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內循環?內循環的資金池將會給河北定州帶來哪些影響

關注內循環有一段時間了,最早是社群裡的群友問我如何看待內循環,各自交流了各自的觀點。

內循環相對的是外循環,今天剛好賈康發表了關於內循環和外循環的思考,我們先看看他是如何看待內循環和外循環的。賈康作為國家智庫的戰略人才,其站位更高。


以下是賈康的原話:

“我的基本認識是,現在中央表述的“國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中,雙循環是一個完整的方針,是政策組合的大框架,現在的新意,則更體現在強調內循環為主。之所以要強調這個“為主”,我個人認為在邏輯上,和前面我們已有過的特別強調“擴大內需”,在邏輯上是同一個“階段性相機抉擇”的邏輯——既然是又要立足於本國,又要擁抱全球化來實現現代化的發展,那麼這個雙循環應該是一個長期堅持的完整的大框架,但是在一些特定的背景情況之下,強調擴大內需和強調現在的內循環為主,又有現實的突出意義。”


從這段話裡我們可以看出,內循環的大框架是雙循環,現在強調內循環是指以內循環為主,其基本涵義我認為是“擴大內需”的另一種表述,但是這個內需要在雙循環的框架下,也就是要基於我國的實際需求,也要兼顧擁抱全球化的現代化目標。


什麼是內循環?內循環的資金池將會給河北定州帶來哪些影響

其實內循環的提法在疫情剛剛趨於緩和的時候就已經有討論,提出的背景是全國200多個產業帶面臨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外貿訂單因為疫情原因暫時受影響,所以要積極尋求三駕馬車中的“內需”來提振經濟循環速度。

因為疫情原因,很多人宅家收入銳減,所以基本上不願意外出消費,把錢存在銀行,只留一部分錢進行日常消費,對個人來說,可能這是很有利的措施,但是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國家的內需循環出現了問題。


因為你消費才能使其他人有收入,而其他人有收入才可以繼續消費,這樣經濟的循環速度就可以加快,內循環越快,囊括的人越多,經濟就越有活力。

其實我市的情況可以對標我國在外循環中的地位。為什麼這麼說呢。


去年8月份,JD開始考察下沉市場人群的消費情況,並來我市的京東旗艦店進行實地考察,回去後在9月即上線了自己的app京喜,就是參考拼多多的模式,主要面向的就是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而且這部分人群的消費趨勢呈增長趨勢,儘管大部分人會以低價便宜為主要需求,但是也出現一些中高端消費的趨向。

事實證明,JD的這一市場洞察是很正確的,至少在盤活下沉市場用戶方面,JD快速抓住了這一新興消費人群的潛在需求,並加以引導。

同樣的道理,我市處於京津冀一體化的大的城市群內,也有一批具有消費潛力的人群,這也是我市儘管可能並不能在城市排行榜裡入圍三四線城市,但是實際上已經有三四線城市的跡象,進而形成一個高消費低工資的矛盾現象,當然這種情況在我國很多小城市都存在,但是與他們不同的是我們剛好位於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位置,這一區位優勢決定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循環的加快,如果引導得好,會為我市的經濟增速帶來一定的助力。

內循環也可以依照這個思路來進行,內循環會更多將資金留在國內,資金池會變大,那麼這些資金會去到哪裡?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資金一定會去往會帶來高價值的地方,現在的問題是如何通過發揮自身的優勢進行價值匹配來吸引更多資金的流向,而非反向流出。我認為從海底撈的案例裡可以看出,精細化管理,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海底撈狀告河底撈侵權案:大品牌越來越注重知識產權保護

至於內循環能發展到什麼程度,還有待觀察,畢竟擴大內需的說法已經提了很多年,如果疫情過去,外貿恢復,說不定又會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現在抓住內循環營造的時間窗口進行價值挖掘,也許真的可以借春風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