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房東職業化 農村土地“雲種養”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記者日前從“共享經濟規範與發展論壇”上獲悉,後疫情時代的共享經濟又有了很多新的“玩法”。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此前發佈的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共享經濟交易額超過了3.28萬億元,比2018年增長11.6%。到了2020年,在全球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特殊時期,共享經濟還能找到哪些新的增長點?

“共享住宿、共享知識技能、共享醫療,是三個增長速度最快的領域。”全國共享經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於欣麗說,生活服務、生產能力、知識技能三個領域共享經濟的交易規模位居共享經濟前三位。

“疫情把我們推到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面前——疫情之後,整個共享住宿的發展趨勢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美團民宿總經理馮威赫說,疫情給旅遊、民宿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打擊,美團民宿在2月中旬迅速啟動了“長租”業務,以應對可能到來的短期民宿業務驟降的風險。

但最近一段時間,馮威赫發現,儘管有小部分房東選擇退出民宿行當,但仍有很多房東開始佈局“擴大經營規模”。而從消費端來看,用戶選擇民宿的意願並沒因為疫情而發生變化,反而催生了用戶對民宿的新要求,“他會要求民宿更衛生、消毒更規範,倒逼房東必須要拿出更高的運營服務水平才可以滿足用戶的新要求。”

馮威赫說,“非標住宿”(即沒有標準的住宿環境——記者注)是民宿行業的特色,也是這個行業的“痛點”。後疫情時代,只有把部分關鍵服務“非標”變成“標準”,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新要求。美團民宿數據顯示,疫情後用戶對衛生、消毒、清潔相關關鍵詞的關注度、諮詢量比疫情前增加了470%,“這將逐步推進民宿運營服務全面管理體系的建立。”

房東也會變得越來越專業。“原來以兼職小房東為主,平均一個房東的房源量只有3~4套;房東也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導致服務質量缺乏保證,服務水平參差不齊。”馮威赫說,未來的房東一定會走向“職業化”道路,“我們用數字化工具,通過服務質量、經營指數、房源質量三個模塊,對房源做標準化評級,針對這個評級給出了更多的經營建議和服務優化措施。”據悉,美團民宿目前已經開發了110多個課程,覆蓋超過28萬房東,學習人次超過112萬。

除了共享住宿,農業未來也有極大的共享空間。“每天人們都會看到打著滴滴,騎著小黃車、小藍車的人穿梭在城市馬路上。你們是否會想到我們行走在田間的拖拉機,飛行在麥田上空的無人機,它們也是共享經濟在農村的拓展。”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說,通過政府部門的組織,農機手和農戶電話溝通的方式現在已經讓位於手機App,2019年全國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達64萬臺,“這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舉,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早最大規模的共享實踐,加快了大田作物現代化。”

不僅農機可以共享,農村的土地也可以通過託管形式來共享。據金文成介紹,2014年國務院全國春季農業生產會議上,專家們現場參觀了山東汶上縣的土地託管服務。目前農業生產託管服務已經遍佈全國,服務主體近45萬家,湧現出了一批像山東的金豐公社、河南農飛客、中化農業、山東思遠蔬菜、湖南隆平高科一樣的農業服務業巨頭,社會資本紛紛湧入。到2019年年底,全國農業生產託管服務面積已經超過了15億畝次,糧食作物面積超過8.6億畝次,帶動小農戶超過6000萬戶,佔全國農業經營戶的30%。

“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以託管服務為基礎的‘雲種養’成為一種新時尚。”金文成說,這種做法讓農戶省心,不用流轉承包地,不改變土地承包關係,自己的地自己作主,請第三方有償經營。

在黑龍江省蘭西縣,2019年的第三方土地經營者每畝作業費用能達到330元,通過擴大作業面積規模,經營者的獲利可以增加15%,而農戶本身節本增效20%。“到去年年底,我國農業服務業規模達到6485億元,預計‘十四五’末期將超過1萬億元,預示著一個萬億級產業正在形成。”金文成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