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

又沒擠上北京早高峰的地鐵,我站在屏蔽門前刷微信朋友圈,突然看到朋友發了一張美國紐約地鐵站臺的照片,還是熟悉的年代感,只是等車的人少了很多,可能因為疫情吧!不自覺地就想到了在紐約上學的那段時光。

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

身處紐約時不覺得,每天忙碌於穿過一條條街道趕去上課,和錯綜複雜的地鐵鬥智鬥勇,很少停下來認真打量這座城市。每個到過紐約的人對紐約的印象都不一樣,但有一點感受可能是相同的——這是一個永遠停不下來的城市。

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

這個城市白天熙熙攘攘,被各色人群所充斥,到了夜晚也不曾停歇半分。數十條地鐵線路互相交錯,拉扯著彷彿馬上要散架的車廂從街道下穿梭而過,讓人懷疑這個城市的地下更深的地方是不是埋著什麼充滿著賽博朋克感的機械心臟,撲通、撲通,如同血液在人的身體裡不停流動。紐約的交通系統支撐著這個城市運轉,也支持著紐約人向前奔跑。

01

紐約交通工具靠譜程度為:

腿>地鐵>公交>出租車/私家車

紐約的各種功能中心都集中在曼哈頓,高樓林立,密密麻麻,卻絲毫不顯混亂。而讓無數大樓錯落有致的原因,歸功於曼哈頓對於道路的規劃。

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

在曼哈頓,基本上可以簡單地用數字來描述任何地點,可以說是路痴的最佳選擇。由南到北,橫著的街道被標記上1到228。從東到西,豎著的依次是第一到第十二大道。當然中間也會夾雜著如Broadway(寬街)這樣特殊名稱的街道,皇后區和布魯克林區的道路也沒有曼哈頓那麼規整,但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可以用數字來表達地點。如果你想去紐約市立圖書館,New Yorker(紐約客)會告訴你,它就在第五大道和40街的拐角。

看,紐約就是這麼直白的一個城市!

但即使道路名稱已經這麼簡單粗暴,當我走下破舊窄小的樓梯,穿過水泥地面的通道,進入到和光鮮亮麗的城市外表完全不符的紐約地鐵,依舊會被困於地鐵站裡眼花繚亂的站名和線路中。

02 地鐵雖然很破,但離不開它

和紐約的大多數人一樣,乘地鐵是我在這裡最主要的出行方式。紐約擁有1900萬人口,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紐約地鐵每天都保持著高效運轉,平均每天承載著超過540萬人次的人流量從地下穿梭而過。

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

相對於美國其他城市,紐約的地鐵交通絕對是最為方便的,隸屬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大都會運輸署,簡稱MTA)管理運營,共有24條載客地鐵線路,超過6000個車廂,472個站點,投入運營的軌道長度約為1070公里,部分線路24小時運營,最早的一批線路1904年投入使用,在全美甚至是世界上都可以算是歷史悠久的地鐵系統。

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

這個超過百歲高齡的地鐵系統,早已老舊不堪。我相信每一個抱著美好願望來到紐約的人,走下地鐵口時,對紐約的濾鏡都會破碎一地——沿著軌道亂竄的老鼠,車站裡的流浪漢,地上黏糊糊的飲料,只要在紐約待得夠久,所有人都會習慣與他們共存。

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

而在地鐵車廂裡,發生什麼都不奇怪。有一年朋友從國內到紐約找我,第一天坐地鐵就遇上流浪漢睡在車廂座椅上,邊上堆起的大包裹佔據了四分之一節車廂,散發著難以描述的味道。身旁的紐約客們保持著高冷臉,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我帶著臉都皺在一起的朋友往車廂另一側站定,對她說:“帶你感受下真實的紐約日常。”在忍受了一站之後,朋友拉著我落荒而逃。我笑她心理素質還不夠強大,哪天在車廂裡遇到趴在座椅底下的老鼠恐怕要尖叫。朋友翻了個白眼,嗆我:“要這心理素質有何用,在國內地鐵根本不會遇到這種事。”我無法反駁,只好說人家2.75美元就能讓你從頭坐到尾,甚至24條線全部坐一遍,說完突然想明白為什麼紐約的流浪漢經常選擇在地鐵站過夜。

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

在紐約,坐錯地鐵或坐反方向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紐約地鐵系統用了一個只有地道紐約人才覺得方便的方式來區分列車方向:Uptown & Queens(上城&皇后區)和Downtown & Brooklyn(下城&布魯克林區),分別表示往上城開,和往下城開,而不是以開往的目的地站名為指引,對於不太熟悉紐約的遊客來說,這就不那麼友好了。

