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場的神祕部隊,靠喀秋莎擊殺10萬美軍,一枚六兩黃金,值了

為什麼夜空美如畫,喀秋莎的尾焰照亮了它。作為上個世紀的炮兵利器,喀秋莎不僅在蘇聯聲名鵲起,更是在世界上享譽盛名。否則,在一枚喀秋莎六兩黃金的高價下,中國會毅然決然地購買?

原因很簡單,就兩個字:值得!

世人皆認為朝鮮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用人海戰術打出來的,其實不然,在那段捨生取義的艱難背後還有一支神秘部隊在默默支援,他們悄悄地來悄悄地走,不留下一片衣袖卻在轟鳴聲中照亮整個夜空。

三年時間殲滅聯合國軍10萬人,在傷亡慘重的上甘嶺戰役中,為志願軍打開了一扇生的大門。他們究竟是怎樣的部隊?在朝鮮戰爭中又取得過哪些功績?為什麼在人人稱讚的朝鮮戰爭中,他們是被忽視的存在?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同年十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正式拉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序幕。

朝鮮戰場的神秘部隊,靠喀秋莎擊殺10萬美軍,一枚六兩黃金,值了

然而,此時的新中國才成立了一年,很多裝備都停留在抗日戰爭時期,而我們的對手是武裝到牙齒的美軍,這對志願軍來說無異於是以卵擊石。

前兩次戰役中,志願軍雖然勝了,但只有我們知道那兩場仗打得有多不容易,是拿無數將士的生命換來的,如果再沒有與美軍抗衡的重武器,那朝鮮戰爭的局勢真不知會演變成什麼樣子?

喀秋莎火箭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中國的,我國與蘇聯達成協議,由蘇聯先支援武器,等戰爭結束後再分期把錢還給蘇聯,與此同時,在蘇聯的幫助下我國還組建了喀秋莎炮兵21師。

這支部隊的前身是四野第48軍143師,143師是堅持平北抗戰的老部隊了,不僅戰鬥力強更是一支英烈輩出的部隊,1948年,解放隆化時,用雙手舉起炸藥包的董存瑞就出自這個部隊。

在第四次戰役打響前,大批由蘇聯支援的武器裝備終於抵達了朝鮮戰場,其中就包括喀秋莎火箭炮。21師雖然有幾萬人,可大多數都是農民出身,文化水平並不高,僅有幾個幹部懂得山炮技術,但火箭炮是完全陌生的領域,別說懂了,以前連見都沒見過。

朝鮮戰場的神秘部隊,靠喀秋莎擊殺10萬美軍,一枚六兩黃金,值了

董存瑞

因此,蘇聯特意派來了專家專門教志願軍如何使用喀秋莎,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大家都明白有朝一日它將成為己方的利器成為令敵軍膽寒的武器,就在21師接受培訓的時候,前線又打起來了。

第四次戰役的快速來襲讓人始料不及,即便如此,喀秋莎依然沒有出現,因為此時的21師並沒有完全掌握,一旦在戰場上出現意外,或者讓喀秋莎落入敵方之手,那對中國志願軍來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直到1951年9月1日,喀秋莎火箭炮才首次在朝鮮戰場上亮相,喀秋莎是蘇聯製造的M-13多軌式自行火炮,發射架呈工字型,分為上下兩層,總共有8條發射滑軌,一次齊射可發射16枚口徑132毫米的火箭彈,最大射程8500米。

在作戰時,它通常以團為單位出現,一個齊射可以發射384枚火箭彈,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蘇聯對“暴力美學”的追求。喀秋莎的尾焰是紅色的,就像紅色的流星一樣,可惜越美麗的東西越危險,喀秋莎的美麗是用鮮血澆灌的。

朝鮮戰場的神秘部隊,靠喀秋莎擊殺10萬美軍,一枚六兩黃金,值了

1951年9月1日傍晚,支援軍21師的一支炮兵部隊正火急火燎地奔赴後洞裡,因為在那裡駐守著美軍部隊。到了晚上,炮兵部隊終於趕到了發射陣地,他們在暗夜中靜靜蟄伏、等待,就像是盯著獵物的惡狼,這一天,我們等了太久。

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24門火箭炮瞬間傾囊而出,向著美軍第七師的兩個營飛去,迅猛的炮火一下子就把美軍炸傻了,他們甚至都不知道這是什麼,還以為志願軍動用了核武器。

