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记,我想说说马加爵日记

——(日记不是文学体裁,一般不适合即时发表

文/只有青春

2004那一年,云南的大街小巷,都贴有一个通缉令头像,那个颧骨高高,一看就很凶的马加爵A级通缉令,先是黑白的,模糊的,后来是彩色的,高清的,从云南的墙贴到全国每一道可以贴的墙上,每看一次,他那打拳的样子,几乎是那年每一个在校学生的一个恶梦。

关于日记,我想说说马加爵日记


本来,我早就有写他的念头,而且,还是想要用“日记”的方式记录,迟迟没有动笔,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

一,怕对四个被害者的家庭再有伤害,每每旧事重提,他们本该归于平静的生活,又被一次一次的揭开伤疤,再撒一把盐,实在是不该。

二,每一次看马加爵的日记,就会有一种撕裂感,他日记里透出的冷,自私,孤独,阴暗,暴力,会让读者的心情冻如冰窖,后背一阵阵发凉,不战而栗,多看无益。

三,内心不够强大,不是为了心里学专业类学习需要,需要青少年心里疏导或者研究犯罪心理学,最好不要去看这类人的日记。

四,作家,成功的作家都喜欢描写人的心里活动,有愉悦的,有痛苦的,有阳光的,也有阴暗的,为正能量鼓劲加油,也有负能量堕落地域深渊的窒息感,所以,作家都是靠“听人诉说”或者阅读别人的文章,日记,自传类来了解别人的心里活动,伟大的作家写作的过程其实是很痛苦的,他会随着他自己笔下角色的心里活动喜悦着,并痛苦着。我是写文章的人,我知道这种痛苦。

五,还有一种人,歌手,演员,戏剧歌曲也是一种文学体裁,他们用自己的专业表演,演绎剧本中角色的心里活动,一但入戏太深,出不来了,自己变成了角色中的那种人,生活彻底毁了,张国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贾宏声也不例外。

基于以上,我是不敢去碰马加爵这个案例的,不曾想,今年的疫情,把我,把所有写日记,写文章的中国人,主动的,被动的都拉进了 #方方日记# 这个漩涡当中来,绝大多数读者都是被动的,一打开手机,电脑,方方日记,方方日记,挺方一派,骂方一派,还有中立派,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中国网友的怼骂,挺方派的文字一个比一个出彩,生动和深刻,骂方方的也都充分发挥了方块字的“无穷魅力”,我们因为看到骂的对的,我们会觉得对,点赞,看到挺的对的,我们也会觉得对,点赞。

我们大部分人都失去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时间,甚至是立场,每天为日记随波琢流,失去了 #全民共抗肺炎# 这个疫情期间里最宝贵的阅读时光

“浪费他人时间,就是谋财害命。”我们被浪费了,我们还要继续被浪费,这一点,基于目前的网络环境,铁定的。

回到马加爵日记这个话题,我们看看他的部分日记内容:

1996年1月7日 阴冷

天考试。早餐,我喝奶粉冲水,大概10口。

……我被寒风吹得直跺脚,我真想大哭一场,但没勇气。我不知什么时候回忆起了往事:小学全校数学最好,一年级全班第一,曾得过小学中南五省数学竞赛一等奖,初一南宁地区数学竞赛一等奖,在班上第一,每次考试数一数二不低于三!但为什么这学校已不见?董明炬、马世荷、樊艺谋,为什么?我决定超过他们!(注:最后一句话,少年马加爵用了阶梯般上升的加大号字体)

196年1月9日 阴冷

今很冷,妈妈说穿了两条长裤还冷。我真担心妈妈受冷。

……

今天一切都好,家庭和谐,吃了好菜,穿了暖衣,穿上好鞋,遗憾的是我想买双手套给妈妈却没记得。

196年7月22日 晴

今天我本去跑步的,但起来太晚,不想跑了。

我起来洗脸后买包子吃,正巧向先祖醒了,我就帮他买两个。吃后我不好意思地问:“你现在有钱吗?”他明白我的意思,递过一元钱,但他并不自然,因为他根本不情愿。说实在的我也不想问,还是好朋友呢,但是上个星期他已向我借大约一块五了(记不清),我不想不敢问,而现在又叫我先买包(子)吃,我明天没钱买包(子)了,所以我并不忍住,错就错吧,反正钱需要。

