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屬於嘉興五縣市之一。境內地勢平坦,河網密佈,氣候四季分明,自然環境優美,一派江南水鄉景象,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之美譽。1993年4月撤縣設市。 東距上海131公里,北離蘇州74公里,西鄰杭州65公里,居滬、杭、蘇金三角之中。
桐鄉市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東連嘉興市秀洲區,南鄰海寧市,北毗德清縣、杭州市餘杭區,西北接湖州市南潯區,北界江蘇省吳江區。
桐鄉市境為長江三角洲平原的一部分,境內地勢低平,無一山丘,大致東南高、西北低,略向太湖傾斜,平均海拔5.3米。
境內土壤為江、海、湖沼沉積物,分屬水稻土和潮土兩類,土地肥沃,適宜種植水稻和經濟類作物。全市有耕地3.85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2.8%。其中:水田3.12萬公頃,旱地7293公頃,分別佔耕地面積的81%、19%。桑園0.87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12%。
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太湖運河水系。市境河流南接海寧長安上塘河水系,北經瀾溪塘與江蘇省接壤,京杭大運河流經市境段長41.77千米。全市有骨幹河道46條大部分河道與運河垂直相交,呈網狀分佈,與運河桐鄉段相連的河道主要有金牛塘、白馬塘、康涇塘、長安塘、含山塘、靈安塘、羔羊塘、西聖埭塘、長山河等,河道總長2401千米,水域面積合計46.3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6.73%,河網密度為3.3千米/平方千米。屬典型的江南水網平原。
桐鄉市轄9個鎮(烏鎮、濮院鎮、屠甸鎮、屠甸鎮、河山鎮、洲泉鎮、大麻鎮、崇福鎮、高橋鎮)、3個街道(梧桐街道、鳳鳴街道、龍翔街道)。
2019年末全市戶籍人口為70.47萬人,比上年增加3371人,其中男性34.58萬人,女性35.89萬人。戶籍人口中城鎮人口40.86萬人,鄉村人口29.61萬人,佔比分別為58.0%和42.0%,全市暫住人口57.14萬人。
2019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968.1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51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510.50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434.15億元,增長7.3%。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4:52.7:44.8。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37721元,比上年增長6.5%,按平均匯率計算摺合約為19964美元。
2019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35.26億元,比上年增長4.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9.65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稅收收入71.95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0.72億元,比上年增長37.4%,其中民生支出87.79億元,比上年增長41.5%,佔總支出的比重為87.2%。
交通
公路
截止2019年底,全市境內等級公路里程1940公里,其中一級及以上公路238.38公里,等級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266.85公里。
臨杭大道於2019年6月建成通車;杭平申線航道改造工程得到全速推進,累計完成投資4.33億元;京杭運河“四改三”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5億元;320國道改建工程順利開建。
鐵路
滬杭鐵路客運專線桐鄉段全長18.86千米,設高鐵桐鄉站,屬上海鐵路局嘉興市車務段管轄。
水路
桐鄉市有航道271.54千米,其中四級航道66.32千米,通航500噸級船舶;五級航道17.32千米,通航300噸級船舶;六級航道101.89千米,通航50噸至300噸級船舶。全市有在冊營運船舶915艘,其中烏鎮景區119艘,客位930座。載貨參考噸位17.63萬噸。
旅遊景點
烏鎮景區
烏鎮曾用名烏墩和青墩,具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週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1991年,烏鎮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現烏鎮景區已被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是全國20個黃金週預報景點之一。
豐子愷紀念館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全才的藝術家,他獨創了“子愷漫畫”,成為中國近代漫畫的開山鼻祖。1933年,他在家鄉桐鄉市石門鎮設計建造了寓所,用抓鬮的方法取名為“緣緣堂”。緣緣堂東側,是豐子愷漫畫館,漫畫館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個漫畫館。館內有豐子愷藝術生涯陳列室、豐子愷書畫精品陳列室、中國當代漫畫作品陳列室和由40塊石碑組成的豐子愷漫畫碑廊等。
福嚴佛教文化苑
福嚴佛教文化苑建於2001年,其以佛教文化為內涵,以奇石文化為特色,集宗教、遊覽、休閒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總佔地面積40000平方米,分東西二苑。
豐同裕
豐同裕染坊就坐落在古吳越分疆之地石門,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千年古鎮, 瀕臨京杭大運河,水上交通便利,這對當地發展印染業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這個百年老店是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家祖上傳下來的一家染坊店。
蠶桑絲綢博物館
位於桐鄉市區慶豐南路,是一個融蠶桑生產歷史與蠶桑文化於一體的博物館。博物館分上下兩層,設蠶桑、絲綢兩個展廳,通過圖片、實物和文字資料,介紹蠶桑的歷史,栽桑養蠶的具體過程和桐鄉特有的掃蠶花、軋蠶花、龍蠶會等蠶鄉風俗習慣以及繅絲、織綢生產技術的發展,並陳列有栽桑養蠶織綢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