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位文坛领袖——非著名文学家宋白

宋白,字太素,大名人,今天的河北人,北宋初年的大文人,代表作是主持编修了《文苑英华》,属于官方著作,另外也有不少个人作品,但是几乎没有流传下来。说他是北宋第一位文坛领袖,是因为《宋史》给文人作的列传中,他排序第一。作为北宋历史上第一个登台亮相的文苑大咖,宋老师的人生也算是绚丽多姿了。他的人生总的来说比大多数人幸运、顺利,中间也遇到过一些波折,但往往又能重新获得皇帝的赏识,加官进爵。宋老师一生历事三朝,可以算是一个名利双收,福寿双全的幸运儿。

天资聪颖少年春风得意

宋老师出生于公元937年,属于唐末五代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史书记载宋老师"年十三,能属文"。这个记载起码透漏了两个信息,一是宋老师家境不错,烽火连天的岁月中仍能供他读书;二是宋老师得上天眷顾,天生智力很好,按现在的话说属于"天才""神童"一类的人物,就运气来说,宋老师命中确实贵人不少,这个后面会讲到。

家境殷实的少年天才首先来到首都闯荡,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雇主和宋老师是老乡,而且这个老乡家不是一般人家。老乡叫张琼,在战场上不止一次舍身救过当朝皇帝赵匡胤的命,可以说是当朝显贵。古代的家庭教师吃住都在雇主家,除了教书,也是雇主的私人秘书兼顾问咨询师,与主人私交甚密。更重要的是,张琼是个古朴耿直的人,很讲乡党情谊;更更重要的是,老板张琼对宋老师很满意,非常赏识和认可他的才华。宋老师本就是青年才俊,在圈内也小有名声,前途可谓一片光明,走上人生巅峰指日可待。

北宋第一位文坛领袖——非著名文学家宋白

青年才俊意气风发之时

事实上,宋老师接下来几年也的确比较顺利。在北宋开国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中,就一举考中了进士甲科,这年宋老师二十四岁,古代五十岁考中进士都不算晚,二十四岁考中进士甲科的宋老师绝对可以算是少年得志。此时宋老师意气风发,他再接再厉,接下来"发文百轴,试拔萃高等,解褐授著作佐郎,廷赐袭衣、犀带"。什么意思呢,获得了可以穿戴厅级干部服饰的表彰,皇帝上一次给这类表彰是授予开国元勋。按照现在的标准,就是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奖",并和开国元勋授衔仪式的标准一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年宋老师二十六岁。作为"杰青"的宋老师被安排到中央部门工作,工作期间表现突出,再次获得朝廷赐袭衣的表彰。

在首都工作两年之后,宋老师遭遇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变故,并且进入了事业的一个徘徊期。

官运亨通中年扶摇直上

二十八岁那年,宋老师的前东家,赏识他的权贵张琼遭人诬陷,被太祖赵匡胤处死。虽然后来真相大白,宋老师也未受到牵连,但是此事对宋老师心中的想法产生了什么影响后世不得而知。正好宋老师工作也发生了变动,要离开首都到玉津当县令,此地属今天的四川乐山。在四川有七八年,朝廷有人觉得他是个人才,举荐他到中央去当官,大概首都当时是宋老师心中的伤心地,宋老师拒绝了!理由是家里父母年纪大了,中央部门公务繁忙紧要,自己要照看父母,怕耽误工作,希望在事情少点的地方任职,就这样宋老师先后到陕西和河南当过县官,前后有差不多十一年时间。

北宋第一位文坛领袖——非著名文学家宋白

宋白任玉津县令时与当地文人多有唱和

不得不说宋老师的运气实在太好了,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他,而且后面这波好运走了二十多年。事情是这样的,也许是人到中年一番经历之后变得现实了,又或许是为了心中的抱负,宋老师外任期间结交上了晋王。晋王后来成为了太宗皇帝,太宗即位之后,宋老师马上升官了,被任命为兖州市长,一年后调任首都,预修《太祖实录》,主管吏部南曹。修史那时意味着是学术大家,吏部为六部之首,因此宋老师可谓名利双收,此时宋老师四十岁。

