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白酒、黄酒历史都早,可惜只是小众酒

说起酒的历史,很多人可能一下子想到的是白酒、啤酒和葡萄酒的历史,感觉他们的历史可能更久远一些,而且似乎白酒的历史更长。但实际上,还有这么一种酒,很多人只是知道但却不了解,其实他的历史比上述三者都长。

他就是果酒。照例,心急的朋友可以直接刷到文末,有知识导图,一看就懂

他比白酒、黄酒历史都早,可惜只是小众酒

01

为什么说上述3种酒都没有果酒时间长。因为,他们再怎么追溯,都只能从人类社会出现后算起,但是果酒在人类的洪荒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历史上称之为“猿猴造酒”,在江苏淮阴洪泽湖畔下草湾一带曾发现了醉猿化石。

他比白酒、黄酒历史都早,可惜只是小众酒

其实这个也比较好解释,因为白酒是蒸馏酒,是在发酵酒基础上进行的,而发酵酒的基础是食物,那时我们的祖先的主要食物还是野果,而野果中糖类又比较丰富,在天然酵母菌的作用下,就会产生含有酒精的液体,也就会成为最早的天然果酒。

有实际物证的是河南贾湖遗址,考古学者发现里面陶瓷片上的残留物,与现代果酒当中的化学成分是一致的,说明当时用陶瓷容器盛过酒,这段历史大约是6000年前。

有文字记载的是2000年前,徐福在求药途中,路过今天的河北盐山一带时,发现当地人饮用枣酒后会不惧风寒,于是就在那里建酒坊、喝枣酒,继而东渡日本。

他比白酒、黄酒历史都早,可惜只是小众酒

所以,果酒的历史还是比较长的,也是其他酒类的基础。但是由于粮食酒的兴起,在中国后面的历史中,果酒并没有留下更多有价值的资料。

02

关于果酒的种类,判断方法也是3个维度:生产方式、原料水果、二氧化碳含量

从生产方式上来讲,就是2种,一种是发酵型,一种是浸泡型。发酵的难度比较大,一般普通人用酒、糖、水果组合的方式,属于浸泡型。

区别方式也非常简单,一般发酵型会注明,浸泡型一般称为露酒。

他比白酒、黄酒历史都早,可惜只是小众酒

所以,同时看到苹果酒和苹果露酒的时候,前者要特别看一下标签,看是发酵型还是浸泡型;后者则可以直接判断为浸泡型的。

从原料水果上来讲,没有具体种类数量。因为你用什么水果,就要以它来命名。而用什么水果其实都可以,但是以猕猴桃、杨梅、橙、葡萄、蓝莓、红枣、樱桃、荔枝、蜜桃、柿子、草莓等较为理想。

他比白酒、黄酒历史都早,可惜只是小众酒

从二氧化碳含量上来讲,也是2种,静止型和起泡型。静止型的就是没有泡泡,起泡型就是像雪碧、可乐一样,会产生泡泡的。

除此以外,在国标里还把果酒分为干、半干、半甜、甜。

他比白酒、黄酒历史都早,可惜只是小众酒

所以,从上面的分类也可以看出来,果酒受葡萄酒的影响比较大,在生产方式上借鉴了葡萄酒的形式,在分类上也基本相同。

03

对于果酒,我觉得有下面4类人还是比较适合的。

他比白酒、黄酒历史都早,可惜只是小众酒

对健康关注度比较高的人。现在很多人对于食品安全还是比较担忧,由于果酒是比较健康的,里面更多的是水果中的营养成分,所以对于担心饮酒伤身的人,不妨换换口味,尝尝果酒。

不喜欢饮其他酒的人。有些人感觉白酒太烈,啤酒不够FASHION,洋酒容易醉,葡萄酒又太贵,这些都不喝,只喝果汁吧,又未免有些孩子气。所以,如果有这些顾虑的,可以尝试换换果酒,因为它度数比较低,口味偏甜,更容易入口,也算是中和了上面各种酒的不足吧。

他比白酒、黄酒历史都早,可惜只是小众酒

想要维护风度或尊重客人的人。在饭桌上彼此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需要把酒作为一种媒介来认识或者诉诸忠肠,以使双方交往不必太生硬。而在酒的选择上,可能每个人的接受程度不一样,所以可以选择比较中性一些的果酒作为载体,以体现对朋友的尊重,以能够体现出个人的风度。

女性朋友。因为果酒比较温和、营养、健康,所以女性朋友可以把其作为其他酒类的替代品。

果酒就说这么多,下面是关于果酒的知识导图。

他比白酒、黄酒历史都早,可惜只是小众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