晚自习,物理老师发试卷了,我得了96分,马世满却得了98分,我好气不过。不过事实总是事实,以后我决定检查的,因为这次所以失败,是因为不检查。

1996年月19日晴

今天我非要日记不可……

大概是六点钟吧,我被一阵阵寒心刺骨的吵闹声吵醒了!原来是爸跟妈在争论,可气势非凡。爸说一大堆脏话,很臭,很臭的脏话,看来爸是发疯了。

他们是围绕是否用抽水机抽井水等问题闹的。爸说:“你这个蠢货,用抽水机抽井水都不行么?你说用电多,怎么多?用现在那个有窟窿漏水(的桶),一装上(水)马上就漏完了,这样好?到冬天打水脚就湿,你们更不愿打了。既然小钱不用,那就用大钱,等下又说到那220元的烧柴炉……”噢,妈妈也对抗起来:“当然,做错了就得讲。那个火炉还不跟我商量,就私自去买,现又不好用,这不白费220元么?现在后悔有什么用,人家还钱给你不成?现又想用抽水机,我看你又花几百块钱买个后悔,有什么用?这一小缸水,用什么抽水机?七八桶就满了,以后我们都勤快些就行了,抽水机开关一次多少钱?用多少电?我看是做不过的。”

爸咆哮起来:“你这蠢货,丫电,去电就去电,去钱就去钱,每次想买些东西你都不同意,害得我也不好受,你我是对敌,和(合)不来的!我来你想死了,不是我死就是你死,我想这样好多了,我、我变、我变、我变坏,脾气坏,我想杀人、杀死!”

爸爸真是太狠毒了,我真是太气愤了,真想一刀杀了他……但我会坐牢的,我又不想坐牢,如果是十年,我将是25岁,真不好!要知道我的前途是光明无比的,我不能轻生,不能这样做……我无奈……

不知什么时候爸妈不吵了,但很久,很久就听到一声“哧”,我想是爸用烫斗吧,我真恨!接着,“哧”的一声更刺骨。我控制住杀人的念头,我想无论如何我都要考上宾中、考上重点大学,迎来新生活,现在毕竟是此事与我无关,这是姐常教我的……

——以上日记来源20060531《新快报》《南方人物周刊》网络版


关于日记,我想说说马加爵日记

马加爵在云南大学的男生宿舍,用榔头杀死了四个同学,把他们藏在了衣柜里,自己亡命天涯,捡垃圾续命,最后即使他跑到天涯海角的三亚,还是被抓回云南判死刑,终年23岁,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苍天饶过谁。

从16岁少年马加爵的日记里能看出来,他学习认真,成绩好,好攀比成绩,要强,不服输,生活贫苦,家庭条件极差,父母关系不好,他恨爸爸……“真想一刀杀了他……”,恨有钱的同学,恨比他成绩好的同学,小小年纪内心深处如此阴暗,他后来的杀人是偶然也是必然,老看他日记的内容,人的戾气会越来越来越重。

为此我特意要插播一首歌曲,歌手李健演唱的《父亲写的散文诗》,请大家打开听歌APP,听着歌曲,继续阅读只有青春的这篇文章,把所有戾气减轻些,再减轻一些。

《父亲写的散文诗 》

词:董玉方

曲:许飞(原唱)

一九八四年庄稼早已收割完

女儿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

今天的露天电影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

孩子哭了一整天啊闹着要吃饼干

蓝色的涤卡上衣痛往心里钻

蹲在池塘边上给了自己两拳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青春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个影子

一九九四年庄稼早已收割完

我的老母亲去年离开了人间

女儿扎着马尾辫跑进了校园

可是她最近有点孤单瘦了一大圈

想一想未来我老成了一堆旧纸钱

那时的女儿一定会美得惊艳

有个爱她的男人要娶她回家

可想到这些我却不忍看她一眼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

旧报纸

那上面的故事就是一辈子

同样是日记,这首歌日记里八十年代的经济压力对于一个男人才是“一座真正的山”,向邻居借钱……孩子要吃饼干……给了自己两拳……董玉方的“日记”里是有疼痛感的,许飞的编曲是优美的,歌手李健的声音很干净,用情,空灵,他把歌词中的“女儿”改成“儿子” ,我们听到的是儿子对日记里父亲满满的敬重和怀念,我们感受不到“时代的一粒尘,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我们听着歌,感受不到那个年代的“贫穷”压的我们疼,我们却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多年以后,我的父亲老成一堆旧纸钱”,我们长成了男子汉,怀念父母时泪流不止。

李健改动的父亲祝福“希望儿子以后不要活的像他们一样艰难”。李健的歌声满满的是儿子对父亲的眷眷思念和敬重之情,儿子将来一定会对自己的孩子付出无私之爱,我们相信这一定会继续传承。

