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用妃子殉葬時,是先殺後埋還是直接活埋,各朝各代有何不同?

Kanata_


古代的時候,妃子去世是要殉葬的,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殉葬十分的流行,到了秦漢之時,雖說殉葬還有,但是,已經沒有那麼普遍了。

唐宋統治的時期,殉葬的規矩,也就基本上被廢除了。

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殉葬又開始被啟用了,不過到了明英宗的時候,他覺得殉葬太不仁道了,所以,又把朱元璋恢復的殉葬的制度給廢除了。

不過,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妃子,在先帝駕崩後,都會用來殉葬的。

只有那些沒有為先帝生兒育女的人,才會被選來用做殉葬。

有了兒女的人,基本上在先帝駕崩之後,就跟著自己的兒女去過日子去了。沒有兒女的人,直接隨著先帝,到地下然後在直接去伺候先帝。

唐宋的時候,不是不實行殉葬嗎?

那時候沒有為先帝生育兒女的人,會被送到尼姑庵當尼姑,正如武則天,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後,去感業寺當尼姑一樣。

那麼正如題目所說,一般為先帝殉葬的妃子,是先被處死,然後在殉葬,還是選擇直接活埋呢?

這個一般是分幾種方式的,當然了每種方式,都是很殘忍的。

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先帝臨死前,把那些要帶走的女人,列好名單。

待自己歸西之後,太監就會拿著名單,把所有要殉葬的妃子,給集結到一個屋子裡,然後讓他們上吊。

這些人都去世之後,就和先帝埋在一起了,這種殉葬似乎還是不那麼痛苦的一種。

當然了也不排除活人殉葬這種方式,大家都知道帝王的陵寢是十分奢華的,裡面的空間很大,帝王下葬的時候,整個墓室裡會長上長明燈的。

那些要被活埋的人,就是被趕到墓室裡,他們被埋之後,不會立刻死亡,而是等墓室裡,沒有了氧氣,長明燈也滅了,裡面的人才會死去的。

不過以上兩種,還都不是最為殘忍的,最殘忍的是,在殉葬的妃子,還活著的時候,他們為了讓妃子保持容貌不變,會從妃子的頭上,鑽一個深洞,然後從洞口往下灌水銀,直到水銀流滿人的全身。

想想種辦法就兇殘的很,等皇帝下葬的時候,這些被水銀灌溉的妃子,也就一起被埋葬在地下了。

你說如此多的殉葬方式,可怕不可怕?

不得不說,活在萬惡的舊社會,就是一種折磨。還好那個時代造就結束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時期,也就永久的被塵封了起來。


漢史趣聞


活人殉葬,是一種非常殘酷的制度,古代封建王朝中,皇帝后宮的妃子只是一種附庸品。

皇帝駕崩後,用妃子來當陪葬品的事情可以說是屢見不鮮,明英宗和康熙都曾經下令要廢除人殉,但最後都無法徹底根除。

那麼殉葬的時候,妃子們是先被處死再下葬還是直接活埋呢?

用嬪妃殉葬,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首先是灌水銀

有的朝代為了讓妃子們死後能夠保持豔麗的容貌,會在她們睡著之後,用刀在頭頂開出一道口子,並往裡灌水銀。

這樣做屍體不會腐爛,能夠生生世世都守護墓主。

其次是喝毒酒

有的朝代皇帝去世後,太監們會賜給殉葬的妃子們一杯劇毒的酒,她們喝下之後 就會立馬斃命。

因為妃子們是去陰間伺候已故的皇帝的,可以說是有功之臣,所以會盡量減少她們的痛苦。這是一種比較有尊嚴的死法,死相不會太過於難看。

殘忍的活埋

安葬好皇帝的棺材後,士兵就會把妃子們關在地宮裡等死,由於地宮空間封閉,空氣越來越少,妃子們的呼吸逐漸變得艱難,最後就會含恨窒息而死。

傳說活埋而死的人怨氣會非常重,她們的鬼魂會震懾盜墓賊,進而保證皇陵免受侵擾。

活人殉葬是人類歷史上非常黑暗的一面,值得我們好好銘記。

我是找靚機二手機,每日更新有趣的科普視頻,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Peace~


找靚機科普君


任何時期的妃嬪殉葬,都是先殺然後再埋。

如果活埋妃嬪,其實根本達不到殉葬的目的(即陪伴地下的先皇)。這方面有很多案例,都能證明殉葬的流程是先死再殉。

以明朝的殉葬情況為例,這是非常明確的流程。根據《朝鮮李朝實錄》的記載:

