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有哪些類型?探討原生家庭的社會意義是什麼?

我是從人們對《歡樂頌》樊勝美和《都挺好》蘇明玉經歷的評論中感知原生家庭這個概念的,以為原生家庭的罪過是父母對某個子女偏袒,而對其它子女產生情感上的傷害。當我看到許多獨生子女家庭,父母一心一意為了子女也得不到子女的認同,子女反而歸罪於原生家庭的時候,不得不對原生家庭問題來一番深究。

開始我以為原生家庭是與重組家庭相對應的概念。原來原生家庭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與原生家庭相對應的概念是新生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新生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

對原生家庭研究比較有影響的著作之一是美國作家蘇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合著的Toxic Parents (有毒的父母親),譯成中文時書名意譯成《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但是序作者的導讀使原生家庭的父母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

“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內心充滿痛苦的人,只要能發現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他們的痛苦就會減輕很多。

並且,這個道理的核心是,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來難以被別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納、似乎根本無處安放的感受,其實就是來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來自你與父母的關係”。

序作者還舉了一些例子:兩個想殺死妻子或女同學的男子是受母親的影響,中國人的愛面子、好吃、缺乏公德心都是父母造成的惡果。

序作者還說“家,是愛與溫暖的傳遞通道,也是恨與傷害的傳遞通道。但孝道讓我們只看到前者,而否認後者的存在。於是,打著“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旗號,父母們就可以放肆地去傷害孩子,像自己的父母傷害自己一樣,由此將恨與傷害傳遞下去”。

原生家庭有哪些類型?探討原生家庭的社會意義是什麼?

其實,只要讀到該書的第5頁就可以看到作者寫道:“父母在我們心裡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我們一同成長。在有些家庭裡,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裡,則是恐懼、責任或負罪感。如果你來自第二種家庭,那麼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可見Toxic Parents (有毒的父母親)並不是Parents are toxic(父母親有毒),把所有原生家庭看作子女情感缺陷的萬惡之源是片面的、不理智的。而專家學者誇大原生家庭的危害無非是出於譁眾取寵和聳人聽聞的目的。

另一方面,任何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父母當然會有過錯,但絕大多數父母給予子女是無條件的愛,即使對子女造成心靈上的傷害也是出於無知或無心,決不能成為子女不遵孝道的理由。

又因為原生家庭會產生新生家庭,新生家庭又會成為原生家庭,所以我們必須正視原生家庭存在的問題,認識父母一輩的性格缺陷、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不把這些性格缺陷傳給下一代,這正是我們學習《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的動機。

讓我們為創造更加幸福美滿的家庭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