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似乎永遠也無法停止對科學探索的腳步,可是,科學的盡頭在哪裡呢?我們無從得知……
在物理學中,用來描述物質變化時所需的參數,被稱作"維",幾個參數就是幾個維。例如描述門的位置,就只需要角度,所以它是一維的而不是二維的。可以定義以及可以度量的事物都有維度。
一維、二維、三維空間最早源於數學概念研究。數學家們,想使度量能規範化、嚴格化、整體化、普適化,所以定義各種一維、二維、三維、四維空間與其它多維空間。
點是零維的,無參數;
線是一維的,參數是點;
面是二維的,參數是線;
體是三維的,參數是面;
那麼以體為參數構成的時空應該就是四維時空(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
四維時空在科幻中好像是要聯繫到黑洞、蟲洞這些東西,比較難理解。我們人類能夠感知的只有三維了。
而人們的很多疑惑,都在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有所體現,裡面有很多超乎常人理解的科幻概念,其創意很超前,連前美國總統奧巴馬看了也忍不住催更。
對此,還有人提出了這樣的幻想:假如人可以進入四維空間的話,那麼四維空間的人還能稱之為是一個完整的人嗎?如果不是稱為我們日常口中的人的話,那麼又該稱之為什麼?
這個問題聽起來很是繁瑣,可當你真正仔細的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原本繁瑣的問題也變得那樣條理清晰。一切的一切都得從德國的一位數學家說起,他是一個疑病症患者。
這位數學家名叫伯恩哈德·黎曼,他曾在數學分析和微分幾何上做出了不小貢獻,甚至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提供了數學基礎。他研究的微分幾何,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黎曼空間概念,包含把歐式幾何、菲歐幾何納入自己的體系中,從而證明了四維空間是真實存在的。
然而著名天文學家托勒密曾無奈地說過一句話:
他表示,人類生存在三維空間中,人體所有部位都受到三維秩序的嚴格限制,就連人體大腦也不例外。
我們人類現在還未具備適合四維空間的能力。螞蟻看世界都是長而寬,而人們的肉眼能識別出二維的事物,看到2個二維空間的投影,通過視覺傳入腦部加以分析處理,逐形成一個完整的視覺效果,所以人類活在三維世界,看到的都是三維空間的一切,其理解也僅停留在三維空間,基於這種限制,就算讓我們進入四維空間,也難辨識出四維中的事物。
假如人類將來想要進入四維空間,首先需要適應它的生存環境,四維空間與三維空間的差別卻有些大。如果人類真的能適應四維空間的生活,那麼人將不會受到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時空限制。因為在四維空間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同步的。
進入四維空間讓我們腦洞大開,或許掌握時間、壽命、穿牆、飛行、瞬移等可以不是夢!
說到此,你是否很希望能踏入四維空間並擁有相關技能呢?若未來能成為四維生物,你會覺得生活更加輕鬆美好還是會覺得生活更加透明無趣呢?
這樣看來,人類還是太渺小了,對於未知領域,我們應永遠懷著敬畏的心,並不斷地想象與探索。要做到這些,不妨先從劉慈欣的《三體》開始讀起,增加自己的知識基礎和眼界。
我們都是陰溝的蟲子,但總要有人想仰望星空!
劉慈欣的著作《三體》獲得了科幻界的諾貝爾獎"雨果獎",一時在國內引起轟動。欣喜之餘,最讓人驚訝的是《三體》不僅被科幻迷熱捧,還獲得諸多大佬,如柳傳志、馬化騰、雷軍、周鴻禕、李彥宏、扎克伯格和奧巴馬這等大佬的推薦而更受關注。
說《三體》厲害,就厲害在它可不是什麼愛國情懷所導致的,而是切切實實的普適性現象。
正如雷軍所說:" 《三體》不僅僅是本科幻小說,本質上是本哲學書,主要講宇宙社會學……"
《三體》從戰略的高度演繹了未來宇宙文明的生存法則,但同樣適用於如今的人類社會,並深刻的揭示了人性的本質。
就在最近,劉慈欣的《三體》小說終於完成了日語版本的翻譯和印刷,並在日本各大書店一經上市後就引起了現象級的哄搶現象。留意上方經由"早川書房營業部"在社交賬號上的發文"全世界銷售2100萬部的《三體》開啟了6-8次的印刷!"
因此,人們說《三體》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原作者劉慈欣更是被很多人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好看。
在這裡,我想給那些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推薦下這本書,這本書真的值得看一看,這書看後感覺眼界都開闊了很多,而且對價值觀,對人生觀都有啟迪。
這三本書現只要95元,幾頓飯的錢,讓你收穫的卻是重新認識世界的感覺。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