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有一寶貝,放在身邊日夜不離,用途卻讓人感到無奈

導語:說起慈禧太后,大多人的心裡對她感到十分厭惡,心裡不由自主的就會給慈禧身上貼上手段毒辣、生活奢華、眼光短淺等各種各樣的標籤,讓不少人都痛心疾首。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講,慈禧太后無疑是非常成功的,身為一個女人卻能夠專權四十餘年,統御群臣而不自危,歷史上能夠比她強的恐怕也只有唐代的女皇武則天了。

慈禧太后有一寶貝,放在身邊日夜不離,用途卻讓人感到無奈

其實慈禧太后雖然臭名昭著,但是她也不完全是人們所想象中的那麼無惡不作,俗話說:萬惡之中必有一善。不可否認的是,慈禧卻是也做過一些對大清國有益的事情。

就比如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清軍在八里橋敗北,侵略者直逼京都,而當時的咸豐皇帝卻心神大亂,魂不守舍的想要出逃熱河。

慈禧太后有一寶貝,放在身邊日夜不離,用途卻讓人感到無奈

而當時身為懿貴妃的慈禧就表現的可圈可點,甚至可以說非常熱血。她極力勸阻咸豐出逃,想要咸豐留在北京主持大局,權利抵抗英法聯軍,甚至差點因此而身死。

除此之外,慈禧垂簾聽政之後,也不完全是一個惡人,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慈禧重用漢臣,支持的洋務派的一些官員,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引入現代化的工廠,在此時就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慈禧太后有一寶貝,放在身邊日夜不離,用途卻讓人感到無奈

但是這一切都是在維護皇權的前提之下進行的,慈禧始終是舊有餘而新不足,為了制衡她還同時重用了頑固派的官員。但是不可否認的,慈禧也曾嘗試過挽救大清國,雖然已經為時已晚。

但是,慈禧做的再多,也無法掩蓋她喪權辱國,以一人奢華生活拖垮整個國家的事實。

慈禧太后有一寶貝,放在身邊日夜不離,用途卻讓人感到無奈

眾所周知,慈禧太后的生活無比奢靡,甚至在甲午戰爭時期,為了辦壽宴不惜挪用軍費,來收集她最喜愛的各種珠寶。

而慈禧在她的眾多翡翠西瓜、螞蚱帝王綠翡翠等珠寶之中,有一件珠寶,深得她的喜愛,那便是一件翡翠降魔杵。相比於其他珠寶來說,這件並不名貴,那麼慈禧為何對降魔杵情有獨鍾呢?

慈禧太后有一寶貝,放在身邊日夜不離,用途卻讓人感到無奈

這件翡翠降魔杵最貴重的地方就在“降魔”二字之上,用料自然不用多說,純正的緬甸老坑翡翠,最主要的是經過雕刻之後,一位高僧曾帶在身邊十年,開過光,有辟邪之功效。

據野史所講,這個翡翠降魔杵被晚清名臣張之洞所得,後來送給了慈禧太后,而慈禧作惡多端又寡居在深宮裡,手下有不少妃子人命,她非常迷信,經常害怕這些被害死的人來找自己報仇。

慈禧太后有一寶貝,放在身邊日夜不離,用途卻讓人感到無奈

因此慈禧把這件翡翠降魔杵日夜放在身邊,寸步不離以驅除鬼魂。堂堂的西宮太后竟然還害怕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慈禧的這種做法,不禁讓人感到無比羞恥。

而慈禧死後,這件翡翠降魔杵也被她帶入了墳墓裡,可憐的是1928年,也就是慈禧剛死二十年,墳墓就被軍閥孫殿英給盜了,慈禧深愛的許多名貴的珍寶都從此不知所蹤。

慈禧太后有一寶貝,放在身邊日夜不離,用途卻讓人感到無奈

對於慈禧太后這個人,小編也沒有好感,當時的百姓無不生存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是慈禧的陪葬品卻如此奢華,由此可見慈禧在她統治的四十餘年之間是如何的作威作福。

在慈禧的眼中,自身的地位與生活條件是始終放在第一位的,至於大清的利益以及百姓的困苦,在損害慈禧自身的情況下始終不在考慮之列。

雖然說當時的大清已經是氣數已盡,在新舊時代的碰撞之下始終都要滅亡,但是慈禧身為統治者卻不知進取,崇洋媚外,甚至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無疑,慈禧的存在以及奢華的作為,相當於給本就處在水深火熱中的大清國又澆了一桶瓢潑大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