还有好多写的很好的日记,日记里体现的是正能量和阳光,日记里充满的鲜花和掌声不断,我不想在这里一一分享,以及马加爵在监狱里的最后时光,行刑前写的“罪与悔日记,信件等”,我们把时间交给文章的副标题 ——日记不是文学体裁,一般不适合即时发表。

一,别的国家我不知道,我们国家的孩子的日记,周记,是写给家长和老师看的,不是他们自己想写日记,他们写日记是一种作业,大部分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而大部分孩子成年了以后都是不写日记的,日记的隐私权对学生来讲是不存在的,这点包括正在读这扁文章的您。

二,当日记在成年人有了隐私权的时候,它就是一个人的底裤,人性的弱点就是内心具有两面性,有的阳光,有的见不得阳光,人性的自私自利和阴暗的那一面会在日记里体现,恨谁,想骂谁,骂家长,骂老师,同学,同志,同事,领导,抱怨老公,埋怨婆婆和小姑,又或者暗恋冰冰而不得等等,偶尔的抱怨和发泄,发发牢骚写进日记,一般不会危害社会,但这些隐私不能乱给人看,一个人老把底裤给人看,肯定不雅,搞不好日记一曝光,有人就要打起架来,即使打完终审官司,最终还是解决不了日记里的矛盾。

三,日记里有给自己加油打气,记录自己积极向上,努力奋斗,不放弃,坚持梦想,我想学雷锋,做马云,我以后想做什么样的人,等等。

这样的日记也不能老拿给人看,一个人天天写我要做马云,加油!我要竞选美国总统!天天在嘴上,或者推特,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喊:“我要做马云,我要做比尔盖茨,我要富比巴菲特!”

那么大家铁定给这个人定性:这个人有病,怎么从精神病院里跑出来了?或者温柔一点,接一下现在的网络地气:唉,袁隆平爷爷,你辛苦了一辈子,不但大家都有了大米吃,还让有些人吃的太饱啦!

四,滞后性。

日记的发表和公开,具有滞后性,有的日记需要删减,要润色后才能发表,比如,正面宣传的人物,他成为正面人物前,他曾经的日记里的正面的思想活动,这个需要大家学习。负面人物所曝光的时间点也一定是滞后的,比如,某一位官员,庙堂上讲反腐清廉,散会后日记里记下,某年某月某日孙大果送来一个嫩模,银子十万,他说要某块地开歌舞厅

。这样的日记曝光几率基本都是在他落马后,他不光彩的一生,人生的两面性,都能从日记里体现,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他要有写日记的习惯。

马加爵的日记也是在他被枪毙以后,慢慢流出来的。

五,日记发表的滞后性,会从两方面呈现给大众,第一个由作者或家人自己故意曝光,他们需要的是名誉经济流量的考量,还必须是授权范围内曝光,不能全曝光而不利于作者的那些内容。另一个是为了宣传的需要,以“解密”的方式曝光出现,来了解日记内容里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作者当时的心里活动,他为什么会成为日后那样的人。

马加爵是个恶魔,他毁了四个家庭,他毁了一个高分数进入象牙塔,前途无量的大学生形象,他毁了自己和他的父母及家庭。

他的案例唯一的正面效益是在后来的校园改革中,加速并推动了心里疏导这门学科的发展,心里疏导下沉到校园中来,让校园有了心里疏导室,有了专业心里疏导的老师和医生。

但是,很遗憾,目前心里疏导这个部门还是不够受重视,管理和关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任道重远,校园和社会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时代的那一粒尘,落在我们头上,我们拍拍身上的疲惫,还得,继续前行,没有人会在原地一直等你。

综上,日记不是文学体裁,不是新闻简报,不是推特,不是报告文学,不是散文,随笔,杂文,诗歌,更不是小说和戏剧,是个人隐私,日记不能即时发表,请大家停止某某日记的发表和炒作,我们不要被动和浪费宝贵的阅读时光,我们要还文字一个清朗的空间,把我们的阅读选择权还回来,也为我们孩子的阅读和写日记的空间留下七色调色板,而不是只有暗色这一种颜色。

关于日记,我想说说马加爵日记

(谢谢你来过,请关注作者/只有青春,每天为你呈现走心文章,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约稿)

@云南信息报社 @人民日报 @法制日报 @曲靖珠江网

#方方日记#

#全民共抗肺炎#

关于日记,我想说说马加爵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