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鐵人路看今朝酒泉#瓜州:“副業”變“富業” “五小”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瓜州縣按照“項目到戶、扶持到人,一村多樣、一戶一項目”的發展要求,大力扶持有條件、有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短平快”“五小”產業,多渠道增加貧困戶收入,最大限度激發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走鐵人路看今朝酒泉#瓜州:“副業”變“富業” “五小”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小鵪鶉孵化出脫貧致富新希望!在河東鎮雙泉村八組村民徐鴻博的鵪鶉養殖廠裡,3萬多隻鵪鶉精神抖擻。蛋槽中時不時就會有鵪鶉蛋滾落。環境適應能力強、生長週期短、產蛋率高,鵪鶉養殖讓徐鴻博越幹越有信心。

瓜州縣河東鎮雙泉村八組村民 徐鴻博:“除掉藥錢,人工錢,一隻鵪鶉的收入是10塊到15塊,一個棚3萬隻鵪鶉,收入達到30萬塊錢一年,這也是一個比較可觀的收入。”

#走鐵人路看今朝酒泉#瓜州:“副業”變“富業” “五小”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徐鴻博在政策扶持下養殖鵪鶉只有短短兩年時間,但是小小的鵪鶉卻讓他的收入倍增,日子一天天紅火了起來,也使他萌生了更大的計劃。

#走鐵人路看今朝酒泉#瓜州:“副業”變“富業” “五小”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瓜州縣河東鎮雙泉村八組村民 徐鴻博:“我們想的以後就是聯合村民成立合作社,按7個棚20萬隻的養殖規模規劃建設養殖小區,帶領更多的農戶走上致富路。”

#走鐵人路看今朝酒泉#瓜州:“副業”變“富業” “五小”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在瓜州縣河東鎮,搞特色養殖的還不止徐鴻博一家。七道溝村二組的陳建林因為枸杞雞成了鎮上的名人。2019年,他通過養一隻雞有10元的政策補貼,在自家的枸杞地裡養起了土雞。因為綠色餵養,雞的肉質好,在市場上廣受歡迎,一年時間就賣出了1500多隻枸杞雞。

#走鐵人路看今朝酒泉#瓜州:“副業”變“富業” “五小”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瓜州縣河東鎮七道溝村二組村民 陳建林:“縣上對‘五小產業’的支持力度很大,我養雞一年多,收入非常可觀,對我家庭也有一定的改善,發展枸杞雞產業我很有信心。”

近兩年,瓜州縣河東鎮堅持一戶一策、因戶施策,及時制定幫扶計劃,鼓勵群眾發展“五小”產業。至目前,全鎮鼓勵和發展枸杞雞、鵪鶉、兔子等五小產業81戶,新建圈舍20座,調引、改良、養殖各類畜、禽2424頭(只),開辦小門店1家。

#走鐵人路看今朝酒泉#瓜州:“副業”變“富業” “五小”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瓜州縣河東鎮黨委副書記 宗呈祥:“截至目前,採取以獎代補形式,發放各類獎補資金65.18萬元。通過項目的引導和資金的補助,有效帶動了群眾發展致富產業的積極性,切實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切實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

#走鐵人路看今朝酒泉#瓜州:“副業”變“富業” “五小”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五小”產業作為短平快的增收產業,在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鞏固脫貧成果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瓜州縣堅持“種植不足養殖補,養殖不足勞務補”的多元互補增收路子,深入推進產業扶貧,大力支持貧困戶發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等“短平快”增收小產業,最大限度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至目前,全縣共下發“五小”產業幫扶資金125.1萬元,扶持1008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

通訊員:劉玲玲 關銀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