及帝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綴,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小木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堆頸而死。

按照這個流程:

1、先帝駕崩後,繼任皇帝確定殉葬人選,選定殉葬日期。

2、殉葬當日,召集所有殉葬妃嬪於庭上,賜給她們最後一餐送別飯。

3、吃完後,集體舉行殉葬儀式。妃嬪一般是自盡上吊。

當然,如果妃嬪不想死,這個時候負責監察的太監就會出面,親自動手把這些不願意死的人給吊死。

由此可見,殉葬是非常殘酷的一種制度。

當然,這種制度是很早以前就存在的,只是明朝將糟粕發揚光大了。

例如,秦始皇死後,秦二世就將他的後宮中的無子妃嬪全部殉葬了。根據《史記》的記載:

(秦)二世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從文字來看,秦朝的時候仍然是“從死”,也就是說先死,然後再陪葬或不陪葬,總的來說不是活埋。

總而言之,古代的妃嬪殉葬都是賜死,然後埋葬。


HuiNanHistory


自商周到唐末都存在各式各樣的陪葬方式,有砍殺、毒殺、自縊,活埋等,不同手段的陪葬方法都是隨著各朝代君王的實行辦法所執行。活埋方式所執行過的君王並不多,但還是完全有存在。

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到了商周就大為興盛是以死者靈魂的冥福,就需要大量的陪葬者來安祭死者靈魂。陪葬者多為奴隸、待妾、丫鬟等,有些是直接活埋,有些是被毒死,有些是被勒死法各異。

歷朝代殉葬形式的淺析

《史記》中記載秦穆公去世後陪葬177人,其中還有大臣奄息、仲行、針虎等。而秦穆公墓發掘以後,發現墓中有186具遺骸。根據考古學家推測,其中有72具遺骸 為姬妾、近臣。都是事先被處死,然後陪葬,有94具遺骸可能為工匠,這些人被活埋至死,還有20具遺骸可能是奴隸,這些遺骸比較凌亂,可能是被砍殺致死。

秦始皇的陵墓陪葬《史記》記載有:沒有生育子嗣的妃子要被陪葬,陪葬人員非常多,在陵墓營建完做善後處理的所有善後人員就被囚死在了地宮裡,以防洩露秘密。

殉葬方式的歷變

其實殉葬的方式也經歷一個從捆綁活埋、砍殺至死,再到毒殺以及自縊的演變,形式多種多樣,歷朝代都有不同的記載。在後來不斷被挖掘出的皇陵、皇室貴族墓及王公大臣墳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陪葬。

商時代多采用砍頭的方式,在已發掘的墓中,就遺留著很多遺骸肢體殘缺,形態不同的樣式 。如1934年兩年間發掘的殷墟第1400號王陵裡面就出土了許多殉葬坑,裡面的屍骨多是殘缺的無頭或無軀體的屍骸。但是隨著後期更好的祭奠亡靈,要求殉葬者保持全屍,所以殺頭、砍殺缺肢體的,捆綁活埋的方式就被棄絕了。

發展到後期的陪葬人員,就演變成各種手段致其死亡,再把屍體放入到殉葬坑裡。先秦以後採用水銀毒殺、自縊方式,再到隋、唐、宋時期已經發展成毒殺、勒死、自縊等不同的致死方法。對殉葬形式也有了嚴格的制度規定,必須要按殉葬制度的致死方式和擺放姿勢執行。

