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蜱蟲支配的的恐懼,不是自己被咬,而是身邊活生生的例子

自從來到北方之後,我認識了一種以前從未見過的生物——蜱蟲,每次上山採蘑菇之前要強調的不僅僅是蛇,更多的還是這個蜱蟲。

被蜱蟲支配的的恐懼,不是自己被咬,而是身邊活生生的例子

實拍草爬子

一想到蜱蟲,大多數自然而然的與森林腦炎聯繫在一起。以前沒什麼概念,也不覺得這東西有啥可怕,在山上看到蜱蟲爬身上了,就掐死丟一邊接著幹活,但隨著瞭解的深入,我對蜱蟲也是望而生畏。

前段時間在景區和一個割草的工人聊天,一說起蜱蟲的,他整個神色都緊張了起來,他跟我說,十幾年前他被白色草爬子咬過,前兩年發病了,一開始是扁桃體發炎,高燒不退,一般的醫院看不好,後面轉去了大醫院治療,醫生通過抽髓化驗發現是得了森林腦炎,說是再晚一天就沒救了。

對於白色草爬子,老師一般形容它的時候會說:"一般不被白色草爬子咬就沒事……"當時把我嚇得夠嗆,被草爬子咬能潛伏11年?後面諮詢了當地一些有經驗的人,他們說不會潛伏這麼久,很可能是後面又被咬了,據說當地也有些人被咬發病的。

被蜱蟲支配的的恐懼,不是自己被咬,而是身邊活生生的例子

埋伏在草上的蜱蟲,張開前腿,準備抓住過路人

雖然身上是發現過不少的草爬子,但至今還未被咬過,聽到這些身邊活生生的例子,被蜱蟲支配的恐懼油然而生,上次一個朋友的背上發現了蜱蟲,嚇得我們衣服都沒穿就奔去了附近的醫院,那緊張程度不亞於一次百米賽跑。之後,我在網上查閱了不少文獻,對草爬子有了一定了解。

蜱蟲,北方稱之為草爬子,多生活在森林、灌木叢和開闊的草地草原中。蜱蟲一般寄生在動物的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如腋下、腳關節、頭髮內等等;遊離動物體後附著在草上,可叮咬人、吸血。蜱蟲吸血時把頭埋入皮膚下,吸血時間可長達數天,吸血後蜱體可脹大幾倍、幾十倍甚至百倍,吸飽血後自行脫落。

被蜱蟲支配的的恐懼,不是自己被咬,而是身邊活生生的例子

吸滿血的蜱蟲

一旦不慎被蜱蟲叮咬, 應該立即用煤油、松節油、旱菸油塗在蜱蟲的頭部, 或在蜱蟲旁點蚊香, 數分鐘後蜱蟲被“麻醉”就自行鬆口, 或用液體石蠟、甘油厚塗蜱蟲頭部, 使其窒息鬆口, 不可強行拔除, 以免蜱蟲頭部留在體內。就身邊的例子,蜱蟲頭留在體內,挖肉取出來。

森林腦炎又稱蜱傳腦炎,是由攜帶森林腦炎病毒的硬蜱叮咬所致的以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為主的一種森林地區自然疫源性急性傳染病。已報道大興安嶺、雲南邊境、四川、西藏、河北、福建及新疆等地均存在森林腦炎自然疫源地,我國安徽、湖北、河南、河北、山東、黑龍江、內蒙古、新疆、海南、四川、雲南、江蘇等省份也有蜱蟲咬傷病例的報道。

被蜱蟲支配的的恐懼,不是自己被咬,而是身邊活生生的例子

蜱蟲及蜱蟲卵

森林腦炎一般於4月中下旬開始出現, 5月份患者顯著增加, 5月下旬至6月上旬達最高峰, 8月以後流行基本終止。蜱的活動季節與發病季節呈正相關,另外在9月還出現一個發病小高峰, 這主要是由幼蜱或稚蟲出現和侵襲所致。

森林腦炎潛伏期最短2d, 長者可達35d, 一般為10~15d,森林腦炎可以打預防針,效果良好,接種後45~60d方能產生抗體, 有效期約1年。

蜱蟲除了攜帶森腦病毒外,還攜帶有其他的病原微生物,會導致出血熱、Q熱、蜱傳斑疹傷寒、野兔熱、萊姆病、立克次體病、鼠疫、布氏桿菌病等,還有前些年出現的“蜱蟲病”,是由蜱蟲身上攜帶的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所致,以發熱、胃腸道症狀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以及乏力等) 、血小板、白細胞減少為主要表現。

被蜱蟲支配的的恐懼,不是自己被咬,而是身邊活生生的例子

國外的警告牌,警告那些上山採蘑菇的人小心蜱蟲

所以,經常在疫區林子裡活動的人,一定要注意蜱蟲的叮咬。

注:本文處第一張圖片來自本人拍攝,其他來自wikipedia。主要參考文獻《我國森林腦炎臨床流行病學研究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