好,焦師父本並不想收他為徒。但是焦三爺看在天鳴富有孝心的份上,勉強將他留了下來。歷經十幾年的鍛鍊,焦三爺在自己卸任之時將師傅傳給自己的所有身家交到天鳴手上,天鳴組成了遊家班為無雙鎮吹奏嗩吶曲。按照傳統,對於一個嗩吶匠來說成為一名樂器班主應是無上的榮耀,但不料世道變換,天鳴的樂器班子受到了西洋樂器班子的沉重打擊。人們請樂器班子時候不再行接師禮,收入也越來越少。班子迫於生計解散了。焦三爺被迫再度出馬,將樂器班子再度湊齊,卻與西洋樂器班子起了衝突,自此遊家班再也沒有了生計。

為傳統發聲: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百鳥朝鳳》影評

遊家班沒活可接,自然面臨著轉行。唯有天鳴憑一己之力在苦苦哀撐。焦三爺火氣大發,一病不起,不久便駕鶴西去。按照師傅遺願天鳴全國跑召集自己的班子為師傅奏一曲三臺(三個樂器手演奏的葬曲),迫於生活無人願意歸來,天鳴自己一個人為焦三爺吹了一首百鳥朝鳳,這個時刻,他似乎看到了焦三爺活靈活現的軀體在面前走動,一時間百鳥哀鳴,天鳴悲嚎。全劇終。

為傳統發聲: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百鳥朝鳳》影評

電影的結尾是開放式的,沒有留下具體的結局,但仍然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人去傳承,去發揚光大。但是如今的人們面臨著無數的世俗誘惑,能夠真正冷靜下來去學習一門技藝的人少之又少。終究無雙鎮是缺少一個天鳴一樣的人物,心無雜念,一生只為一事。大膽的猜測,在未來的幾十年裡,吹嗩吶的大師仙逝後,人們只能夠在電腦上看著師傅們吹嗩吶的畫面,感嘆:"啊,原來在那個年代,有這樣一群人默默地深愛著、守護著、傳承著嗩吶。"那將是中華瑰寶的巨大遺憾!

為傳統發聲: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百鳥朝鳳》影評

我是在三個月前看完了這部電影,在劇情結束時並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但是等時間條讀到了盡頭,畫面全部黑掉,耳道里悠揚婉轉的嗩吶聲戛然而止的時候,我意識到我們丟掉了多麼珍貴的東西。大腦中浮現出焦三爺佝僂的身影,一時間竟淚腺決堤,淚如雨下。

與其他電影不同,我在看完《百鳥朝鳳》之後焦三爺的身影一直存在我的腦海中,似乎真的有這麼一個人在我的生活中出現過。焦三爺的一句話:"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成了天鳴堅持十幾年的動力。天鳴傻不傻?要我說,傻。為了吹嗩吶,自己的前程不要了,媳婦不娶了,偏偏拿著父母給他結婚的錢給一個病入膏肓的老頭治病。但就是這一份執著,這一份堅持,這種匠人精神,才讓中華瑰寶能夠傳承下去。

為傳統發聲: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百鳥朝鳳》影評

記得在天鳴看望焦三爺的時候,焦三爺拒絕任何形式的治療, 把一生積蓄給天鳴,讓他置辦一套新的嗩吶,重組樂器班。天鳴拒絕,焦三爺呵斥道:"我是根苗禾,根已經死了,再大的雨也救不活了。"如此精神,能有幾人有?

吳天明導演的去世,在某種意義上是與電影劇情的高度貼合。吳導是一個執拗的人,他為了拍攝《百鳥朝鳳》耗盡了自己最後一滴血,終在仙逝之前,完成了自己心中的大作,為後人留下了寶藏。作為一部電影,《百鳥朝鳳》是失敗的,不高的票房,影院極低的入座率,它似乎沒為劇組賺到多少錢。但是,作為藝術,百鳥朝鳳足以登大雅之堂,供萬人觀賞。吳天明導演本身就是藝術家。

為傳統發聲: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百鳥朝鳳》影評

至於文章開頭為什麼說思前想後,才與大家分享,是因為我知道這部文章並不能夠為我帶來多少的閱讀量,甚至沒有幾個人能夠從頭到尾讀完,但是作為一名自媒體人,我們擁有高度的言論自由,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傳統技藝發聲。平淡點講,是電影太好看,讓我這個不才大學生,不吐不快罷了。文章結束了,歡迎各位讀者朋友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想法,如果有人恰巧看過此片,請分享你的看法,多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