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幼兒教育培訓行業(原創內容,抄襲必究)

#教育頭條#2019年春節前夕,“新冠”病毒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誰也沒有想到幾天前還在拿“武漢”疫情當談資的各地民眾一覺醒來就被捲進了這場百年不遇的災難中,而且這場災難至今仍沒有過去……而疫情給我國帶來的經濟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的數字。電影行業預計損失300億,餐飲業翹楚“海底撈”歇業20天損失超11個億,旅遊行業預計減少收入30%,而廣大家長關心的教育培訓行業也是處在“水生火熱”之中。

#教育培訓#疫情期間教育培訓行業大量跑路#跑路#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試想一個學校每月房租15-25萬之間,人員成本15萬+,每月最最基礎的開銷就是30-40萬。疫情之下國家要求全面禁課,說白了國家不禁也沒人敢來上培訓班和報名。那麼往最少裡就是一家學校一個月純賠30萬,在各個城市地方小有名氣的品牌少說也有3-5家自己的學校,多的10數家,而教育培訓大多都是個人老闆白手起家堅持的產物,什麼概念?個人企業,一個月純搭錢100-300萬不止。(大品牌全國連鎖的動輒大幾十,甚至上百家連鎖學校的各位自己算下。)從1月底到現在5月初,4個月過去了有多少人能有這麼多備用金用來“過冬”?所以就出現了以下幾類情況,而這幾類情況也就是我們要說的“後疫情時代的培訓行業”。

第一類,心有餘而力不足,想做好教育,想活下去,但是自身條件不允許的小機構。已經在疫情爆發的第一輪就被淘汰了。

“後疫情時代”的幼兒教育培訓行業(原創內容,抄襲必究)

第二類,心懷鬼胎,藉機跑路的那些人。不少人投錢做教育就多是以投機為出發點看上了教育培訓的前景,豈料自己不會經營,管理不善導致早就已經入不敷出,早就萌生退意,但一想到投入的心血(至少300W)和連帶責任,也就一直苦苦支撐了。正好,疫情來了,給了這些人跑路的決心和良機,於是大鎖一掛直接消失。這部分機構大概在疫情出現第2-3個月的時候也都已經紛紛溜之大吉。

“後疫情時代”的幼兒教育培訓行業(原創內容,抄襲必究)

第三類,有野心,真做事,減負蟄伏,儲存能量過冬。一些有遠見的大品牌機構,從疫情爆發初期就當機立斷地進行蟄伏。我們知道疫情期間員工減薪是很多公司的求生之道,但是有多少員工能扛過3-4個月的減薪?又有多少品牌就算減薪還能活下來?筆者作為業內人士深知就算減薪甚至不開工資,但是作為培訓業內大品牌來講一個月的最低損耗也在3-4千萬,而目前至少3個月過去了,眼下還能屹立不倒,甚至說不跑的品牌,真的可謂“真金不怕火煉”了!這類機構要麼背後有大資本撐腰,要麼自身能夠在疫情下保持收支平衡,且不說機構開辦之初動機如何,疫情之後則必定屬於疫情洗牌之後的行業霸主。

“後疫情時代”的幼兒教育培訓行業(原創內容,抄襲必究)

第四類,瞅準時機,開始抄底。要知道疫情對於整個教育培訓行業無異於毀滅性的打擊,但是當一批批機構關門跑路的同時,這個市場需求並沒有消減,反而憋在家裡的孩子和家長都看到了需要學習的重要性。既然市場需求已經更加旺盛,資本的熱錢就該出現在這裡了。疫情擴散的2月,早教類企業新增18家,註銷吊銷40家。不過,3月份,早教類企業新增達78家,註銷69家,有回升趨勢。這類新品牌機構將會是在後疫情時代的又一主力,因為自身品牌太新,沒有業內公信力,要站穩腳跟,基本會以“低價格優勢”主導來進行售賣。但這類機構本來就是投機而生的,教學能力,質量都有待考察。

綜上所訴,後疫情時代筆者建議,家長不要貪圖新品牌的低價格和大量送課送禮包,還是應該關注經歷疫情洗禮而不倒的品牌。#我要上頭條##教育培訓#微頭條日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