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最近這幾年,國內開始興起了文玩熱潮。這畢竟也難怪,國民經濟好起來了,人民對精神文化需求也開始逐漸提高。

說起文玩這東西,還真是中國所獨有的裝飾品,擁有很悠久的歷史。

文玩,原來指的是文房四寶及其衍生出來的各種文房器玩。一開始是以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為主,也包括鎮尺、筆架、筆筒這些東西。

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現代意義上的文玩,我們可以通俗的理解為帶有傳統文化氣息的賞玩件或手把件。經過長時間的把玩,外表可以出現一層厚厚的包漿,油脂性很足,格外好看。

一般來說文玩都是木製的,但是木製雖然不像金玉能麼昂貴奢華,卻也在體現著人的身份等級。

有一種木製文玩,在過去古時候,就是明清皇家御用之物 。

這就是現在炒的很熱的金絲楠。

金絲楠和小葉紫檀是近幾年來炒的最熱、最貴的兩種文玩了。就是因為這兩件在過去都是屬於皇家御用之物,一般老百姓別說用不起了,更是見都見不到。

今天主要說一下金絲楠

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歷史上,楠、樟、梓、椆並稱為四大名木,而楠木被冠以其首,也難怪,畢竟是皇家御用之物。

金絲楠和小葉紫檀不同,小葉紫檀中國境內基本上沒有,有也比較少,主要產在印度、緬甸境內。

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而金絲楠卻是中國獨有的上等木材,主要長在南方,巴蜀、雲滇一帶的深山密林中。據記載,在所有的金絲楠木中,四川的金絲楠材質最佳,屬中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這是金絲楠貴的一個主要原因,產地少,而且距離北京城比較遠,長途路遠的不說,還要翻山越嶺,跨國大江大河。

過去運輸金絲楠可費勁了,一顆金絲楠木長成了約30米高,直徑一兩米的都有。

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能麼大個,深山中說不準有毒蛇猛獸,有瘴氣環繞。不安全這是一個問題

從深山密林裡砍下來,運出山林之後,如果用人力或者馬車運往北京,那不知道要運到何年何月,更不知道要耗費多大的人力、無禮、財力。

先把好幾根金絲楠砍下來,修剪好了然後紮成一排(因為金絲楠樹幹通直,小枝通常較細,一般比較好處理),然後順著水流,往北漂,旱季沒水還不行,所以這又是一個麻煩事。

一遇到沒水的地方,就拆開,走陸運繼續往北運。

通常一批金絲楠從四川運到北京,就得花費好幾年的時間,而且儘管利用水流運輸,其中的價格也比金絲楠的原價翻了兩千多倍,甚至在年成不好的時候,能達到三千倍。

明清皇室為什麼要費這麼大勁運這金絲楠呢?它的好處在哪?

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根據《博物要覽》楠木有三種:

其中一種就是這金絲楠(楨楠和紫楠的別名),木紋裡有金絲,故名金絲楠;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種,更為難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結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紋。

古代皇家以金色、黃色為尊,木紋裡面有金絲的木材,肯定是當時無愧的皇家首選。

另外,金絲楠的木製比較穩定,耐腐,造個傢俱幾百年也不變形,不受熱脹冷縮的影響。用它做錦盒、匣子,把東西放在裡面,可以起到很好的把保質效果。

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晚明謝在杭《五雜俎》提到: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窮谷不知年歲,百丈之幹,半埋沙土,故截以為棺,謂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紋理,堅如鐵石。試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經數宿啟之,色不變也。

還有就是,金絲楠不光木質地溫潤柔和,紋理細膩通達,而且在雨天散發出陣陣幽香,放在屋裡,可以防止蛀蟲侵咬還可以起到很好的薰香效果。

在明清兩朝,關於金絲楠的故事更是數不勝數。

明朝的永樂大帝,朱棣,他的陵墓就是十三陵的祖陵——長陵。

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長陵坐落在天壽山南麓,依山傍水,周圍靈氣充足,草木鬱鬱蔥蔥,不愧為皇家風水寶地。長陵還是是明十三陵規模最為宏大的陵寢,陵內祾恩門、祾恩殿是十三陵僅存的明朝殿門建築,極為珍貴。

過了祾恩門,後面就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大殿——祾恩殿,這座大殿,面闊九間,內深五間,象徵著皇權的九五之尊之位,比之紫禁城最大殿宇太和殿不遑多讓,廣闊過之。

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大殿是純木質結構,沒用一根釘子,用了足足60根明代金絲楠木支撐,這些粗至雙人合抱的木材都是從邊遠深山老林中跋涉千山萬水運到陵寢之內,可想而知當年役使了多少民夫民力。

中間四根最粗,高達14.3米,直徑1.17米,二個成年人難以合抱,屬罕見的奇材佳木。其中祾恩殿內還要著豐富的金絲楠文化,有大量的金絲楠製品,比如手串(800元到2000多不等)、鎮尺、筆筒、金絲楠的硯臺,一般價格在2000,4000,6000,8000左右。可見其昂貴,不愧皇家御用。

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長陵建成距今約600多年,祾恩殿依然完好無損,不由得稱讚這是一個建築史上的奇蹟。

此外,還有清朝道光皇帝的陵寢,慕陵大殿。位於河北易縣的清西陵慕陵內。

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道光一生以節儉著稱,但是他陵寢的大殿,都是純木製的,慕陵大殿內到處都刻著龍,獨具匠心。清朝十二帝中,唯有他的陵墓動用了金絲楠,這就是所謂的最節儉的皇帝。

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說到全國最大的金絲楠大殿,當屬太廟的主殿了,太廟是明清兩朝祭祖的地方,面寬11間,進深四間,重簷廡殿頂,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金絲楠木大殿。遠遠超過朱棣和道光皇帝的陵寢大殿。

帝王御器,說不盡的金絲楠木

據說,故宮有許多建築也是金絲楠建造的,不過不像這三座大殿,完全動用金絲楠,畢竟即便是皇家,金絲楠也不是像大白菜一樣,也是珍貴的很。

金絲楠是皇家御用,一般官員和百姓是禁止使用的,和珅當年倒臺後總結罪狀之一,就是在他建造的恭王府內,僭越自己的身份,擅自動用了金絲楠,在嘉慶皇帝看來,這更是罪不容誅。

現在已經今非昔比,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過去的皇家御用之物,已經走出了紅牆明瓦的深宮,尋常百姓也可以放在手中,輕輕把玩,我們現在聽的是故事,觸摸的是歷史,玩的是亙古不變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