就這樣,在384枚火箭彈的攻擊下,駐紮在後洞裡陣地上美軍損傷慘重,700多人當場身亡。

這是21師入朝作戰的第一仗,也是喀秋莎火箭炮在朝鮮戰場上的立威之仗,從此之後,再提起喀秋莎,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都會止不住顫抖,因為那一夜太恐怖了,好似人間修羅場。

21師是所有入朝作戰的志願軍中唯一一個擁有喀秋莎火箭炮的部隊,總共5個團,每團24門, 總共120門,這個數量在當時相當可觀。因為21師的情況特殊,所以他們通常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

這不,在1951年10月初,志願軍21師202團就奉命去支援在朝鮮中線作戰的第47軍。47軍的對手是有著美國“王牌師”之稱的騎兵第一師,曾經是太平洋戰場上的好手。可以說,美軍所有的先進設備騎兵第一師都有,是一支極其先進的機械化部隊。

朝鮮戰場的神秘部隊,靠喀秋莎擊殺10萬美軍,一枚六兩黃金,值了

在聯合國軍發動的“秋季攻勢”中,美國騎兵第一師先後佔領了添木洞、正洞等陣地,隨後 憑藉堅固的防禦工事抵禦志願軍進攻,在

步兵久攻不下的情況下,不得不再次祭出喀秋莎。

整個朝鮮戰場我國都很少使用喀秋莎,因為實在是太貴了,一枚火箭彈就要六兩黃金,相當於當年的12萬元人民幣,這對建國不久的中國來說絕對是筆鉅款,除非萬不得已絕不使用。

202團趕到陣地後,並沒有急著出手而是先與第47軍商討,經過一番沙盤推演和猜測後,最終定下了“誘敵出巢,爾後齊放”的戰法。在發起攻勢的當晚,202團靜處一隅,在連山以北的青木洞等地提前佈置好喀秋莎的發射陣地。

他們在等待,等待47軍的志願軍戰士們先發起攻勢。只要把藏在防禦工事中的美軍引出來,他們就已經勝利,剩下的交給喀秋莎就行了。

47軍先用山野炮、機槍等向美軍所在的陣地發起猛烈攻擊,隨後在短暫的靜默中吹響了衝鋒號。

朝鮮戰場的神秘部隊,靠喀秋莎擊殺10萬美軍,一枚六兩黃金,值了

話說衝鋒號,這在抗美援朝中絕對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聯合國軍第一次聽到中國的衝鋒號時都被嚇到了,他們從未聽過這樣響亮、有力的號角聲,那聲音彷佛能撼動天地,而隨著號角聲衝上來的是勢如破竹的軍隊,他們揮舞著長槍大刀,吶喊著...... 嘶吼著......

就在美軍以為志願軍要衝鋒,紛紛從工事中出來後,202團馬上抓住這個空隙進行了多輪齊射,短暫交鋒後又馬上撤出了陣地,最後的結果就是在202團和第47軍的配合下添木洞等陣地被成功奪回。

說起朝鮮戰爭我們最先想到的通常是上甘嶺戰役,不是因為其他戰役不重要,而是這場歷時43天的上甘嶺保衛戰太慘烈。

1952年10月14日,美軍第七師、南朝鮮偽2師向我軍的五聖山防禦陣地發起了猛烈進攻,五聖山山峰高聳、地勢險要,是朝鮮的天然屏障。

而上甘嶺就地處五聖山南麓,是志願軍和北朝鮮人民軍的防禦要地,側衛著整個五聖山,想要拿下五聖山勢必先搞定上甘嶺。於是,在這個只有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美軍喪心病狂地打了190萬發炮彈。

朝鮮戰場的神秘部隊,靠喀秋莎擊殺10萬美軍,一枚六兩黃金,值了

在這種情況下,24門喀秋莎終於來到了上甘嶺,在喀秋莎的火力支援下,美第七師和南朝鮮偽二師傷亡慘重,不得不放棄上甘嶺,長達43天的上甘嶺戰役終以我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勝利而告終。

當硝煙褪去,整個山頭被削低了兩米,後來經過測算,一個上甘嶺的炮火的密集程度已經超過了整個二戰。

1953年10月,火箭炮兵第21師勝利而回,在這兩年半的時間裡,他們配合了志願軍六個軍的軍事行動,殲滅聯合國軍10萬人,成為朝鮮戰場上最可靠的部隊之一。

同樣的,在我們心中,他們也成了無可替代的英雄。在視頻的最後,我突然想到郁達夫曾說的一句話: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為可悲。

我慶幸,我們擁有英雄;但我更希望,英雄永不消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