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不想讓孩子哭?

為什麼你不想讓孩子哭?

因為寶寶的哭會讓父母焦慮,於是總想用安撫、給吃的、威脅等等方法讓孩子停止哭泣,但這是父母或養育者的需求,而非寶寶的需要。


我們常常會把孩子哭,和自己做父母不夠好聯繫起來。


今天讀《RIE育兒法》,被這句話所吸引:“要儘量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想如何做父母上,並且盡你最大的努力不要理睬別人怎麼說。”


為什麼你不想讓孩子哭?


這句話對我很重要。從寶寶出生開始,我身邊充斥著各種聲音,他們都覺得他們比我更瞭解我的寶寶或者更有經驗,總是指責我的行為,干擾我做決定,因為初為人母,自己確實不是很有自信,很多時候即使是看過書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也不敢太堅持,怕自己做錯事。因為過於在乎寶寶,而不敢輕舉妄動,而身邊人有時候講話特別的嚴重,比如:你是怎麼當媽的?有你這麼當媽的嗎?你看看你媽那樣... ...我很多次陷入情緒的低谷,無法面對我的寶寶,好像我真的特別不稱職。


這種負擔下面,我根本不敢讓寶寶哭,他一哭我就怕又有指責,於是總是想讓他一直高興一直溫順(顯然這不可能),但不被允許哭是非常難受的事情。


為什麼你不想讓孩子哭?


我兒子大概7、8個月大的時候,有一次又哭了,我試著對我的寶寶說:你想哭就哭一會吧,媽媽知道你是個好乖的寶寶,但是這會有點不舒服,不知道他的因為被我說話所吸引,或者我當時傳達的狀態比較放鬆,他很快就沒有再哭了。不讓寶寶哭,真的是大人的需求,而不是寶寶的,作為成年人,我們有時候也會選擇用哭來宣洩情緒,有時候還很有用,卻不允許孩子哭,確實很殘忍。


還有我自己的一個反思,就是我經常叫寶寶的名字,希望他給我一個笑臉,但並不是每次都能如願,但有時候他會因為我的笑聲而跟著笑起來。我想,讓孩子快樂就要先做一個快樂的自己。孩子出生前兩個月,我常常不知道如何與他相處,但是寶寶總是用他的哭聲、他的擁抱來告訴我他有多麼需要我,非常感謝我的寶寶,陪伴我成長,讓我慢慢變成一個有自信的媽媽。


為什麼你不想讓孩子哭?


RIE代表嬰兒教養者的資源,發音為“rye”,主要針對0-3歲孩子早期養育,是早教專家瑪格達·格伯於1978年提出的一種育兒哲學,她敦促父母作為獨特的人與嬰兒互動。近年來,RIE育兒法越來越受歡迎,RIE的基本前提是父母需要相信寶寶能夠在沒有父母大量干預的情況下參與活動和玩耍。


總的來說,當你允許和鼓勵孩子們在生活中有獨立的時刻時,你不僅在建立他們的信心,而且在鼓勵他們的能力。此外,格伯表示,當你“授權”給寶寶很多事時,你可以減輕一些育兒壓力。她說,最終寶寶將學會參與自己的照顧。


RIE育兒法的目標是將嬰兒視為一個獨特的人而不是一個物體,使用這種育兒方法的父母相信他們的孩子,並仔細觀察他們,試圖瞭解他們的需要。他們忍住讓孩子有足夠的空間去自己想辦法。作為一名教養者,他們只在必要時提供幫助,讓孩子自己掌握不同的技能。他們也鼓勵他們的孩子參加對自己的照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