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黑暗:大秦之六世動亂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將岐山以西之地封予秦襄公,秦國正式步入諸侯之列。經幾代君主打拼,秦國從一個為周王抵禦西戎的擋箭牌,變成為一個擁有整個關中的諸侯強國。但是到秦躁公時,秦國卻開啟了連續六代的動亂時期-----始於秦躁公(前442—前429年),後歷經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到秦獻公時期(前384—前362年)才結束。

秦在穆公時成為春秋霸主,征伐西戎,稱霸中原。但到了諸侯相互爭霸吞併的戰國時代,霸秦彷彿一夜之間成為了“六國卑秦”的弱秦。當時的秦國到底經歷了什麼,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秦國六世亂象的原因。

帝國黑暗:大秦之六世動亂

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


1. 宗法不明,貴族擅政

在宗法制時代,嫡長子繼承是宗法的核心,也是維繫王朝穩定的基礎。在秦躁公之前,秦國的君位傳承還是比較穩定的,甚至出現了兄弟相讓的感人畫面(秦莊公在位時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名叫世父,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他是秦國君位的第一合法繼承人,但是他看到自己的二弟能力強,又有雄心壯志,便說了一句“犬戎當年殺了我祖父,我一定要殺了戎王才能回來。”便率兵攻打犬戎去了,把太子位讓給了二弟,也就是後來的秦襄公。後來世父戰敗了被犬戎俘虜,秦襄公想盡辦法將大哥救了回來)。

但是到了秦躁公時,君位繼承關係便亂了套,躁公走的很急躁,當時國內軍政大權被秦國舊貴族所把控,秦國庶長(執掌軍政大權的官,相當於丞相)卻沒有擁立他的兒子繼承君位,而是迎立他在晉國當人質的弟弟繼承大統,便是秦懷公。至於秦國貴族為何擁立在遠在晉國為質的懷公為君,我們可以從懷公的父親(秦厲共公)和哥哥(秦躁公)和的諡號進行分析。秦厲共公又稱剌龔公,諡法上記載:"殺戮無辜曰厲","不思忘愛曰剌"、"愎俍遂過曰剌",這說明了秦厲共公是一個缺乏愛心、妄行殺戮的君主。《諡法解》說:"好變動民曰躁",說明懷公的哥哥秦躁公也不是一個能使秦國更進一步的理想君主。可以想象秦厲共公和秦躁公在位的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秦國君臣關係肯定是十分緊張的,躁公死後,秦國貴族必然要選一個容易控制的君主,結束這秦君暴政,但是卻開啟了貴族擅政的亂局。


帝國黑暗:大秦之六世動亂

韓趙魏三家分晉

懷公在晉國時,見到了晉國卿族內亂(六卿分晉)的危害,懷公一心想重立君威,所以秦懷公的結局註定是悲慘的。當了四年的秦公,由於不聽庶長的話,便被庶長和其他貴族逼迫自殺了,《史記·秦本紀》記載:躁公卒,立其弟懷公。懷公四年,庶長晁與大臣圍懷公,懷公自殺。但他的太子比他死的還早,庶長便立懷公的孫子繼位,便是秦靈公。

靈公繼位第二年便生了公子連(也就是後來的秦獻公,亂局止於獻公),靈公在位十年,沒少吃敗仗,在屈辱一生結束後,國內的重臣卻沒有擁立公子連,反而擁立在晉國的公子悼子回國繼位,是為秦簡公。這個秦簡公其實是懷公的兒子,也就是靈公的叔叔。公子連一看二爺爺回來搶了自己的君位,便流亡到了魏國。

秦簡公以及後面繼位的秦惠公還算穩定,但是惠公早逝,太子出子繼位,是為秦出公,出公當時才2歲,由太后攝政,這個太后寵幸宦官,治理國家一塌糊塗。當時秦國左庶長髮動政變,殺了出公和太后,迎公子連回國,是為秦獻公。至此,秦國才算真正穩定下來,獻公去世後,他的兒子秦孝公繼位,就是他任用商鞅變法,為秦一統六國奠定基礎。

帝國黑暗:大秦之六世動亂

《大秦帝國》中的秦獻公


這段時間要不是叔叔搶了侄子的君位,要不就是爺爺輩搶孫兒輩的位置,究其原因就是秦國此時主弱臣強,貴族勢力主導了君位的傳承,嫡長子繼承的宗法關係被廢用,君位動盪導致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也給了秦國強鄰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2. 強鄰突起、戰亂不斷

首先是西戎。秦國隨著地盤的擴大,西和狐、綿諸、烏氏等戎國交界,北和義渠、胸衍等戎國交界。特別是義渠國,先後同秦國經歷了400餘年的反覆軍事較量,成為當時秦國稱霸西戎的主要對手。躁公十三年, “義渠伐秦,侵至渭陽”,也就是公元前430年,義渠發大兵攻秦,從徑北直攻到渭南,迫使秦兵退出渭河下游,第二年躁公就在內憂外患下登了極樂。此後30年內,是義渠國最強大的時期,不斷侵擾秦國。


帝國黑暗:大秦之六世動亂

義渠與秦


然後是蜀國,蜀國在今四川西部和陝西西南部,擁有富饒的土地和發達的農業,蜀道艱險,易守難攻。在戰國初期蜀國是比較強盛的,與秦國紛爭不斷,公元前441年(也就是秦躁公繼位第二年)蜀國攻取了秦國的南鄭。

對秦國威脅最大的是魏國,魏國繼承了春秋霸主晉國最好的土地和人才,戰國初期魏國一家獨霸。秦魏之間主要是針對河西之地的爭奪。所謂河西泛指黃河以西之地,春秋戰國時代,河西地區指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的一片區域,這是秦國東部的保障,也是魏國西邊的防衛重地。與內亂的秦國不同的是,此時的魏國正值著名的魏文侯統治時期,文候用李悝變法,成為戰國初期的第一任霸主,奠定了大魏近百年的霸業。公元前413年魏出兵河外,在鄭(今陝西華縣)擊敗秦軍。之後第二年,魏太子擊又率軍攻下了少梁以北的繁龐(今陝西韓城境內),並驅除了那裡的秦人。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以吳起為將,從少梁往南發起進攻,攻陷秦之臨晉(今陝西大荔)、元裡(今狹西澄城南)、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合陽(今陝西合陽東南)、鄭等五座城池。至此魏佔據了整個河西之地。將秦壓制在了關中洛水以西地區,秦國至此只能龜縮在岐山腹地,不能東出,面對內憂外患,幾近亡國。

帝國黑暗:大秦之六世動亂

魏國吳起將軍


秦國經歷了統一六國前最黑暗的半個多世紀,但是秦國卻出人意料的迅速走出困局,完成了大一統,這也算是秦國的國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