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宰相張居正,“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救世宰相張居正,“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引子

對於張居正,一向都是充滿了爭議,人性是複雜的,是多變的,哪怕是秦始皇,哪怕是漢武帝,哪怕是張居正,都不能一概而論。有人說張居正是亂世中的清流、治世裡的孤臣,也有人說張居正是貪戀權謀的獨相,被抄家的罪臣。張居正曾說過一句話“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對於自己這樣評級的張居正,到底是救世宰相,還是禍國奸佞?

正文

張居正從出生就一直不同凡響,嘉靖四年,張居正來到了這個世界,出生的前一天,他的祖父和曾祖父都夢到了在一片大海中,一直白烏龜在大海之中游來游去,在古人眼裡,水代表財富,烏龜則代表權力。祖父給張居正起名叫“張白垚”,意思就是張居正終於要為張家光耀門楣了!

救世宰相張居正,“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張居正畫像

張居正天資聰穎、機敏好學,嘉靖二十六,年僅二十三歲的張居正就已入翰林院,當時的張居正年少輕狂、意氣風發,洋洋灑灑的寫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奏疏——《論時政疏》,大膽的揭露了當時明朝的各項弊端,明裡暗裡的問題,直言不諱,痛陳時弊,立志要改革,讓明朝得到更好的發展,但顯然,人微言輕的張居正的《論時政疏》並沒有在朝中引起多大反響,宛如石沉大海一般。因為當時的明朝廷根本無暇顧及,朝堂之上徐階和嚴嵩正斗的激烈,這一次的試水,對於張居正來說,影響卻是積極的,年輕的張居正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自己真正站在舞臺中央,才還有人注意自己的發言。

  • 張居正當時一直很好奇,為什麼這些掌權者,對於時政從來都是沉默寡言,就連他的老師徐階,也是如此。庚戍之變以後,張居正看清了這是一個怎樣的朝堂,毅然決然的離開了官場,這一次張居正看懂了權力,卻沒向徐階學習到隱忍!這也就註定了張居正和張璁、夏言、嚴嵩、徐階等人不同!
救世宰相張居正,“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張居正畫像

一直到萬曆皇帝即位,張居正才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曙光,當時萬曆皇帝年幼,他的母后擔心皇帝年幼,不能主持國事,這個時候馮保斬釘截鐵的推薦了張居正,張居正為人正直、公正嚴明、處事得體,既符合為人師的標準,還可以輔佐朝政。張居正一躍成為了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師,這個地位在當時可以說是如日中天,張居正也終於來到了舞臺中央,就在這個時候,張居正力排眾議,大膽的實施了張居正改革!

  • 張居正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實施了“考成法”,何謂考成法?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說的直白些,就是給當時的滿朝官員帶緊箍咒,裁撤了相當一部分的官員,解決了冗官冗員的問題,整頓吏治,有效的加強了中央集權,但顯然“考成法”本身就存在著不合理性,甚至可以說是張居正的一種報復行為,這種暴力行政手段必定會招來反噬,也無法從根本上革除弊端。
救世宰相張居正,“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萬曆皇帝畫像

之後張居正又實行了“一條鞭法”,其中最大的革新就是“攤丁入地”,過去向百徵稅都是按照戶、丁來計算,也就是所謂的人頭稅,人頭稅的弊端無疑是巨大的,甚至在很多地區都出現了溺斃嬰兒的現象,很多比較困窘的家庭都不願意再增加人口,以防止本就沉重的賦稅變得更加沉重,“攤丁入地”將徵稅改為按照丁數和地畝出,把丁役部分攤到了土地中徵收。同時“一條鞭法”還將田賦以及其他土地方物一律改為了徵銀,賦役銀也直接由地方官徵收,有效的減少了中間過程,一定程度上減輕百姓的負擔。

救世宰相張居正,“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張居正故居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倒,所謂“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張居正一垮臺,為明朝實現了中興的張居正改革也落下了帷幕,四個月後,張居正離開了人世,在張居正辭世前的這段時間,還處理了蒙古叛亂,平定了浙江兵變,取得了鎮夷堡大捷,飯都吃不進去的時候還在督促萬曆皇帝實行新政,當時萬曆皇帝曾信誓旦旦的對病榻上的張居正說道:先生的功德我無以為報,一定會對先生的子孫後代多加照看!臣子能得到君王的如此青睞,死而無憾。

救世宰相張居正,“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張居正畫像

結語

萬曆皇帝當政四十年,張居正一死,萬曆皇帝幾乎都不上朝,晚期的明朝宛如大海中的一頁扁舟,一根風雨飄搖的稻草一般,輕輕一碰就散了。一直到崇禎帝即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念張居正,不少人才醒悟,“倘若張居正活著,明朝不至於到了這個地步”。張居正自評“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意在告訴天下人,我做的這些事,後人一定會譭譽參半,褒貶不一,但只要我認為這一切是值得的,是有價值的,那我就一定會堅定的做下去!張居正很清楚自己的下場,但他依舊義無反顧。

張居正是天使也是惡魔,為了實行改革,他想盡一切辦法上位,為了鞏固改革基礎,他拉攏人脈,建立小團體,順勢而不盲從,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也是一個孤獨的英雄,哪怕身後已過千年,也要如松如柏,留一片清白在人間!

參考資料:

【清】張廷玉等:《明史》

《論時政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