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

匠人匠心

匠:灵巧,巧妙,什么是匠人,我理解的匠人精神,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且要做到极致。在日本,应该是把匠人精神传承得最好的地方吧,在那里,一个人,一件事,就是一辈子。有的人,做寿司做了一辈子;有的人,铸剑铸了一辈子;也有人,把祖辈留下的手艺,传承下来,做到了极致。

职人,也就是匠人,简单来说就是有着一门工艺,并且把这个工艺做到极致的人。他们的一生,可能就许给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现在对匠人的界定已经不只是传统工艺了,在食物、科技、教育等各种行业都会有一些匠人特质的人出现。用一个已经被用的比较多的词汇来讲:工匠精神。这些人就是各行各业里,有着工匠精神的职人。

一般提到匠人精神,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日本和德国,我也不例外。除了这两个国家本身的民族性格之外,也和现在各种途径的宣传有关。

看罢《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片后,不知道对你们如何,至少我的观感是有些变化了。

看完之后,突然觉得,就默默做着自己的事,也有一种匠的意味在,在故宫修文物那些师傅,我觉得这样叫会很亲切,平凡,朴素,很近人情,不知道的只会以为他们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其实不然,他们才是真正的大师,真正能够让那些沉寂的文物活过来的人,虽然说片中提到的是要举办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展,然后才挑了一批库存的文物出来进行修复工作,但是我们都能够知道,这些师傅对于文物的修复工作是始终都在进行的,没有间断过,只是在片子出来之前,我们不曾了解,或许在这之前,我们听到人家工作单位位于故宫,或许还会觉得无比神秘与高大上,等到看完片子,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这个职业不是那么神秘,在他们自己看来也是每天进行普通的工作,而且在故宫工作,会自然而然处在一种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地带那种感觉,“每次进城都像是穿越一样”当工作人员进到城里,

说出这样一句话时,既是幽默,也告知我们这项工作是需要时间和心态去沉寂下来,静心,才能静心去进行文物修复。

可以说,这些老师傅,在其所属领域都是泰斗级人物,但是他们早已没有锋芒,只有岁月的沉淀,历史的沧桑似乎都有些许刻在了他们的眉宇间,掌指间。让他们更静,更稳。千百年来的时光似乎都在他们的掌指间缭绕旋转,弹指间,笑谈间,岁月被修复,历史被重现。作为看客的我们,看着看着,也就静心了,也随着老师傅们手间的操作沉寂了。

当然从事故宫文物修复工作的不可能都是老师傅,肯定都是有自己的弟子的,那些年轻的面孔,年轻,却也重传统,深知师道的重要性,面对师傅时候那种谦逊尊敬是没法掩饰的。说他们年轻,他们却也是这行业的翘楚,绘画,雕刻,机械,化工,各方面的翘楚,精于此业才有资格为这些落尘的文物重新洗礼,让它们重获新生,焕发光彩。

我想拿李宗盛拍新百伦广告说的话作为我这篇浅论的结束。

人不能隐孤独地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透过作品支告诉人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所以精工制作的物件,最珍贵不能代替的就只有一个字“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所以没有理所当然,就是要在各种变数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

世界再吵杂,匠人的内心绝对是安静的,面对大自然森林的素材,有得先成就它,它才可能成就我,我知道手工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所以我们宁愿这样做,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

为什么,我们要保留我们最珍贵的,最引以为傲的,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送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而我,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做茶叶,选择了回归故土,带领故乡百姓脱贫致富,我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我也想用心做好一件事,让自己心安,让人生有所价值。

用心做茶,做一份好茶,做一份让消费者放心的茶,传承中国的茶文化,做一家属于云南的在中国和世界的知名茶叶品牌。

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
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
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
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
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
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匠人匠心,一生只做一件事

如果你有需要,那我正好专业,做一杯放心茶,做一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好茶。

也许你不需要喝茶,也许你正好喝茶,你的购买真正来到山区,帮助了云南贫困山区的农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