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汕尾:“项目双进”,革命老区将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走读汕尾:“项目双进”,革命老区将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平地起高楼有多难,产业基础薄弱的汕尾想必深有体会。作为革命老区,在过去交通基础不畅和外来投资不够的双重制约下,工业发展一直处于负重前行的状态,尽管建市三十多年以来已经积攒了一定的家底,但是在全省的产业版图中依然倍感压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9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又通过“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在汕尾布局了一批风电、核电等产业项目,为这片老区播下了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宝贵种子。产业突围从0到1这关键一步,省委省政府在身后推了一把,而剩下从1到100的通关之路则留给了汕尾自己去闯去拼。

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汕尾适时提出了宏伟的蓝图。一个多月前,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了“项目双进”会战,围绕招商引进和项目推进全力出击,立足现有的临港工业和能源产业,顺着产业链延伸,争取打造一批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在2020年全省重点项目计划中,汕尾有超80个项目入选,涉及基础设施工程、能源工程、产业工程、民生保障工程教育项目、医疗卫生项目、文化旅游项目等。在这一批重点项目的推动下,今年一季度汕尾GDP增速在全国和全省负增长的情况下,难得地保持了同比增长1.9%,显出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以现有的风电、光电、核电和清洁火电为核心,再顺着产业链引入上下游的风电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环保处理乃至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研发,一个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已经在汕尾逐渐浮出水面。

走读汕尾:“项目双进”,革命老区将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走读汕尾:“项目双进”,革命老区将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革命老区迎来千亿级能源产业基地

在陆丰甲湖湾的海边,岸边礁石上矗立着一排高大的风车,海风吹过叶片徐徐转动,紧挨风车的是一台码头龙门吊和一座大烟囱,前者是风电场的标配,后者则是燃煤火电厂才能见到的场景,但是在甲湖湾,两者紧凑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在一片葱郁的园林环绕下,共同组成了陆丰甲湖湾发电厂。在厂区巡视一圈,没有轰鸣的机器声,也没有刺鼻的硫化气味,到处干净整洁又布满绿色植物,令人难以联想到这里其实是一个集合了火电和风电的发电基地。

2015年国家核准了这个能源项目,给革命老区建设千亿级能源产业基地送来一颗宝贵的种子。

“2016年10月18号浇筑第一方混凝土”,甲湖湾电厂总工程师胡迪远清楚地记得这个重大时刻,此后整个项目就迅速推进。

按照规划,陆丰甲湖湾发电厂是目前国内规划容量最大的高效清洁燃煤电厂,共规划了8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和一个配套的10万吨级电煤及通用码头、18公里的陆丰东湖一级公路项目,另外还有一个145万千瓦的海上风场、一个10万千瓦的陆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955万千瓦,总投资高达660亿。该项目建成后,陆丰甲湖湾将成为集燃煤电厂、煤炭储运中心、陆上风电场和海上风电场为一体、技术世界领先的清洁能源基地。

胡迪远介绍,目前甲湖湾发电厂一期项目的两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已经于去年全部并网,供电煤耗等效益相当好,一年的发电量达75亿千瓦,而先期建设的24台陆上风电机,一年发电量可达7000万千瓦,目前电力上网之后主要输送给深圳等珠江东岸地区。

趁着一期项目进展顺利,今年该电厂也准备继续申报二期两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此外,根据汕尾目前提出的补链、强链的项目发展思路,电厂还计划试点全新的能源代替技术:将城市下水管道积淤的污泥,通过脱水加热烘干之后变成可以燃烧的原料,掺杂在清洁燃煤中一起燃烧发电,“如果这项技术前期试点成功,后续我们在甲湖湾又会继续追加一个亿的投资,把能源产业链做大,而且可以帮汕尾发展垃圾循环利用产业”,胡迪远说。

全省骨干电力基地显雏形

除了甲湖湾发电厂二期项目之外,在今年“项目双进”会战中,其它能源项目也在加紧实施。总装机容量为两台125万千瓦的陆丰核电一期工程、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后湖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90万千瓦的甲子海上风电场都已经在紧锣密鼓开工当中。

走读汕尾:“项目双进”,革命老区将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走读汕尾:“项目双进”,革命老区将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有了风电场,自然需要配套的风电装备制造,目前汕尾陆丰的海洋工程基地已经入驻了海底电缆、海上风电设备制造、海上升压站模块和风电发电机组管架、海上风机单桩等整条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总投资额已经接近200亿,再加上前期投产及在建的火电合光伏项目,一个千亿级别的能源产业基地已经基本成型。

而在核电方面,陆丰核电站项目是国家在粤东规划的首座核电站,早在2008年就已成立了中广核陆丰核电有限公司。2010年底,国家发改委已同意开展前期工作。根据计划,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首期就规划了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沿着这一条能源产业链走下去,过去研发实力薄弱的汕尾也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重磅研发机构: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汕尾分中心,这又将给未来汕尾能源产业创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按照《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的设想,未来汕尾将有序推进核电、煤电、海上风电等骨干电源建设,打造一个全省在粤东的骨干电力基地。

从新能源切入未来的汽车产业

在汕尾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的历程中,2015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一年,国内新能源车巨头比亚迪正式进入汕尾的陆河县,将产业链从上游的能源开发推进到下游的能源利用。陆河也因此成为汕尾除了陆丰之外,第二个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在当前新能源车正在掀起传统汽车产业革命的背景下,这个项目将为汕尾切入这一广阔的新兴产业提供一个宝贵的突破口。

2015年中双方洽谈时,比亚迪表示汕尾陆河将成为公司新能源车国内“7+4”战略的重要生产基地。从当年9月6日启动项目招商谈判,到汕尾启动征地和土地平整,当年10月16日启动厂房建设,前后仅用了40天。这样极富效率的执行也见证了汕尾继续引入龙头大项目、做大新能源产业链的决心。

2015年11月5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汕尾方面的陪同下察看陆河县新河工业园区,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真正安下心来在汕尾落地生根,千方百计地把企业经营好,通过增加就业和纳税为汕尾经济发展做贡献。

按照规划,比亚迪陆河工业园项目总占地约50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65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占地30万平方米,四条产线可满足5000台新能源大巴(零部件)生产需求;二期占地30万平方米,可以满足5000台新能源专用车(零配件)生产需求;三期占地44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国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测试及科研基地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扩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超100亿元。

将产业链延伸到汽车智能配件领域

自2016年4月16日比亚迪陆河工业园首台电动大巴正式下线以来,汕尾方面也及时提供了订单支持。由汕尾市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向比亚迪交付3410台订单(39.8亿元),包括“0-200公里”项目400辆道路客运客车和“0-50公里”项目3010辆公交客车。到目前为止,汕尾市内的公交车已经全部更换成新能源大巴。走在汕尾街头,到处都可以见到比亚迪生产的公交车在路上行驶。

在今年汕尾“项目双进”会战行动里,比亚迪也将发挥主力作用,不仅要继续推进项目二期建设,还将开展项目三期,投资30亿建设汕尾市比亚迪汽车综合试验场,新建高速环道、动态广场等测试路面。

顺着新能源车产业链,今年汕尾还将推动车载集成触控模组建设项目和信利半导体高端车载及智能终端显示屏项目二期,这又将产业链延伸到汽车智能配件领域。

未来,比亚迪还将计划为汕尾的新能源产业链贡献汕尾比亚迪研究院、太阳能电站和储能电站等新能源产品,帮汕尾打造一个涵盖新能源汽车产业和IT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型综合性工业基地。

来源:南方都市报

图片:黎湛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