如《西京雜記》記載周幽王裡面的殉葬場景中,就有屍體沒有腐爛,可能是被水銀毒殺,為了更好的陪葬皇帝永在安息,讓妃子的屍體一直保留下來。

直到後來明英宗和康熙意在廢除人殉,但歷朝的殉葬發展還是無法根除,一直延續到清末。從春秋戰國時期砍頭、肢解、捆綁活埋及禁閉在地宮窒息而亡,延伸到秦、漢時期的水銀毒殺、自縊,再發展到隋、唐、宋、明、清的毒殺、自縊、勒死不同殉葬方式,一直延伸到封建王朝完全覆滅。被髮掘的殉葬陵墓歷歷在目,讓世人銘記這段悲慘的制度。


斌哥居丹霞


都別搶,我來答。

商周以後,就鮮少採取活埋的方式了,一般來說主流的方式有兩種:毒殺、自縊。但是這並不是說活埋就被完全棄絕了,在某種特殊情況下,活埋也是存在的。

譬如秦始皇的陵墓營建完畢後,那些工匠就被囚死在了地宮裡。

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洩。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史記·秦始皇本紀》

此外像扶蘇這類的宗室,都是被胡亥賜死以後陪葬。

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史記·秦始皇本紀》

其實殉葬的方式也經歷一個從殺頭到活埋,再到毒殺以及自縊的演變。

商時代多采用砍頭的方式,如1934年到1935年間發掘的殷墟第1400號王陵裡面就出土了許多殉葬坑,裡面的屍骨多是殘缺的無頭或無軀體的屍骸。但是隨著後期要求殉葬者保持全屍,所以殺頭的方式就被棄絕了。

就算活埋來說,多數情況下都是先將其殺死或麻痺,然後才將屍體放入殉葬坑裡。因為殉葬的姿勢也是有所講究的,如果不事先將殉葬者麻痺或殺死,他們就會因為掙扎而出現各種各樣有違殉葬制度的姿勢。

如1987年發現的河南濮陽西水坡45號墓中的殉葬屍骸就被刻意擺出固定的造型,這顯然是將一個活生生的人活埋時不具備的,因為基於求生本能,這些人都會激烈的反抗。而且現有發掘的殉葬屍骸來看,鮮少有被繩索鐵鏈捆綁的屍骨。

先秦以後,因此多采用水銀毒殺或自縊的方式。

如《西京雜記》記載周幽王裡面的殉葬場景說:

幽王冢甚高壯,羨門既開,皆是石堊。撥除丈餘,乃得雲母,深尺餘,見百餘屍,縱橫相枕藉,皆不朽。唯一男子,餘皆女子,或坐或臥,亦猶有立者,衣服形色,不異生人。

這些“不朽”的屍體都沒有腐爛,說明都是應該被水銀毒殺,從而使得屍體沒有腐爛。

另外明朝恢復殉葬制度後,殉葬的宮女、太監和嬪妃多是自縊而死,如《李朝實錄》記載朱棣去世後殉葬的場景說:

帝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明英宗去世後,殉葬的嬪妃也是自縊而死,《明史紀事本末》記載說:

王薨,祭葬禮悉如親王,諡曰戾。妃嬪唐氏等賜帛自盡以殉葬。

可見周朝以後,為了保留全屍,多是採用毒殺和自縊,活埋的方式其實已經很少見了,更別提殺頭了。

親,對這篇回答滿意的話,點贊關注鼓勵喲~


圍爐談史


在中國的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幾乎相當於附屬品,尤其是在春秋戰國之前,更是被拿來當殉葬品一樣使用,所以就有了所謂的活人殉葬。

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來,為何在古代女性在後宮當中一定要爭寵,因為這一切都不是你自己願不願意,而是為了生存。

男人,尤其是古代的君王,更是把大男子主義發揮到了極致。

他們屬於整個國家權力最高的人,任何事情都是說一不二,不論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只要自己願意,哪怕天上的星星也要讓人想辦法給摘下來。

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所以在古代的君王看來,後宮當中的妃嬪們,其實就是自己的私有物品。

