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工出細活:好孩子的父母都有一個好脾氣

慢工出細活:好孩子的父母都有一個好脾氣

一個父親,從孩子手中奪過孩子正在玩的手機、隨手就從窗口扔了下去;他沒有想到:接著,他的孩子也從那扇窗口跳了下去。

一個母親,因不滿孩子在被窩裡玩手機,和孩子發生了口角衝突,她出門去了,她的兒子也出門了,不過,孩子是到了樓頂,最後從樓頂“掉”了下去。

前面的兩件事,都是最近發生的。其中的第二件,發生在成都的高新區;同一個小區,今年已經有兩個娃娃跳了樓。

不止一次,我看見怒氣衝衝的家長對著孩子大喊大叫,她從孩子的一個毛病說到另一個毛病、並且一直沒有終止的意思。起先,我以為她是要教育孩子、糾正孩子的某個毛病,後來我發現她一直在向孩子指證:那次你錯了、某一次你錯了、還有一次你還是錯了......在一系列組合拳一樣完成對孩子自尊和自信心打擊之後,我終於明白這個家長所要表達的是:“我是為你好。你為啥不聽我的、不按我說的去做?”

在開始教孩子之前,你要達到什麼目的,你想過嗎?圍繞目的施教

,為了達成那個目的,你不應該說的話、做的事,你心裡明白嗎?

一次次的對孩子的干預總是滑向你的情緒爆發、最後以一通發洩收場,你滿意嗎?你想過沒有、事情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

更嚴重的是:在父母和孩子的衝突中,孩子是天然的弱勢者,因為他知道你是供養者,他能回報你的就是你所看重的地方和部分。長期以來,他一直在努力,而你對他的不滿意居然還有那麼多、其中有些你曾經指出他也已經做出了努力可是你還是在指控。

正是從這個角度,我要對前邊的兩個家長說:哭什麼呢,孩子不是你推下去的嗎?這話有點難聽,但可以換個說法:任何時候,你都不要抽去孩子腳下的那根木板——有時,那就是根獨木板——這是底線。

作為家長,任何時候,你都必須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俗話說“解決問題之前先解決心情”,心情不好的時候、情緒失控的時候,不要教子。

“不教子”的情形,前人已有過總結:飯前、睡前、人前不教子、晨起不教子、病中不教子、知錯不教子、愧悔不教子,在這裡還應該加上幾條:情緒對立不教子、目標不明不教子。

一次只說一個問題,不許翻老賬。

只有眼前的孩子才是你的孩子,不要拿別的孩子來和他比較

最後一句:你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就是未來孩子和這個世界(也包含你)的溝通方式;你如何解決孩子的問題、孩子未來就將如何解決他和這個世界的問題。(作者 / 山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