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管“家”的

我們都無法否認唐王李世民的推動歷史的發展,並親手締造讓世界矚目的帝國,成就了一個盛世-貞觀之治,但是好景不長,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歷經21個皇帝,大唐帝國走向了歷史的終點,其版圖之遼闊,經濟之發達,實在讓人扼腕嘆息。

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管“家”的


像我一樣嘆息還有一個人,就是宋太祖趙匡胤[yìn],趙匡胤認為是制度出現了問題,如果修改一下並且使其完善,那豈不是千秋萬代一統江湖,為此老趙可沒有少費心思,他翻閱了歷史,比如:西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這些都說明了皇室家族內鬥比較嚴重,造成人倫慘劇,內耗嚴重的削弱國力,這些動亂引發動盪,並波及了全國動搖了國家根基。


老趙是怎麼管理“家族”的?

首先如何子孫起名字。

姓名的格式是這樣的:姓氏+輩分+名字,例如我們家族中,我的爺爺是“俊”字輩,我父親是“亞”輩分,到我們這一代就不太在乎這個了,所以我的名字就只有兩個字:姓氏+名字。

例如:老趙的第四子,叫趙德芳,對,就是《包青天》裡大宋有名的“八賢王”,他就是“德”字輩。所有老趙家子孫按照家譜都要被賜名,這個名字不是亂起的,必須按照我上面介紹的命名規則,進行賜名,將會記錄在《玉煤》皇家檔案中,這就有了皇家輩分和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百家姓》也是這一時期編寫的,老趙這一時期的老大,趙氏必須排在第一位的,這才有了“趙錢孫李。。。。。。”。


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管“家”的

起名字這件事是沒有毛病的。

其次,圈養趙家子孫,拒絕放飛自我:

老趙家子孫畢竟有皇族血統,如果居住外地,很容易就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謀朝篡位,額,當然也有可能自己篡位,不過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有可能對皇位造成威脅,為了避免內耗浪費資源,老趙的做法非常簡單粗暴,就是都圈起來養,所有宗室都定居在帝都,有什麼不軌也好監視,這樣有點風吹草動,立馬就可以給滅了,監視成本也非常低。


其次,皇室版的自我修養:

皇室成員被集體統一教育的,找一些儒學的大牛來教習趙家子孫學習儒家經典和禮儀,皇室成員不需要科考,一方面給民眾帶了一個好頭,另外一方面提高皇室自我修養,唯一比較讓人失望的就是,皇室中沒有特別突出的人物,這就會導致接任者就是一個儒家代表,沒有實際的政治、軍事、經濟才能,一旦國家出現了問題,導致上位者很難讓國家走出困境,因為他的專業知識太匱乏了,例如宋仁宗、宋神宗、宋哲宗都是作死派的代表,歷經三代人都在琢磨給黃河改道,完全不考慮黃河願不願意改道,違背自然規律強行給黃河改道,

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管“家”的

造成了成千上萬百姓被淹死,同時也動搖了北宋經濟命脈,從一個經濟強國跌落神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北宋迅速走向下坡路,史稱“三易回河”,看來皇家的自我修養偏科了。

其次,就是上班了:

不能讓宗室這些人混吃等死,得給他們點活幹,什麼活呢?

皇室還有很多特權的,比如封官,就封環衛官,就是我們身邊的環衛工人的“環衛”二字。

難道是可以參與朝政?你想多了,上班也是面子工程,也就是每天要穿戴整齊,按時和大臣們上朝打卡參加朝會,他們需要開啟靜音模式, 總的來說,宗室成員擔任的基本都是閒職。

上班也是有工資的,按照現在的購買力來算的,大概摺合人民幣是15000左右。

宗室成員犯了法,和普通人是不一樣的,他們有專門的司法機構負責審理、懲處違法違規的宗室成員,這個部門就是宗正司。

其次,用婚姻穩定朝堂:

宗室成員婚姻也不是自由的,到了婚嫁的年齡,就會被賜婚給大臣或者功臣子女,很奇怪吧,其實一點不奇怪,老趙成長於五代十國時期,耳聞目睹了不計其數的武將犯上作亂事件,包括他本人,都是靠造反事業起家的,仗都打完了,和他出生入死兄弟權力又過大,這讓老趙非常焦躁的,都快得焦慮症了,來回踱步琢磨解決方法,是鳥盡弓藏還是兔死狗烹呢?老趙靈光一閃,找到了解決的方法,那就是聯姻和封妻廕子,這是符合大家的利益。

這裡不得不說,老趙還是非常雞賊的,邀請兄弟們赴宴,先是兄弟長兄弟短,無比親密的喝酒,儼然一副好基友聚會和諧畫面,就差K歌了,喝著喝著老趙假裝喝醉了,說道:“你們的兵權讓我有些不安,你們放棄兵權,我給你封妻廕子享受榮華富貴,咱們子孫世代聯姻。”(不是原話,是這個意思)。

眾人一聽,大家攤上事了呀,趙老大是“名副其實的真小人”呀,不過大家還是非常高興的,為什麼?明明白白要權總比背地裡陰人要強太多了,背地裡幹那就是兔死狗烹的結局了,這多好呀,你要什麼就說,你不說我們怎麼知道呢!

第二天一個個的不是腰疼就是腎疼都交出了兵權,有的連理由都懶的找,再沒有眼力,看到同袍都交權也明白什麼意思了,這就是史稱“杯酒釋兵權”。

老趙還是低估了宗室造人的速度,長夜漫漫無心睡眠,晚上除了造小人,也想不出什麼娛樂活動,不像現在有電腦還能玩個手機、唱K等等。

老趙三兄弟的兒子輩有23人,到了第7代,北宋滅亡時期老趙家就達到了5900多人,這麼多人,對國家沒有什麼貢獻,但是卻消耗著北宋的國力,加速北宋滅亡,看來老趙的數學也是體育老師教的,對人口的增長估計嚴重不足。

額,我說錯了人口多了還是有好處的,就是皇帝的後備系統,一旦皇帝生不出兒子,那麼皇位繼承人就要從宗室裡找出。

最後,就是重文抑武:

對於軍權來說是嚴格控制的,趙匡胤皇位得來的不正,老趙可不想再來一個“黃袍加身”,於是訂下國策,重文抑武,用文官控制武官,文官打仗都是常有的事,例如,寇準、司馬光、韓琦、范仲淹、文天祥、辛棄疾、李綱、虞允文等等都曾帶兵打過仗,只是打的不咋地罷了,樞密使都是文官擔任的,樞密使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部長,如果你說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你就算不會被當場打死,也會當做另類,這就是大宋帝國的現狀。

例如:童貫是一個宦官,靠獻媚上位,這樣的人都擔任樞密使,掌握兵權長達20年左右,權傾朝野。


現在來看,老趙的思維受到本職工作的侷限,無法拉長時間線來看待這個帝國,只想到瞭如何避免篡權,卻沒有想到這樣國策和宗規的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到底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其實我們每次做決策也是一樣的,拉長時間線來看你的決策,一年之後、五年之後、十年之後這個決策是否值得?利弊又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