雖然這些妃子們沒有給自己生下一男半女,但是從名義上,這些妃子都是自己的妻妾,就屬於自己的女人,而對自己的女人,寧可自己不用,也不能讓別人隨便碰觸。

於是這些妃子們在自己死後,也要一起被殉葬,因為她們都是當朝天子的妃子,用古人的話說,生是皇帝的人,死是皇帝的鬼。

既然當朝的天子已經歸天,哪麼這些妃子們也就到了盡忠的時刻了。

當然了這些被殉葬的妃子們,大多數都是沒有生育過子女的妃子,但凡有孩子的就不一樣了。

從忠孝的理論來講,這些生育過子女的妃子,其實已經很好的盡到了自己的本分。

也就是說這些女性發揮了自己的作用,就好像一件商品一樣,從買回來的哪天起,就已經發揮到了自己的用處。

而沒有生育過孩子的妃子,也可以說這件商品沒有盡到自己的本分,所以被加入到殉葬品當中,也就合情合理了。

這種所謂的合情合理也只是古人們自己的想法而已,其實也有著深層次的用意。

為何古代要有嫡庶之分,其實所有的嫡系都是原配,也就是孃家勢力比較強大的那種,這樣的女性就成了天子的皇后。

古話都說了娶妻娶賢、娶妾娶色,既然是妻子,並且還是因為家族勢力等方面的原因,所以原配一般來說,漂亮的很少。

可是古代的君王又是天下權勢最大的男人,不論男性還是女性,於是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著追求的權力。

尤其是身為權勢最大的男人,所以自己的後宮當中總是有一些姿色不錯的美女,這些女子就是君王最喜歡的妃子。

可是不論這些妃子們有多好看,長得有多漂亮,可是她們的後臺太弱了,跟原配相比,幾乎是天差地別,最多也只是被天子所寵愛。

雖說古代的天子一手遮天,可是也需要眾人的扶持,而後宮原配就是其中最大的支持者。

如果說當朝的天子權勢已經強大了不依靠外人的時候,也許後宮的妃子們地位就會水漲船高,但是這樣的君王只能說少之又少。

所以當君王死後,這些原配皇后們就開始對這些妃子們進行徹底的清洗,於是所謂的殉葬就出現了。

畢竟原配的勢力比較強大,這些受寵的妃子們,也許可以得到皇帝的寵愛,但是當自己懷孕期間,可能就會受到皇帝的冷落。

於是這些妃子們就會受到各種的暗算,能生下來孩子的少之又少,等到君王去世的時候,也只能以沒有生育孩子為由,從而成為殉葬品之一。

既然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這些妃子都是因為跟原配爭寵才成為殉葬品的,哪麼原配們怎麼可能讓她們死的輕鬆呢。

於是很多妃子們在沒有殉葬的時候,就已經被折磨而死,畢竟對於殉葬品來說,最終都難逃一死,所以只要保證這些妃子們最後是被葬到一塊就行了,死活已經不重要了,反正葬下去之後一定會死的。

正是因為這樣的制度太過殘忍,所以到了戰國後期就開始慢慢的取消了這樣的殉葬制度。

畢竟大家都是文明人了,有什麼冤、什麼仇,當場就解決問題了,也用不著等到殉葬的時候再多此一舉。

而到了明朝的時候,這樣的行為再次出現,當然了跟以前的殉葬制度完全不同,朱元璋只是單純的認為這些妃子們太浪費糧食了,所以才會把她們加入到殉葬名單當中。


虎頭山小妖


嬪妃殉葬制度是我國古代一項極其殘酷的制度,這項毫無人性的古代政治制度從本性來說是對於人性的摧殘。后妃殉葬制度在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後來經過歷朝歷代的逐漸發展,曾一度形成了一套完備的制度,這一制度從商朝時期建立到清朝初年徹底廢止,前後共經歷四千多年的時間。幾乎貫穿我國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整個時期。

嬪妃殉葬制度的演變和發展:

