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學校的教師在專業領域拔節生長,祕訣是什麼?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教師群體是學校的核心,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每一所學校發展的關鍵所在。如何讓教師的成長契合時代之需,契合學校的核心理念是每一所學校都要思考的命題。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育新學校以思維課堂為特色。為了更好地落實思維課堂教學模式,落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學校以思維型教學理論為抓手,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助推全體教師快速成長,取得了顯著成效。


這所學校的教師在專業領域拔節生長,秘訣是什麼?

在無論是教育政策還是教學評價都越來越注重思維的當下,有一些學校憑藉著對教育敏銳的嗅覺走在了時代的前列,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育新學校(以下簡稱“育新學校”)就是其中一所。

八年前,學校基於思維推進了課堂教學改革,並建構了以思維品質提升為核心目標的“551”思維課堂教學模式。

而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學校將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賦予了其新的高位目標:以“551”思維課堂教學的驅動,帶動教師教學教研能力的全面深度發展。

為此,育新學校制定了系統性的教師培養方案,在提升全體教師專業能力的同時,著力推動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2019年,學校引入了“基於思維型教學理論的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質量提升工程”(以下簡稱“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思維型教學與教師發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

教師的教學專業能力到了顯著提升,若干位教師脫穎而出。

在思維型教學的影響下,教師們進一步將“思維”的因子融入到日常的教學研究中,形成了極富思考氛圍的教科研共同體。

這所學校的教師在專業領域拔節生長,秘訣是什麼?

將思維融入學校發展之軌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育新學校校長、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回龍觀育新教育集團總校長陳國榮自上任以來便一直致力於將思維融入到教學和學校文化中。


2012年,學校開展調研,發現有學生上學不愛讀書,讀書不愛思考,思考不深入的現象存在。基於這一現象,在陳國榮的帶領下,學校申請了“思維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課題。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學校接觸到了思維型教學理論,該理念以聚焦思維結構的智力理論為基礎,著眼於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核心素養的發展,與學校的課改方向不謀而合


思維型教學理論為學校課改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也指明瞭方向。在陳國榮的帶領下,學校經過不斷地探索,

基於胡衛平教授的思維型教學理論構建了“551”思維課堂教學模式。

該模式以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為核心,以有序、有趣、有效、有情、有用等“五有”作為教學設計理念,以創境啟思、自探靜思、合作辨思、訓練反思、迴歸拓思等“五思”作為教學環節。

這所學校的教師在專業領域拔節生長,秘訣是什麼?

▲“551”思維課堂教學模式

實施“551”思維課堂教學以來,育新學校的教育生態有了明顯的改善,學生的內在動機得到了激發,在課堂上思維變得越來越活躍
思維能力的內化還激發了學生全面發展的潛能,學生在各類全國藝術大賽中獲得佳績。與此同時,教師的專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學成果屢屢獲得北京市和國家級的獎項。

這所學校的教師在專業領域拔節生長,秘訣是什麼?

從“知其然”到“知其如何然”


在幾年的時間內,“551”思維課堂教學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了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使得教師深度掌握“551”思維課堂教學模式,學校於2019年引入了“基於思維型教學理論的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質量提升工程”


“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到如今我們已經‘知其如何然’。”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育新學校課程中心主任唐楓看來,最初教師僅僅知道思維課堂的概念,“551”思維課堂教學模式則讓教師逐漸理解了思維能力培養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而當學校引入思維型教學之後,教師們進一步懂得了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思維能力,真正找到了“551”思維課堂教學落地的抓手。


舉例來說,“創境啟思”是“551”思維課堂教學模式中的第一個環節,強調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創設情境,要將學習內容和生活實際以及學生原有經驗相聯繫,通過不斷創設新知識或信息與已有認知結構的認知衝突,引導學生通過“化”或“順應”構建起新的認知結構。


過去,雖然“551”思維課堂教學模式給出了創設情境的意義和方向,但學校教師對於實際教學中如何創設情境依然缺乏深度認知。

而由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胡衛平教授帶領的思維型教學團隊則給出了落實情境創設的明確方法,比如概念教學中要明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讓學生對概念具備充分的感知,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要儘量多舉例子,讓學生對一類事物進行思維加工,抽象出概念。

這所學校的教師在專業領域拔節生長,秘訣是什麼?

▲課堂提問的類型(按照認知水平來分類)

過去,學校教師知道課堂提問的重要性,認識到要從幾個層面提出有深度的問題,但落實到具體操作中依然會有疑問。而思維型教學團隊針對課堂提問,從提問的時機、提問的類型等具體的操作點上給出了明確的抓手,讓教師茅塞頓開。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育新學校中學部執行校長閆振認為,思維型教學的引入讓教師站在理論的高位理解教學的內涵與本質,同時,它又聚焦於課堂教學,具有指導性,使得教師能夠將理論和課堂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如同一根引線,思維型教學串聯起了“551”思維課堂的源頭和未來。

“它既讓教師追溯思維課堂的本源,又給思維課堂的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閆振評價道。

這所學校的教師在專業領域拔節生長,秘訣是什麼?

