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看聊城]的第2篇採訪日記,記錄採訪拍攝途中的見聞,分享生活的美好。
每一次的出差都是一次發現“新大陸”之旅,因為不瞭解所以好奇,因為越來越多的瞭解,我開始更熱愛這片有600萬人生活奮鬥的土地。
9月19日,終於正式開啟了臨清的採訪拍攝行程,要知道我們現在製作的視頻內容有80%左右為美食類題材,所以臨清的行程讓我異常的興奮激動。出門去公交車站途中,發現步道上的這些零零散散飄落的小花,秋意的感知程度更濃了。
因為要到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南門去轉乘公交車,下車後,便看到了東昌學院的迎新現場,乍一晃神,自己畢業大學畢業5年多了,懷念那青春純潔的歲月!
在聊城汽車總站的進站口,我看到了東昌學院的迎新服務點,他們在等候著從天南海北來校學習的“新聊城人”們,接下來的幾年他們新的生活與學習,夢想的追逐都將在水城開啟!
聊城交運的藍白黃顏色噴塗的汽車,曾一度是我在外地生活學習時覺得離家最近的地方,每個人的思鄉或許總都有一個寄託。在看到的那一刻,得到盡情的感情釋放。如今,經常在聊城的各個地方穿梭,乘坐藍白黃的交運汽車,自然成了常事兒。
作為90後的一代人,我不太清楚快客的起源,在外地時都是在“城鄉公交”或者“客車”之間選擇,甚至沒有聽說過“快客”這一說法。不過,在聊城,確實能感受到“快客”客車的舒適。從復工復產後,我發現從聊城城區到各縣的車,唯獨“聊城-臨清”的快客舒適又便捷,去其他地方的快客也沒有幾條線路了,印象中莘縣方向還保留著快客運營,但舒適性遠不如臨清方向的。再去其他地方的要麼是隻能選擇公交(城際),要麼是選擇普通客車。在價格上快客與其他車型並沒有差太多,能加幾塊錢提升一下差旅過程中的舒適度,還是值得的。
說了這麼多,這些還是對於剛到聊城的人,或者聊大、東昌學院、聊職的“新聊城人”們有用,等到“戰疫”徹底結束,你們就可以盡情撒歡兒好好認識一下聊城了!
到達了臨清後,休整片刻,準備第二天的拍攝對象拜訪。在新華路步行途中,看到一排沿街平房,一摞摞兒的磚垛應該是用來進行對牆體的保護的,看樣子有些年頭了。
拍這張照片是看到門的橫樑是木製的,被陽光照的褪色的春聯,在當時看著特別的舒服又有一種莫名的溫馨, “家”的感覺。
在臨清街頭巷尾,看見這樣的建築很平常,它不一定是文物,卻記錄著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回憶。
在這個衚衕,看到兩處這樣的院落大門,門牆形狀猶如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皇宮的門形狀,屬於倒著的U型。這樣的院落大門形狀的設計,是對富足生活的嚮往期盼。本想再沿著小路往裡走,抬頭一望,裡面的門前晾曬著被子,由於是老建築區域,怕冒犯到私人住宅區域,便折返了。值得一提的是,臨清的新老建築儘管如此鮮明,我從未覺得有任何違和感,被小城的溫度深深感染。
在去拜訪一家拍攝對象的乘車途中,師傅給我推薦了一家逸夫實驗小學附近的店,看完老建築後,就正好路過學校門口,隨後拍了一張。門前的法桐枝繁葉茂,雖是秋日,仍擋不住它訴說生命的精彩!
漫無目的的記錄,只是想把觸動我的那一刻記錄下來,或許不能共鳴,但希望記錄的圖片能讓你體會一二:那個地方的那群人,他們用各自方式努力生活的樣子,很美!(本文完)
圖、文均為原創,轉載引用請先徵得同意,推薦身邊聊城故事私信或留言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