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位文壇領袖——非著名文學家宋白

宋白,字太素,大名人,今天的河北人,北宋初年的大文人,代表作是主持編修了《文苑英華》,屬於官方著作,另外也有不少個人作品,但是幾乎沒有流傳下來。說他是北宋第一位文壇領袖,是因為《宋史》給文人作的列傳中,他排序第一。作為北宋歷史上第一個登臺亮相的文苑大咖,宋老師的人生也算是絢麗多姿了。他的人生總的來說比大多數人幸運、順利,中間也遇到過一些波折,但往往又能重新獲得皇帝的賞識,加官進爵。宋老師一生歷事三朝,可以算是一個名利雙收,福壽雙全的幸運兒。

天資聰穎少年春風得意

宋老師出生於公元937年,屬於唐末五代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史書記載宋老師"年十三,能屬文"。這個記載起碼透漏了兩個信息,一是宋老師家境不錯,烽火連天的歲月中仍能供他讀書;二是宋老師得上天眷顧,天生智力很好,按現在的話說屬於"天才""神童"一類的人物,就運氣來說,宋老師命中確實貴人不少,這個後面會講到。

家境殷實的少年天才首先來到首都闖蕩,順利地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僱主和宋老師是老鄉,而且這個老鄉家不是一般人家。老鄉叫張瓊,在戰場上不止一次捨身救過當朝皇帝趙匡胤的命,可以說是當朝顯貴。古代的家庭教師吃住都在僱主家,除了教書,也是僱主的私人秘書兼顧問諮詢師,與主人私交甚密。更重要的是,張瓊是個古樸耿直的人,很講鄉黨情誼;更更重要的是,老闆張瓊對宋老師很滿意,非常賞識和認可他的才華。宋老師本就是青年才俊,在圈內也小有名聲,前途可謂一片光明,走上人生巔峰指日可待。

北宋第一位文壇領袖——非著名文學家宋白

青年才俊意氣風發之時

事實上,宋老師接下來幾年也的確比較順利。在北宋開國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中,就一舉考中了進士甲科,這年宋老師二十四歲,古代五十歲考中進士都不算晚,二十四歲考中進士甲科的宋老師絕對可以算是少年得志。此時宋老師意氣風發,他再接再厲,接下來"發文百軸,試拔萃高等,解褐授著作佐郎,廷賜襲衣、犀帶"。什麼意思呢,獲得了可以穿戴廳級幹部服飾的表彰,皇帝上一次給這類表彰是授予開國元勳。按照現在的標準,就是榮獲"國家傑出青年獎",並和開國元勳授銜儀式的標準一樣,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這年宋老師二十六歲。作為"傑青"的宋老師被安排到中央部門工作,工作期間表現突出,再次獲得朝廷賜襲衣的表彰。

在首都工作兩年之後,宋老師遭遇了他人生的第一個變故,並且進入了事業的一個徘徊期。

官運亨通中年扶搖直上

二十八歲那年,宋老師的前東家,賞識他的權貴張瓊遭人誣陷,被太祖趙匡胤處死。雖然後來真相大白,宋老師也未受到牽連,但是此事對宋老師心中的想法產生了什麼影響後世不得而知。正好宋老師工作也發生了變動,要離開首都到玉津當縣令,此地屬今天的四川樂山。在四川有七八年,朝廷有人覺得他是個人才,舉薦他到中央去當官,大概首都當時是宋老師心中的傷心地,宋老師拒絕了!理由是家裡父母年紀大了,中央部門公務繁忙緊要,自己要照看父母,怕耽誤工作,希望在事情少點的地方任職,就這樣宋老師先後到陝西和河南當過縣官,前後有差不多十一年時間。

北宋第一位文壇領袖——非著名文學家宋白

宋白任玉津縣令時與當地文人多有唱和

不得不說宋老師的運氣實在太好了,幸運之神又一次眷顧了他,而且後面這波好運走了二十多年。事情是這樣的,也許是人到中年一番經歷之後變得現實了,又或許是為了心中的抱負,宋老師外任期間結交上了晉王。晉王后來成為了太宗皇帝,太宗即位之後,宋老師馬上升官了,被任命為兗州市長,一年後調任首都,預修《太祖實錄》,主管吏部南曹。修史那時意味著是學術大家,吏部為六部之首,因此宋老師可謂名利雙收,此時宋老師四十歲。

