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豐富多彩的詩詞歌賦,使後人記住了他們的名字,熟悉了他們的作品,並感嘆於他們的才華。事實上,他們中的很多人不僅僅是文采出眾,對於歷史的興衰、治國的理念也很有見解。他們普遍具有濟世救民、為國分憂的政治抱負和理想。他們熱衷於考取功名,就是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詩人們的性格一般比較孤傲清高、剛正不阿,與現實的當權者的往往會產生矛盾。這樣就造成了一些詩人懷才不遇,鬱郁而不得志,有很多詩作就表現了詩人的抱怨與吶喊。在這一類題材的詩詞中,下面三首大唐詩人的作品,獨樹一幟,霸氣逼人,寫出了捨我其誰的豪邁情懷。
於易水送人
[唐]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駱賓王創作這首詩是在唐高宗調露元年(公元679年)冬。駱賓王喜歡抱打不平、不屈服於權貴。在唐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駱賓王因為仗義執言,獲罪下獄。在獄中寫下了著名的《詠蟬》來抒發自己的高潔品行。出獄後,他心灰意冷,決意奔赴北方邊塞,在易水河邊有感而發。
這首詩再現了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告別易水的慷慨、蒼涼的場景,並化用了《史記·刺客列傳》中“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詩句。一千年過去了,詩人在當年荊軻告別易水的地方,跨過寒冷的河水,孤獨地走向北方。告別家鄉,詩人的心就像易水一樣,是寒冷的、怨憤的;但詩人已無留戀,不再回頭。懷著滿腔的怨氣、怒氣、豪氣,去北方邊塞展現自己的才能,去做一番驚天動地、蕩氣迴腸的偉業。
詩人借緬懷荊軻,在喻指自己。荊軻是千年一遇的豪傑,燕太子丹成就了他。而詩人此時只有霸氣的吶喊: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劍客
[唐]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賈島三十歲以前是個僧人,苦心鑽研詩詞。還俗後參加了多次朝廷的科舉考試,均以失敗告終。他恃才自傲,不把考官放到眼裡,結果落了個“考場十惡”的壞名聲,不得錄用。賈島數次碰壁,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寫下了這首《劍客》自喻。
這首詩描寫得逼真生動,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雪藏十年,一旦出鞘,早已是劍氣凜凜、殺氣騰騰了。詩人自己就如同一把寶劍,十幾年都在默默無聞,臥薪嚐膽。詩人有一肚子的才華,卻得不到展示的機會。詩人所在的年代是中晚唐時期,社會動盪加劇,正是國家用人之際。詩人憤然發問,泱泱大唐,難道就不能給自己一個為國家分憂解難的機會嗎?
詩人借這把寶劍,在喻指自己。寶劍一旦出鞘,就要掃盡天下不平之事。劍光所指,捨我其誰?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柳宗元在永貞元年(公元805年)被貶到永州(湖南與廣東、廣西交界的地方)時所做。柳宗元在永州居住在龍興寺的西廂房裡,雖然簡陋,但是能夠遠遠看到湘江,柳宗元在這兒寫下了很多田園山水詩。
這首詩描寫了孤寂的周圍環境,孤寂的江上雪景,孤寂的釣者老翁。這就是詩人當時生活環境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一個人處在四面茫茫的孤寂之中。詩人因為政治主張與當權者不同,被貶到偏僻的荒蕪之地,周圍的不公正待遇、冷言冷語等所有的壓力如同茫茫江雪,隔絕了詩人的正常的生活與交流渠道。詩人感覺整個世界就是蒼茫一片,只有一個人在孤獨中堅強著。
詩人借釣者老翁,在喻指自己。任大雪無情飄落,任世界只有一個人,我自會更加堅強、更加坦然。
這三首感嘆懷才不遇的五言詩,雖然短小精悍,修辭簡潔,但是讀起來卻有無窮的霸氣,不盡的豪情,給人以捨我其誰的骨氣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