然而后面更是好运连连,宋老师也更懂得人情世故,领略为官之道的真谛。回首都之后两年,宋老师随太宗出征北汉,人到中年的宋老师善解人意多了。马上领悟到自己一介书生,行军打仗时带上自己,领导不可能让自己来冲锋陷阵,肯定是另有妙用。于是,北汉投降的第二天,宋老师就把庆祝胜利得的纪实文章呈送太宗案头。太宗大喜,认为宋老师才思敏捷(个人认为,提前准备好,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可能性更大),当即许诺给宋老师加官进爵。

出征回来的第二年,宋老师被任命主持科举考试,并成为史馆编修的负责人,成为官方认可的学术圈扛把子,这年宋老师四十三岁。此后一路高升,前后主持三次科举考试,官至礼部尚书,成为翰林学士,主管集贤殿。主持科举,成为翰林,是对人学识的认可,更显示了皇帝的信任与荣宠。

随着宋老师官越做越大,人也可能开始有点飘,自己顺眼的,肯奉承自己的人会多提拔些,不喜欢的人难免压制。宋老师主持科举考试时,总的来说严格把关,为国家选拔了不少人才,但也有滥用权力的个例。加上政坛上的斗争,与平素自己结交的人的拖累,宋老师在官场第二次遇到了危机。

北宋第一位文坛领袖——非著名文学家宋白

人生都会有艰难的时候

度过危机老年善终

宋老师的妹夫在政坛上斗争失败,对手指责宋老师在主持科举考试时贪污牟利,不过后来查证,宋老师是清白的,第一个危机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没有多久,大概在宋老师五十六岁的那年,宋老师的麻烦真的来了。起因是宋老师有个叫张去华的老同事,为了亲戚徇情枉法。宋老师平素和张先生来往颇多,是伙同的徇情人之一。后来此事被人告发,皇帝追查下来,宋老师自然也脱不了干系。于是宋老师从中央皇宫,被贬到西北军区下的一个军分区当参谋(保大军节度行军司马)。

在边军任职一年多之后,宋老师上书哭惨,说自己年纪大了,只怕没几天可以活了,好惨啊!太宗皇帝一心软,顾念旧情,就原谅了他。先是调回首都上班,没多久又恢复了原来的级别,官拜礼部侍郎,没两年又升任翰林学士承诣,作为皇帝的首先秘书兼顾问,负责诏书的起草。不得不说,经过几十年的宦海浮沉,此时的宋老师更加懂得获取皇帝的欢心和信任,宋老师得到这次官场危机就这样度过了。

真宗即位后,或许是宋老师老骥伏枥,不甘做一辈子高级秘书,只是干干文书工作;又或许是对自己为政才能的自信。总之,他向皇上要官了,要当实际主政的职务。宋老师资历摆在那里,又算是真宗他爹的幸臣,于是真宗大笔一挥,让他当首都的市长。可是宋老师舞文弄墨有一套,但是管理首都还真玩不转,没几天就请辞了。理由是年纪大了,精力不行,处理不了那么多的繁杂的政务。可爱吧,和年轻的时候辞官的理由一样一样的,只不过这次年纪大的是自己。

到宋老师六十四岁那年,资历摆在那里,升官至礼部尚书,六十八岁又升至刑部尚书,主管集贤殿,快七十岁时上书皇帝请求退休。皇帝挽留以表达对他的认可,不过此时宋老师实在是年事已高,真心想要退休了。最后皇帝给他加官一级,以兵部尚书的职务退休,还专门找人了解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保障他退休后有钱养老,可谓荣耀以及。至此,宋老师的职场生涯圆满的画上了句号。

几年之后,真宗封泰山,还专门召见宋老师咨询。宋老师与皇帝说了很多,皇帝很满意,赏赐一大笔钱,又加了一级荣誉官衔,进位退休吏部尚书,享受更高的退休津贴。

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3年,七十七岁的文人,学者宋白走完了他幸运的一生。

北宋第一位文坛领袖——非著名文学家宋白

一生蜿蜒曲折,有合有分

结语

宋白一生也曾意气风发,也曾尝世间冷暖,也曾恃才傲物,也曾投机钻营,也曾倚老卖老,也曾淡看风云。感慨宋白天资聪颖,自身也积极进取,一生还多有贵人,得天独厚,仍然不免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当今有些文人,自以为卓识超群,见识高人一等,视别人为思想麻木的庸俗愚民。放在历史中来看,个人何其渺小,成就何其微不足道,怀揣生生不息之心,走完风平浪静的一生已是巨大的成就。

北宋第一位文坛领袖——非著名文学家宋白

参考资料

《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