然而後面更是好運連連,宋老師也更懂得人情世故,領略為官之道的真諦。回首都之後兩年,宋老師隨太宗出征北漢,人到中年的宋老師善解人意多了。馬上領悟到自己一介書生,行軍打仗時帶上自己,領導不可能讓自己來衝鋒陷陣,肯定是另有妙用。於是,北漢投降的第二天,宋老師就把慶祝勝利得的紀實文章呈送太宗案頭。太宗大喜,認為宋老師才思敏捷(個人認為,提前準備好,歌功頌德溜鬚拍馬的可能性更大),當即許諾給宋老師加官進爵。

出征回來的第二年,宋老師被任命主持科舉考試,併成為史館編修的負責人,成為官方認可的學術圈扛把子,這年宋老師四十三歲。此後一路高升,前後主持三次科舉考試,官至禮部尚書,成為翰林學士,主管集賢殿。主持科舉,成為翰林,是對人學識的認可,更顯示了皇帝的信任與榮寵。

隨著宋老師官越做越大,人也可能開始有點飄,自己順眼的,肯奉承自己的人會多提拔些,不喜歡的人難免壓制。宋老師主持科舉考試時,總的來說嚴格把關,為國家選拔了不少人才,但也有濫用權力的個例。加上政壇上的鬥爭,與平素自己結交的人的拖累,宋老師在官場第二次遇到了危機。

北宋第一位文壇領袖——非著名文學家宋白

人生都會有艱難的時候

度過危機老年善終

宋老師的妹夫在政壇上鬥爭失敗,對手指責宋老師在主持科舉考試時貪汙牟利,不過後來查證,宋老師是清白的,第一個危機算是有驚無險的過去了。沒有多久,大概在宋老師五十六歲的那年,宋老師的麻煩真的來了。起因是宋老師有個叫張去華的老同事,為了親戚徇情枉法。宋老師平素和張先生來往頗多,是夥同的徇情人之一。後來此事被人告發,皇帝追查下來,宋老師自然也脫不了干係。於是宋老師從中央皇宮,被貶到西北軍區下的一個軍分區當參謀(保大軍節度行軍司馬)。

在邊軍任職一年多之後,宋老師上書哭慘,說自己年紀大了,只怕沒幾天可以活了,好慘啊!太宗皇帝一心軟,顧念舊情,就原諒了他。先是調回首都上班,沒多久又恢復了原來的級別,官拜禮部侍郎,沒兩年又升任翰林學士承詣,作為皇帝的首先秘書兼顧問,負責詔書的起草。不得不說,經過幾十年的宦海浮沉,此時的宋老師更加懂得獲取皇帝的歡心和信任,宋老師得到這次官場危機就這樣度過了。

真宗即位後,或許是宋老師老驥伏櫪,不甘做一輩子高級秘書,只是乾乾文書工作;又或許是對自己為政才能的自信。總之,他向皇上要官了,要當實際主政的職務。宋老師資歷擺在那裡,又算是真宗他爹的倖臣,於是真宗大筆一揮,讓他當首都的市長。可是宋老師舞文弄墨有一套,但是管理首都還真玩不轉,沒幾天就請辭了。理由是年紀大了,精力不行,處理不了那麼多的繁雜的政務。可愛吧,和年輕的時候辭官的理由一樣一樣的,只不過這次年紀大的是自己。

到宋老師六十四歲那年,資歷擺在那裡,升官至禮部尚書,六十八歲又升至刑部尚書,主管集賢殿,快七十歲時上書皇帝請求退休。皇帝挽留以表達對他的認可,不過此時宋老師實在是年事已高,真心想要退休了。最後皇帝給他加官一級,以兵部尚書的職務退休,還專門找人瞭解他的家庭經濟情況,保障他退休後有錢養老,可謂榮耀以及。至此,宋老師的職場生涯圓滿的畫上了句號。

幾年之後,真宗封泰山,還專門召見宋老師諮詢。宋老師與皇帝說了很多,皇帝很滿意,賞賜一大筆錢,又加了一級榮譽官銜,進位退休吏部尚書,享受更高的退休津貼。

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3年,七十七歲的文人,學者宋白走完了他幸運的一生。

北宋第一位文壇領袖——非著名文學家宋白

一生蜿蜒曲折,有合有分

結語

宋白一生也曾意氣風發,也曾嘗世間冷暖,也曾恃才傲物,也曾投機鑽營,也曾倚老賣老,也曾淡看風雲。感慨宋白天資聰穎,自身也積極進取,一生還多有貴人,得天獨厚,仍然不免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當今有些文人,自以為卓識超群,見識高人一等,視別人為思想麻木的庸俗愚民。放在歷史中來看,個人何其渺小,成就何其微不足道,懷揣生生不息之心,走完風平浪靜的一生已是巨大的成就。

北宋第一位文壇領袖——非著名文學家宋白

參考資料

《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