商王朝之後的兩週時期,對於嬪妃殉葬制度都曾有過大量的記載,秦國曾經一度廢止嬪妃殉葬,但是秦始皇駕崩後秦二世曾經命令始皇帝的眾多嬪妃殉葬,秦朝之後,兩漢時期也曾經有過嬪妃殉葬的情況出現,但是當時嬪妃殉葬實際上已經不作為皇帝死後殉葬的重點了,因為與嬪妃共同殉葬的有很多的車馬珠寶、古董書籍和珍貴字畫以及皇帝生前喜愛的物品,由此可見,所謂的殉葬的嬪妃,其意義等同於隨葬物品,歷朝歷代的皇帝實際上把嬪妃當做一種個人的玩物來對待,而並不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少數民族大量內遷,嬪妃殉葬的現象一度大量出現,最典型的就是北魏皇室的嬪妃殉葬,之後的隋唐兩朝,嬪妃殉葬現象再度歸於沉寂,宋朝時期,契丹、党項、女真、蒙古等民族先後建立政權,殉葬制度再次大量出現在歷史的記載中。明朝建立之初也曾出現了嬪妃殉葬的現象,較之以往的朝代,明朝的嬪妃殉葬現象具有自己的鮮明特點:明朝規定皇帝死後所有沒有生育過的嬪妃必須全部殉葬。大量沒有生育的嬪妃在皇帝死後被迫殉葬,朱元璋去世後共有多達46位嬪妃為其殉葬,朱棣駕崩之後 也有近40人為其殉葬,就連老實巴交的在位僅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熾駕崩後也有10位嬪妃被殉葬,明朝的嬪妃殉葬制度最終在天順八年被明英宗朱祁鎮廢除,至此,明朝直至滅亡都再沒有出現過嬪妃殉葬的現象。清朝建立之初也曾有過嬪妃殉葬的現象,這種現象持續到順治的皇帝晚期,最終在康熙初年被徹底廢除,至此中國歷史再未出現過有嬪妃殉葬制度。

歷史上幾次著名的嬪妃殉葬:

在漫長的古代嬪妃殉葬史中,出現了無數起嬪妃殉葬事件。這其中有過多起著名的嬪妃殉葬事件,漢武帝去世之前,有感於太子生母鉤弋夫人將在自己死後干預朝政,於是在自己即將歸西之時將鉤弋夫人賜死,這實際上也是殉葬的一種,較之以往,這種殉葬是在皇帝死之前授意的。另外明朝時期的幾次殉葬也非常有名,明代宗去世後,明英宗強令代宗生前寵愛的唐貴妃和李賢妃殉葬,此時,明代宗的皇帝尊號已經被褫奪,其葬禮和身後之事都是以郕王之禮進行的。清朝最為著名的一次殉葬發生在清太祖努爾哈赤去世之後,努爾哈赤去世之後,四大貝勒逼迫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殉葬,與阿巴亥共同殉葬的還有努爾哈赤的十餘名側妃。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嬪妃殉葬,被殉葬的是順治皇帝的貞妃董鄂氏,董鄂氏在順治帝駕崩之後選擇了用殉夫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而當時她的身份只是順治皇帝的一名沒有位號的庶妃,貞妃的尊號是在董鄂氏殉葬之後為了表彰她的貞烈而追諡的。貞妃董鄂氏殉葬之後一直到清朝滅亡,歷史上再沒有出現過嬪妃殉葬的記錄,貞妃董鄂氏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死於殉葬制度的嬪妃。


歷朝歷代嬪妃殉葬的方式:

關於歷朝歷代嬪妃殉葬前的心理狀況,歷史上從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值得肯定的是,絕大多數嬪妃都是被迫殉葬的,當然也有少數一部分嬪妃確實是因為皇帝駕崩傷心過度而選擇追隨先皇而去,但是絕大多數嬪妃都是被逼殉葬的。

