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业领域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篇一)

为什么物业领域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篇一)

———记找果果&磁云携手周年


前言

值此,找果果与磁云已达成了休戚与共的捆绑关系,这于找果果的发展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在此,代表找果果全体向李大学(以示尊敬,后文以“李老师”相称)对找果果的付出表示最真挚的谢意!

磁云与找果果合作已足一年,在过去一年里,李老师为了我们项目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力排众议的投资、亲临项目的指导、撮合资源的奔波……不得不坦言,找果果若能在未来铸起一座大厦,那么,李老师一定是奠基人之一。


为什么物业领域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篇一)


很多朋友问到我们类似这样的问题:社区这趟浑水折戟沉沙的企业和资本还少吗?你们是有独特的模式?还是有强悍的资源?或者只是勇气?

面对这些,甚至是来自团队内部的拷问,我们从来就没有掷地有声、信誓旦旦的回答过,也从来没有找到让别人和自己都绝对信服的标准答案,我们有的,是接受疑问,反复推演,在无数次自我否定中寻找突破口,在无数次自信与自卑的来回跳跃中寻找路径。

无论是本着对团队负责,或对资方的期许,还是用户们的信任,我们都认为是时候有必要,把我们看到的、担心的、坚持的都坦而言之,保持谦卑奋进的耐力。


为什么物业领域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篇一)


我们有几个观点:

红利一:社区具备充满想象力的发展红利。

社区,在我国是一个行政辖区的概念,兼具了城市服务与行政管理的双重属性,随着我国市场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社区服务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以物业企业为运营服务主体,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为辅的服务形式”。社区是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物理半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消费升级,就是社区服务的升级,人民美好生活的满足,就是社区服务的完善和更具人性化。

社区服务,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依托于城市发展,其利好植根于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追求,天然就具备了巨大的发展红利。其涵盖行政服务、零售商贸、生活服务、养老医疗、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资产金融七大基本板块,任意一个版块放在中国,都足够支撑一个万亿级市场,无论是从行业类型细分,还是城市区域划分,支撑几十家独角兽企业可能占比总规模都不会超过十分之一。无论是炒作多年的新零售,还是社区O2O,亦或是未来紧缺的社区养老与医疗问题,还是社区大数据+金融,可以一言蔽之:充满想象力!


为什么物业领域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篇一)


红利二:物业是未来社区服务的最佳场景。

在中国城市,社区由国营、私营物业企业管辖的社区面积超过90%以上,换言之:物业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范围和质量将很大程度的决定了社区服务的范围和质量。物业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管理公司”,掌舵者一定也只能,先于政府将“物业服务”与“社区服务”画上等号(笔者认为政府为了妥善解决社区养老与医疗等各类社会问题,一定会向物业伸手),站队社区经济大领域,主动扮演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角色,这是国情和行业赋予物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亦是顺应城市现代化的巨大红利。

有一个“流量热点”的观点,未来城市生活,市民将是在学校、办公、路上、商圈、旅游地、社区六个物理环境中走完这一生。用互联网的角度看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办公场地的消费以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瑞幸咖啡等互联网大咖抢滩最为显著;路上各类叫车平台、物联网终端设备、智能汽车更是生死厮杀这一流量入口;要不是诸如万达、龙湖、中粮等地产大佬死死扼住商圈的咽喉,恐怕互联网席卷的会更快;旅游地和学校具有极强的国有属性,近些年走入这两个领域的互联网大佬也是不胜枚举;社区作为六大流量之最,生死企业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近期的“彩生活携手京东”来看,这一领域的大佬级跨界运作恐怕带来的不仅仅是行业的警醒,更会是一场大佬们背后酝酿已久,风卷残云般的飓风罢。

这里,说一组数据,截止2018年,中国物业企业管理面积总计超过了300亿平方,而全国百强物业企业总计占比约33%,TOP10占比约11%,大量小型物业企业管理着我国七成的物业。另外一组数据,2013年-2017年,TOP100市场总占比上涨20%,TOP10市场总占比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收并购井喷,整体物业管理规模“哑铃雏型”已现,向寡头演变态势明显。按照行业发展规律看,跑马圈地的过程就是整个行业资本、人才与商业模式重新洗牌的进程。伙伴们,在寡头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充满着无数诱人的机会。


为什么物业领域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篇一)


红利三:物业将承接地产的人才与资本。

前段时间,抱着崇拜的心态拜读了中供铁军的《铁军》,这里不得不为地产人打call,无论从顶层设计,还是文化营造,还是管理维度,地产营造和中供铁军“套路一致”,甚至某些方面更具优势。我想,主要是因为互联网领域的高复制性与阿里成长奇迹才铸成了中供铁军的“神话”,作为一名曾经的地产营销人,窥其根本,才让这个神话真正从我内心中走下神坛。我讲这些的目的,不是为了贬低阿里中供铁军,只是想说明,地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聚集了相当多的优质人才,随着地产行业红利的终结,人才涌入地产后市场———物业,这是顺势难逆的人才承接。物业必将在未来迎来更多优质人才的加入,甚至可能是井喷式的。这是物业领域的一个人才红利,可能也是现有物业企业人才优化的重要机遇。

我想再聊聊资本红利。同理,当地产暴利褪去,新房转入存量盘活、资产运营后,物业这个平台的重磅级资本较量才真正拉开帷幕。在互联网你或许会经常听到,某某公司市值几百亿,某某公司新进资本几十亿美金,其实,这在地产这个资金更为密集的行业来看,百亿级融资多数时候只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百万方的项目,地产人在运作资本的杠杆能力,背后的融资平台整合能力,是几十年的行业积累,不敢在效率和质量上轻易武断其高于互联网融资平台,但就规模上,却是显而易见的。对于物业来说,地产资本的转入,当是未来巨大的可能存在的红利。


此时,我手中还积压着两个客户方的方案,实难就行业问题与我们的模式进一步展开和深入的描述,也取决于很多新的发现相对敏感和阶段性的不确定,也取决于我们团队自身能力有限。我将本篇定为“篇一”,定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持续增补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