當然,紐約地鐵也有像時代廣場附近9條線路大聚會的綜合站臺。單向站臺、雙向站臺、多線路站臺、快車、慢車……越大的地鐵站,換乘也會越複雜,上下好幾層,在地下走過兩三條街也屬於基本操作。雖然線路很多,但很多是並軌,會用同一種顏色標識,比如A、C、E是藍色線,大概率也會在同一個站臺候車,所以不會特別難找,只是有可能坐錯線。

享受過國內地鐵站的乾淨有序,窗明几淨,我至今對紐約漆黑髒亂的地鐵隧道感到心慌——沒有安全屏障門,也沒有站臺顯示屏,迎來送往的只有時不時出現在軌道旁亂竄的幾隻小老鼠。地鐵到來的時間不完全確定,等10分鐘和等一小時都很有可能,如果實在等不來要坐的地鐵,記得看看站臺邊柱子上是不是貼了通告,有可能要乘坐的地鐵今天改線了。於是,站在站臺邊的乘客像極了等待戈多,不知道他等的車什麼時候來,也不知道到底還來不來。

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

M線“提早停止服務”通知,筆跡為“為什麼我們還要繼續給MTA付錢”。

而且紐約的地鐵列車大多有些年頭了,音響、顯示系統大多都很落後,有的甚至全靠車長人工廣播報站,配合著電流滋啦滋啦的聲音,對非英語母語使用者來說,堪比地獄級別的聽力測試。唯一能確定的是,如果地鐵突然在中段停滯不前,列車司機開始重複說一些不一定能聽清的話,那就表示又要開始在毫無信號的隧道里焦急等待了。

記得上學的時候,有一次地鐵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停了40分鐘,原因是下了一陣雨,前面隧道漏水了,而在我遲到40分鐘後風風火火闖進教室時,老師風輕雲淡地表示:Subway, huh?You’ll get used to it(地鐵出問題了?你會習慣的)。

雖然紐約人天天都對地鐵有一肚子的吐槽和抱怨,但是誰都無法真的離開它。它是這個城市的血管,它的存在讓這個城市保持活力,它老式的站臺建築,舊式的動力車廂,甚至是古老的候車木椅,都彷彿在訴說著100年來這個城市的變遷。

可以說,紐約地鐵本身就是一個活著的歷史文物,它將時光刻在自己的鋼樑鐵柱上,帶著一個又一個追夢者吭哧吭哧前行。

03 擁有“隱藏彩蛋”的公交車

雖然紐約的地鐵能到達大部分地方,但難免會有一些哪個站都不相鄰的地方,這個時候就該坐公交車了。

紐約的公交系統很發達,線路多,站點也多,而且非常準時,有固定的時刻表,就是間隔有點長,大概20分鐘一班,高峰期10分鐘左右,週末則可能30分鐘才有一班。由於都隸屬於MTA,紐約的地鐵和公交車是可以互相換乘的,從地鐵站刷卡出閘之後,還可以用同一張地鐵卡刷乘一次附近站點的公交車。

除了有時候根本不知道到底哪裡是會停靠的站點之外,在紐約坐公交車基本沒有什麼讓人疑惑的地方。所以,如果不是對周邊環境非常熟悉,當我坐上公交車,一定會熟練地打開谷歌地圖,看著自己的小藍點逐漸接近目的地,不管有沒有看到站牌,先拉動“停車請求”繩,至於具體停在哪裡,司機知道就行了。因為平時很少坐公交車,每次拉繩等待停車的時候都像是在尋找站牌這個“隱藏彩蛋”一樣。

美國大多數城市的公交都是這樣,除了幾個比較大的公交車站建有像模像樣的站牌和候車椅,其他的街邊站點,站牌甚至和路燈杆釘在一起,稍不注意就被當作是路標錯過了。

公交車只會在比較大的站或有人等車的站主動停下,其他情況都需要乘客示意下車才會停。也正因為這樣,雖然美國的公交車站距離都比較近,但並不會走走停停耽誤時間。

對於美國公交車的深刻印象,是它的升降功能和輪椅放置區,這是第二個“隱藏彩蛋”。美國是一個基礎設施對於殘障人士友好程度非常高的國家,單論公交系統,美國的公交車有一個基本功能,即車身升降系統。停車開門,降低車身與道路齊平,腿腳不便或乘坐輪椅的殘障人士宛如在平地般輕鬆上車,有時候離路邊比較遠,車門底下還會有伸縮板,司機也會離開座位把輪椅人士推上車。前排座椅可以向側面收起,便於輪椅固定在方便上下車的一個區域。於是,即使是坐著輪椅,也可以便捷地乘坐公交車去任何地方。

真好,紐約春日的陽光,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紐約的公交車不僅是普通人的公交車,也是所有紐約人都可以享受的出行方式。