關於嬪妃殉葬的方式,有很多種,絕大多數嬪妃宮女是在皇帝駕崩後是被處決、自縊、絕食等方式死掉,以上這些殉葬方式來說,還有一些是更殘忍的,活埋嬪妃宮女就是其一,皇帝死後連同活著的妃子一起下葬,妃子在修好的墓道中等死,這樣的方式似乎比自縊、絕食還殘忍百倍。明朝嬪妃殉葬制度的開創者太祖皇帝朱元璋還有一種滅絕人性殉葬方式:被選中殉葬的人睡著後,有人把她們的腦袋鑿開一個洞,然後將水銀從這個洞中倒入,直到全身都灌滿水銀,這樣殉葬者的身體就不會腐爛,這種用水銀灌注活人的方式可以說是古代嬪妃殘忍殉葬制度之最了。

中國古代嬪妃殉葬制度最興盛的時期是兩週和秦漢時期,後來伴隨著朝代更替、科技文明的發展,包括封建君王在內的古人逐漸意識到活人殉葬制度的弊端,因此,嬪妃殉葬制度逐漸廢止,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珍貴的物品。


歷史課課代表




亡魂祭

三皇五帝,域內蒹蕸,蒼蒼已結白露,重重人情不涼。夏商風俗,出尋荇菜,芸芸於野誰與,安肯獨處遊鄉。及商後,涉水招舟,不顧其後,殿宇飛翅,人字貌然,王道成皇。始皇薨,後宮嬪妃,無靠子女,一律殉葬,縱是紅粉臉堂。大義止深,親迫人倫,莫過漢唐。死灰復燃,宋明清三朝,量女子以薄情,豈可寡義訴商。猶憑顧河道,何至其水洋洋,何至其流汪汪。歷問何姓,何問張王趙李,誰不是人家兒女,掩面斷腸。指問何族,孰忍悽悽細辨,以為楊柳春上嬌,背影徉徉。

每覽其題,念孫文揭竿,辛亥持槍。斷不可言狀事,了殘不忍睹物,姑且奠亡。以此昭示人民平等,地久天長。禱告上溯二千餘年間,弱柳無曏者,今之中華婦女,譽為半邊天,又愛是武裝。昔者已斯,時空勉勵,佑之華夏,伏維尚饗。

時序戊戌立夏


三上詞話作者


用活人殉葬是奴隸社會的一種非常殘酷制度。早在商朝時期普遍存在,在考古發崛商代貴族大墓中,有大型奴隸陪葬坑。這種制度一直流行到秦漢時期,秦始皇死後,他的眾多沒有生育的嬪妃被趕進墓中進行活人殉。秦漢以後,統治階級覺得這種活人殉葬制度太不仁道,逐漸廢止了。比如唐朝,在皇帝駕崩後,沒有生肓過的宮女被安排到皇家的感業寺出家為尼,唐太宗死後,武媚娘和眾嬪妃到感業寺落髮出家。一年以後,唐高宗李治去感業寺祭典,兩個人又續上姻緣。如果唐朝實行殉葬制度,則世上無武則天矣!另人費解的時人殉制度終結上千年後明朝部分的恢復了人殉制度。朱元璋次子秦王朱爽死後,他的兩個妃子被陪了葬。近來考古中得知,朱元璋的墓葬中有大量人骨。這種人殉制度直到1465年明英宗死時才被廢除。英宗下詔;"用人殉葬,我不忍去做,這件事應從亂這裡廢止。”至此才終止。清初奴爾哈赤死後,多爾滾老媽被弓弦勒死。嬪妃們殉葬方式有三種。一種是給嬪妃服藥後,用刀把頭皮挑開灌上水銀再縫上,保證屍體不爛。另一種方法是活人殉,最不仁道的一種,最後一種方法是把嬪妃集中用白凌吊死,再同皇帝一起下葬,皇帝活著榮寵,死後也不孤寂。



關東俠客


秦始皇死後據說是全部騙入驪山黃陵,然後關上陵墓門。

明朝的殉葬是逼迫女子自己上吊自殺,民間稱朝天女戶。

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殉葬,當時估計時間緊迫,用的是弓弦勒死。

一般情況是殺死之後再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