“同課重構”促成長


為了讓學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儘快理解“551”思維課堂教學的內涵和精髓,掌握課堂教學模式,學校採取了“同課重構”的教研模式,全校不同年齡段的教師需要在三年之內完成整個教研過程:

首先,由教師在學習理解學科核心素養、深度研讀課程標準、深鑽細研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單獨備課,進行第一次上課;
之後,教研組長帶領全組教師以“551”思維課堂為評課依據,進行評課和方法指導;教師基於意見和建議對原課進行二次修改,重新上課,教研組進行聽評課,並進一步提出改進的方法;
最後,由教師分享同課重構的思路和收穫。

在分享的過程中,教師圍繞三個層面進行交流:其一圍繞整體的同課重構過程;其二,圍繞不同課型的開展方式進行交流,如新授課、複習課、試卷講評課;其三從課堂環節入手,分享對各個環節提升的心得體會。


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需要深度研讀《課堂密碼》這本書,結合自己同課重構的課例再思考,提煉觀點,組織材料,形成一篇同課重構與思維課堂相結合的論文。

過去,在進行同課重構教研的時候,教師們共同思考改進教學的策略,而在引入思維型教學之後,教師收穫了很多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在同課重構的過程中便可直接將這些方法運用於教學中,檢驗課堂效果是否得到改善。

這所學校的教師在專業領域拔節生長,秘訣是什麼?

聚焦學科課堂,讓教師脫穎而出


為了更好地推進思維型教學在學校的落地,學校從初、高中部篩選了數學、物理、地理、生物四個學科組的教師參與培訓。除了統一接受系統性地培訓之外,思維型教學專家還深入到各個學科組進行學科教學指導,在學校同課重構的教研模式下,幫助每一位教師將思維型教學的方法融入課堂教學中。

每個學科組會基於實際情況制定組內培訓計劃,包括集中學習和個人學習,同時組內成員不斷地交流研討,推選出優秀教師代表進行思維型教學課堂展示。在展示之後,組內成員進行互評和反思,形成課例成果。

這所學校的教師在專業領域拔節生長,秘訣是什麼?

▲第二屆全國思維型教學大會語文課堂展示:《詩歌“意象”研讀》,育新學校王婭老師


王婭是育新學校的一位高中語文教師,她對思維型教學最深的感受來自於胡衛平教授的一句話“思維源於方法”。她發現,在系統地學習思維型教學之後,有效地教學方法可以讓課堂環節得到簡化,只要讓教學符合科學規律,有理論依據即可。具備了科學的學科教學方法之後,她的教學能力突飛猛進。去年,王婭代表育新學校在第二屆全國思維型教學大會上作了優質課展示。


在唐楓看來,過去教師在各自的學科教學中缺乏系統的理論支撐,在教學中找不到明確的方向,容易搖擺不定。而如今,經過思維型教學的培訓之後,他們會自覺從思維型教學理論中尋找教學的依據,使得課堂教學有了方向。

在思維型教學和學校教師培訓工程的雙管齊下中,學校的青年教師得到了飛速成長,很多教師脫穎而出。

例如:

初中物理組的楊曉峰教師在兩年的時間內從一位剛入門的物理教師蛻變為優秀教師,他在第十三屆全國中學物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自制教具評比中獲得一等獎,在北京市海淀區的重量級賽事—2019海淀區“風采杯”教師教學成果展示活動上獲得教學設計一等獎。


初中地理組的高詠晴教師剛入職學校一年,在去年一年的培訓學習中,基於思維型教學理論,結合日常的地理概念教學完成了專業論文,在地理學科國家核心期刊《中學地理教學參考》發表。

“我們希望這些青年教師能夠快速而科學地成長起來,而非僅僅基於教學經驗的積累。”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育新學校教師發展中心主任代翔燕說。

這所學校的教師在專業領域拔節生長,秘訣是什麼?


形成具有“開放思維”的科研文化


在“教學質量提升工程”的實施過程中,除了思維型教學本身給教師帶來的提升,閆振感觸最深的是思維型教學團隊的深度思維。


以胡衛平教授領銜的專家團隊不斷地基於學校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師培訓的方向和內容,將思維型教學理論與學校的課堂教學實際需求深度結合,使得教師更易於吸納和理解。

在她看來,這樣一種開放性、務實嚴謹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參訓的學科組長和教師。“教師們也學會了開放性、批判性地學習和理解,推進整體研究。”

而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學校的科研氛圍也變得更為濃厚,參與"教學質量提升工程”的四個學科組的教師都形成了課堂案例和反思,不斷地產出基於思維型教學理論的研究論文。同時,越來越多的教師乃至中青年教師都願意跟隨思維型教學研究團隊,基於現實教學中的真實問題,進行課題研究並生成研究性成果,用以指導後續的教學。

“這樣一種科研氛圍點燃了教師的內在活力。”閆振說。

在唐楓看來,目前學校教師總結反思的能力還不夠,更多的是以個人經驗進行總結,而缺乏基於理論進行教學規律總結的能力。

這所學校的教師在專業領域拔節生長,秘訣是什麼?

▲思維型教學理論的六大基本要素


2020年,育新學校計劃

結合思維型教學的六大要素和課型來推動教師課題研究,讓教師基於自身學科背景,深度研究如何在不同課型中滲透思維型教學的六大基本要素。

這一年,閆振希望以參與“基於思維型教學理論的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質量提升工程”的四個學科組為引領,帶動全校教師的整體提升,同時每個學科組都能夠生成案例、論文等一系列成果。學校依然將青年教師的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每一次的集中培訓,全校青年教師都要參與其中,各個學科組重點引導青年教師產出課堂案例或研究性成果。
在她看來,思維型教學給學校青年教師帶來的影響已經超越了學校的範疇,而將作用於他們的整個教學生涯:在起步階段就能接觸到系統的理論實踐培訓,意識到思維在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地位,這將為他們的整個教師生涯奠定重要基石。閆振彷彿看到了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在思維型教學和學校教師培訓工程的深度融合下,這些青年教師成長為名師將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