04 在路上,或者在堵車的路上

想要在紐約開車出行,首先得找好停車的地方。

曾經在紐約一路從曼哈頓開到皇后區,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負擔的停車場,即使如此也花費了大概25美元,僅僅為了停6個小時車。而在曼哈頓的停車場,費用高達13.99美元半小時,還要加大概8%的稅。

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

當然路邊也有可以停車的區域,通常是25美分15分鐘,需要提前在機器上投幣,最多3小時,如果超時,交警的罰單立馬送達。曾經有一同上課的朋友把車停在路邊,每上兩節課就得跑下樓重新投幣,掐著表計算時間。燈柱上的停車要求標識五花八門,甚至需要找出3個不同標識的交集時間才能確定什麼時間段可停車,有時還會臨時禁停,讓人頭大。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紐約確實是一個寸土寸金的城市。即使是在最繁華的時代廣場,留給車的道路也不像國內動輒8車道,紐約一般都是4車道,而且有非常多的單行線,所以堵車是家常便飯。如果哪天紐約不堵車了,會讓人覺得這個城市要完蛋了。

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

紐約的道路橫平豎直,很好開車,這也意味著幾乎每條路上都會以非常規律且短暫的間隔,不停地遇到紅綠燈路口和熙熙攘攘的人群。New Yorker永遠以“目中無人”的姿勢飛速前行,除了在主幹道上,由於道路更寬,他們會“屈尊降貴”在紅綠燈前停下腳步,在一些沒有紅綠燈的小路上,New Yorker往往保持著高速前行。這種習慣的養成也是因為美國的交通規則中要求車輛在經過沒有紅綠燈的路口時,必須要在路口Stop Sign(停止標誌)前完全停止3秒左右,如果有行人要過馬路,便會停車等待,有些司機在行人離路口3米開外就會降速並揮手示意行人先過。

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

還有一次在紐約開車,等紅綠燈的時候,周圍所有的車突然都往邊上挪動起來,前排的車輛甚至超出了路口,開始不明白為什麼,只是跟著往旁邊靠了靠,後來才發現後面有一輛消防車。即使是在汽車如此密集的紐約市中心曼哈頓,只要聽到消防車或者救護車的警笛聲,不管是正在行駛或是在等待紅燈的汽車都必須馬上靠邊讓出道路,而過馬路的行人退回路邊避讓,這是Move Over Law(讓路法)的要求,也是大家共識。

還有什麼比和生命賽跑更緊迫需要時間呢?

曾經和爸爸一起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遇到非常嚴重的堵車,幾乎是半小時沒怎麼動彈,但是當車流背後突然傳出急促的救護車警笛聲時,已經完全僵持住的車流竟奇蹟般地讓出了一條通道供救護車經過,全程不過一分鐘。當然,在這一分鐘之後,我們又被堵了半小時。

05 樓宇森林中,也可以有詩和遠方

除了在陰暗的地底張牙舞爪地奔馳而過,或在擁堵的街道寸步難行,紐約的交通也有浪漫的一面。

曼哈頓島東邊的East River(東河)溫柔地流淌,河的中央躺著一座狹長的島嶼——羅斯福島。彷彿一個世外桃源,羅斯福島的居民依靠著僅有的F線地鐵與曼哈頓保持一個不遠不近的距離,但是“任性”的MTA時不時就在週末讓F線與羅島“斷開連接”。於是“島民們”給自己的週末安排了更浪漫的出行方式——纜車。

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

一臺紅色的的空中列車,與Queensboro Bridge(昆斯博羅橋)在高空中並行,穿過上東區的“樓宇森林”,降落在59街。我一直記得到紐約的第一天,恰好是週六,當我在高空之中回頭看,羅斯福島和東河盡收眼底,扭過頭再往前看,曼哈頓的高樓反射的陽光近在咫尺。在高空俯瞰曼哈頓筆直的街道,腳步匆匆的人群和車流,感覺在一方小小纜車中的我像是暫時脫離了城市的喧囂與紛擾,不過三四分鐘,忙裡偷閒地享受著在空中的片刻寧靜。

終於擠上了下一班北京的地鐵。在平穩行駛的車廂裡,我不禁想到,交通原來會讓人對一個城市形成這麼深刻的印象,它不僅把這個城市從地理上連接了起來,也讓每個人和這個城市有了更深的連接。就像談論紐約,我一定會想起破舊的地鐵和在地鐵上遇到的那些人和事。我們對於一個城市的交通印象,其實也是我們和那個城市的一段故事吧。

文丨樊梓嘉

圖丨樊梓嘉 何方薇 張琳娜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這破爛樣,美國快回去收拾一下自家的交通吧

責編 | 郭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