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工出细活:好孩子的父母都有一个好脾气

慢工出细活:好孩子的父母都有一个好脾气

一个父亲,从孩子手中夺过孩子正在玩的手机、随手就从窗口扔了下去;他没有想到:接着,他的孩子也从那扇窗口跳了下去。

一个母亲,因不满孩子在被窝里玩手机,和孩子发生了口角冲突,她出门去了,她的儿子也出门了,不过,孩子是到了楼顶,最后从楼顶“掉”了下去。

前面的两件事,都是最近发生的。其中的第二件,发生在成都的高新区;同一个小区,今年已经有两个娃娃跳了楼。

不止一次,我看见怒气冲冲的家长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她从孩子的一个毛病说到另一个毛病、并且一直没有终止的意思。起先,我以为她是要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的某个毛病,后来我发现她一直在向孩子指证:那次你错了、某一次你错了、还有一次你还是错了......在一系列组合拳一样完成对孩子自尊和自信心打击之后,我终于明白这个家长所要表达的是:“我是为你好。你为啥不听我的、不按我说的去做?”

在开始教孩子之前,你要达到什么目的,你想过吗?围绕目的施教

,为了达成那个目的,你不应该说的话、做的事,你心里明白吗?

一次次的对孩子的干预总是滑向你的情绪爆发、最后以一通发泄收场,你满意吗?你想过没有、事情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

更严重的是:在父母和孩子的冲突中,孩子是天然的弱势者,因为他知道你是供养者,他能回报你的就是你所看重的地方和部分。长期以来,他一直在努力,而你对他的不满意居然还有那么多、其中有些你曾经指出他也已经做出了努力可是你还是在指控。

正是从这个角度,我要对前边的两个家长说:哭什么呢,孩子不是你推下去的吗?这话有点难听,但可以换个说法:任何时候,你都不要抽去孩子脚下的那根木板——有时,那就是根独木板——这是底线。

作为家长,任何时候,你都必须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俗话说“解决问题之前先解决心情”,心情不好的时候、情绪失控的时候,不要教子。

“不教子”的情形,前人已有过总结:饭前、睡前、人前不教子、晨起不教子、病中不教子、知错不教子、愧悔不教子,在这里还应该加上几条:情绪对立不教子、目标不明不教子。

一次只说一个问题,不许翻老账。

只有眼前的孩子才是你的孩子,不要拿别的孩子来和他比较

最后一句:你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就是未来孩子和这个世界(也包含你)的沟通方式;你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孩子未来就将如何解决他和这个世界的问题。(作者 / 山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