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爆發的歷史根本原因


朝鮮戰爭爆發的歷史根本原因

歷史起因:

19世紀末期起,日本逐步控制朝鮮半島政治、經濟、文化,將朝鮮變成殖民地和附屬國,1910年完全佔領朝鮮。

二戰後期,日本認識到同蘇聯必有一戰,利用朝鮮東部山地,阻滯蘇軍進攻。

1943年12月1日,美國、英國、中國(國民政府)聯合發表的《開羅宣言》宣告:“在相當的時期,使朝鮮自由獨立。”

1945年8月16日,蘇聯和美國根據雅爾塔會議關於戰後對朝鮮施行託管的協議,確定以三八線為接受日軍投降的邊界線。蘇軍第25集團軍所部開始接受日軍投降,逐漸佔領朝鮮北部全境。以美蘇劃定的‘三八線’問過朝鮮人民了嗎?朝鮮人民同意了嗎?沒有。

可以看出朝鮮被日本侵佔之後,又被兩超級大國勢力分離!

1947年10月23日,蘇聯鑑於朝鮮半島的戰事已經平息,由蘇聯和美國託管朝鮮的狀態應該結束,遂決定向聯合國建議:“美蘇軍隊於1948年初同時撤出朝鮮,並向朝鮮人提供可能讓他們自己去建立朝鮮本國政府。”1948年12月底,蘇軍全部撤出朝鮮北部地區。1949年6月底美軍全部撤離朝鮮南部地區。

一個經歷日本法西斯苦難的國家在兩個超級大國勢力影響下分裂成兩個集團。

然而,為了國家統一,雙方都為此準備著,北朝鮮暗裡準備,受到蘇聯默許;南韓明裡叫囂,實際受到美國的一定限制,也就是說雙方早晚有一戰。

綜合以上因素,朝鮮的弱小,世界列強;之前的日本,之後的蘇聯和美國是導致朝鮮戰爭的發生的根本原因

瞭解這場戰爭首先要簡單瞭解北朝鮮的領導人金日成;一位為革命不屈不撓,英勇抗戰,年輕有為,為革命輾轉鬥爭!最終,在蘇聯削弱並消滅在原朝鮮半島北部共產主義代表玄俊赫和民族主義代表曹晚植後,1945年10月10日金日成創建朝鮮勞動黨並當選為委員長,成為蘇聯在北朝鮮的代理人,也就是參加社會主義陣營。

1948年3月28日,北朝鮮召開勞動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了金日成提出的爭取祖國自主統一的鬥爭方針。9月9日以金日成為首相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平壤宣告成立,成為朝鮮最高領導人。祖國的統一得向老大哥蘇聯尋求幫助,12月和次年1月,金日成兩次向蘇聯要求締結《蘇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並要求提供武器援助。蘇聯沒有同意締結條約,但斯大林批准蘇聯遠東軍向朝鮮提供軍事援助計劃。

1949年2月,金日成提議率團對蘇聯進行訪問,與斯大林在莫斯科討論統一朝鮮問題。

3月7日斯大林還擔心美軍軍事介入和北朝鮮兵力薄弱,還不贊成北朝鮮南侵,但秘密簽訂了兩個條約並提供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北朝鮮從此信心大增。直到1950年1月12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宣佈遠東防禦圈不包括朝鮮半島和臺灣。斯大林動搖了!認為只要快速解決半島問題,讓美國來不及大量軍事介入,事就成了!

斯大林為何不同意締結條約,但向朝鮮提供大量軍事援助?最後怎麼默許了金日成發動戰爭呢?

斯大林原因有兩個;

一是顧及美國會直接出兵,不想讓局勢惡化,不想與美國正面衝突,畢竟重心在西邊。二是美國政府又宣稱朝鮮不在美國防禦圈內,為了尋求蘇聯在太平洋的出海口,朝鮮半島是扼守東北亞門戶。兩個原因形成了蘇聯明不說,暗做的手法,隨著半島軍事衝突日益頻繁和嚴重,在金日成一再要求下,蘇聯政府決定與朝鮮簽訂一系列條約,給與朝鮮政治、經濟尤其是軍事上的全面援助。之後大量武器抵達朝鮮,直接推動了朝鮮戰爭爆發。

1950年6月7日,金日成向朝鮮半島南北人民發出呼籲,要求在8月5日至8月8日在全朝鮮半島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統一。6月11日北方金日成佔領區的三名代表越過三八線,打算向韓國各政黨領導人遞交和平統一國家的呼籲書,遭到韓國政府逮捕。6月25日,朝鮮向韓國進攻,朝鮮戰爭爆發。

當然我們也是希望朝鮮半島統一的,但當時,由於形勢複雜,我們認為時機未到!我國當時的情況是;1950年5月1日人民解放海南島。到6月只有西藏、臺灣和少數島嶼還沒解放,也就是全中國還沒有完全解放。再加上我國經歷八年抗戰及解放戰爭,百廢待興!同時也擔心美國會軍事介入!之後由於美國要在中國插上了三把‘尖刀’,一把臺灣,一把越南,一把朝鮮半島,頭上的尖刀(朝鮮半島)是相當容易拿掉的,最後中國被迫入朝作戰的,請聽毛主席的一句話;

“如果不是美國軍隊佔領我國的臺灣、侵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打到了我國的東北邊疆,中國人民是不會和美國軍隊作戰的”——毛主席,1951年10月23日。


朝鮮戰爭爆發的歷史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