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男子4年間住院3次,醫生:“我不想再看見你來醫院了!”

李先生中午和好久沒見的朋友約了頓火鍋,疫情後的第一次相聚,幾個人壕氣地點了毛肚、鴨血、魚片、蝦滑等“硬菜”,又要了幾瓶啤酒和滿滿兩紮冰鎮西瓜汁,整整吃了兩個小時,大家都很盡興。

可是剛走出火鍋店沒過多久,他就感覺“上頭了”——渾身無力、頭暈目眩。跌跌撞撞回家一測血糖——高達27.8mmol∕L。家人一看情況不妙,立刻送他去了醫院。

35歲男子4年間住院3次,醫生:“我不想再看見你來醫院了!”

躺在病床上的他臉色蒼白,渾身乏力,口唇乾燥,有明顯的脫水錶現。急診進行了糾正血糖的治療,詢問病史的過程中,瞭解到他是醫院的“老朋友”了,曾經在綠城醫院裝過心臟支架。

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入院,李先生說,自己是一名Ⅱ型糖尿病患者,也是支架術後患者。上次住院治療後,血糖控制一直比較好,疫情期間吃得也比較簡單,所以有些放鬆了,這幾天都斷斷續續地吃藥。

再次遇見心內科鍾誠主任,李先生感覺很不好意思:“鍾主任,又見面了,我好後悔沒聽你的話!”鍾主任故意板起臉說:“上次不是說好不再見面嗎?我可不想再看見你來醫院了,自己的身體不好好愛惜嗎?”

曾經兩次入院:突發心梗,又查出糖尿病

2016年冬天,李先生因為急性心肌梗死,被送往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急救。他回憶道:“那天就是突然降溫,我平時沒有看天氣預報的習慣,等公交車的時候吹了會兒冷風,突然就感覺

胸口脹痛,大汗淋漓,噁心想吐,還以為自己要沒命了。”那一年,他才32歲,剛剛組建小家庭。

35歲男子4年間住院3次,醫生:“我不想再看見你來醫院了!”

鍾誠主任在梗阻的血管中植入了一枚支架,血管重新暢通,李先生轉危為安。

2017年的夏天,那種胸悶、胸痛的感覺再次來襲,李先生再次入院治療,這次住院除了處理心臟問題,還查出了糖尿病。鍾誠主任還叮囑他:“小李啊,你這生活方式很不健康,以後真得改改了!低鹽低脂、戒菸限酒、適量運動,控制血壓和血糖,記住了啊!”

35歲男子4年間住院3次,醫生:“我不想再看見你來醫院了!”

吸菸、飲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造成心梗、“三高”等疾病找上年輕人的主要原因。鍾誠主任指出,在中青年的心梗病人幾乎都有共同的生活習慣:抽菸、喝酒、熬夜等,並且平時已有高血脂、高血壓或高血糖的情況。

35歲男子4年間住院3次,醫生:“我不想再看見你來醫院了!”

錯誤示範

年輕人心梗通常起病急驟、症狀兇險,一旦發生心梗往往比老年人更危重,猝死的幾率也比老年人更高。一旦出現胸痛胸悶不適,應第一時間打120送醫,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時間為發病後2小時,俗稱黃金120分鐘。若能在120分鐘內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復心肌的血液供應,絕大多數心肌可以免於壞死。

夏季是心梗的高發季。除了戒菸限酒、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以外,還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使用空調要避免驟冷驟熱,要讓身體慢慢適應環境溫度變化。

此外,夏天很多人喜歡喝冷飲、吃西瓜,糖尿病人不能這麼“放縱”,要注意飲食,控制血糖,規律服藥,保持健康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