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男生跳樓,青春期,到底需要怎樣的教育?

一件小事:武漢江夏一中初中生張某在學校與其他兩名同學一起玩撲克,當他們被發現後,班主任請家長來學校,主要是希望家校配合,一起對學生進行教育

當張某在學校樓道被母親扇了兩耳光,沉默2分鐘後,決絕地從五樓走廊跳下,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

14歲男生跳樓,青春期,到底需要怎樣的教育?

這個事件可以歸納為,小事情引出嚴重後果。一是張某失去了生命;二是對於張某的家長而言,失去了心愛的兒子;三是對於學校而言,學生在學校跳樓,可能會嚴重影響學校的聲譽和後續發展,是典型的三敗俱傷事件。

分析整個事件,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01

14歲孩子的心理發展是什麼樣的?

14歲,對於一個人的發展來說,正是青春萌芽時期,他們對很多事兒都似懂非懂。從身高來看,他似乎已經是可以了,像個大人;但就心智而言,他們沒有經歷過什麼事兒或挫折。

14歲男生跳樓,青春期,到底需要怎樣的教育?

以本事件中張某同學,他只能算是一個身高長起來的孩子,心智不成熟,或是還比較淘氣。如果心智成熟,也不可能在學校裡,不認真聽課學習,卻和同學玩撲克。

而此時,青春期心理的明顯特點就是:

一、心理與生理發展不平衡,青春期孩子生理發展比較迅速,而心理發展相對遲緩,因此造成了心理、生理發展不平衡的狀態;

二、智力發展比較快,特別是對觀察,記憶,思維,創造性的能力明顯提高;

14歲男生跳樓,青春期,到底需要怎樣的教育?

三,情緒變化多端,此時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比較大,表現為寂寞與孤獨,焦慮與不安,苦悶與抑鬱相沖突的狀態,而且憧憬未來,並且富有幻想。

特別是最後一點,青春期孩子的情緒,他自己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就以我們自己為例,回憶自己在14、5歲時,是不是也偶爾會頂撞父母、老師。當然除了那種乖乖女,其實,乖乖女的內心也有不樂意的時候。

14歲男生跳樓,青春期,到底需要怎樣的教育?

作為父母或教師,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的確也是有學問的。一個孩子從孩提時期到青春期,他們從一無所知,事事都聽爸媽的孩子,成長為有主見的青少年或青年,他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過程,這個成長的經歷一定會出現磕磕碰碰。

02

家長角色的轉變,助力孩子成長

為何有的孩子的青春期可以平坦度過,而有的孩子的青春期卻會遇到許多的艱難險阻,個人認為這和家長角色的轉變有很大關係。

14歲男生跳樓,青春期,到底需要怎樣的教育?

如:事件中的張某的母親,當孩子在學校裡發生事件後,不分場合地就給張某兩個耳光,張某是你的孩子不假,但是長到14歲的青少年已經有強烈的自尊心了。而張某的母親並沒有想到、也沒有顧及到孩子的面子以及孩子的形象。

另一位母親,當孩子李某在學校發生類似違紀的事情後,看看她是怎麼做的?李某是住宿生,不允許出學校門口,李某卻自制一張走讀卡,在4次成功出校門後,第5次被門衛發現是假走讀卡,學校就通知家長,來解決此事。

14歲男生跳樓,青春期,到底需要怎樣的教育?

李某的母親還在離學校100多公里的另一城市,當她晚上在高速上驅車2個小時來到學校時,李某被處停課3天的處罰,這3天這位母親並沒有過多的斥責,只是在最後李某回校時,告訴孩子,假如媽媽那麼晚在高速上有個閃失的話,你將如何面對將來的生活時,孩子李某突然醒悟,以後李某再也沒有發生過違紀之類的事情。

03學校除了教學,更該關注“育人”

隨著時代進步,全社會越來越關注教育了,這裡的“教育”,人們只是更看重“成績”、“分數”。

14歲男生跳樓,青春期,到底需要怎樣的教育?

在此事件中,如果學校三個學生“在校玩撲克”事件處理時,沒有請家長,只是對學生進行說理教育,讓孩子罰做衛生這樣的處理,最終可能也不會出現孩子跳樓的事件發生。

生命,相對於任何其他而言,都有無法承受之重。無論怎麼樣,同學張某是在江夏一所中學從五樓跳下去的,最後張某失去了生命。無論對張某自己、對家長,還是對學校,都是一件讓人痛心的事情。

14歲男生跳樓,青春期,到底需要怎樣的教育?

結語:

每個生命也都是獨特的個體,我們都在為社會發展、甚至人類發展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是每個人都需要。湖北江夏的初中生張某,或是衝動、或是對生命失去眷戀,在最讓人羨慕的年紀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實在讓人惋惜。青春期的學生,家長或教師,不能用成人所承受之重看待他們,他們有時真的會很衝動或很脆弱。

生命很可貴,且行且珍惜!我是師者雲,如果喜歡,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