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市場上,打著“純料古樹茶”的人數不勝數,幾十到幾千塊的古樹茶比比皆是。

很多都是所謂的“披著古樹皮的臺地茶”!

古樹、單株、母樹、千年、純料,野生……於是,經常會碰到茶友這樣問老闆:“雲南的古樹茶到底有多少?”每個老闆都會不加思索回答你,“量很小,我的絕對是古樹料,其它品牌商家的不好說”。

今年春茶炒得熱火朝天的202萬倚邦太上皇,拼多多上9.9就可以買到“同款”。知道古樹茶十大真相,你才不會被騙!

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 01 -

理不清的古樹樹齡

多大樹齡才算古樹?有說300年,有說200年,有說100年,有說七八十年,這個不必糾結,總而言之,不是臺地扦插,密度沒那麼大,不打農藥就算及格。

事實上,古樹的樹齡很難精確測量,目前並沒有科學的方法。教材上說,C14什麼的,用在古樹年齡上都不靠譜,沒有什麼儀器能達到哪怕還湊合的結果。

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不僅活的難測,死茶樹也難測,就是把樹砍了數年輪,也可能因為氣候土壤等原因出現較大偏差。

茶樹的生長受到自然環境,土壤肥力,修剪程度等因素的影響。重要的是,茶樹也不一定越高齡茶質越好。相對來說,高齡茶樹所產的茶的更細膩,更平和,也更珍貴。但百年左右的茶樹也可能香氣高揚,滋味有特色,還是要用茶質說話。

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 02 -

一座茶山不止一種茶

這個是新手最容易進入的誤區。“老班章”和“老班章”,“冰島”和“冰島”大不一樣。這不僅僅是樹齡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樹種不一樣!品種不一樣,喝起來能一樣嗎?

茶聖陸羽曾說,陽崖陰林,在不同的茶山,優質茶園的位置和朝向各不相同,有的是陽光充足的好,有的是林地裡的好。

“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沒人告訴我?”那是因為花錢買名山的你並沒有仔細研究過,當然,如果你喝到冰島或老班章是自己認可的茶,不必研究得那麼細。

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但是道理一定要知道:實際上在同一座茶山,不同茶地、不同茶農家所產的茶,在當地人的心目中的價值是不一樣的。千萬不要以為同一座名山都是一個品質,一個價格!

這個對於大多數在市場上買名山古樹茶的朋友來說,其實也不用糾結,因為關於古樹茶一個更冷的事實是,零售市場上買的班章冰島基本沒有真的。

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 03 -

明前茶、頭春茶等於好茶?

春茶季一到,“明前古樹茶”、“頭春古樹茶”刷爆朋友圈,老茶人只能表示“呵呵”。

“明前茶”是江南一帶綠茶的季候概念,和普洱古樹關係不大,但用在普洱茶身上也不算錯。在雲南不同茶區甚至同一茶區的不同樹種採摘時間是不一樣的。有的地方明前只能採少量,有的只能採芽尖,有的完全沒有開採。多數優質的古樹茶都不是明前茶。

比起“明前茶”,“頭春茶”要略微靠譜一點,從大的範圍來說靠前面採的茶,比春尾茶的要好一些,但是並不是越前面越好。古樹茶有其自身的規律,往往是春茶季期間的某幾天茶質最好,前面、後面都相對遜色,這裡面門道可深了,和植物自身規律、月相都有關係。

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 04 -

新茶不能完全體現茶山特色

一個尷尬的事實:每年有大量的古樹茶,包括價格昂貴的名山,在未充分體現其價值的情況下,被稀裡糊塗的喝掉了。

究竟存多久才能喝,這個問題涉及到適飲期,存期短的茶和存期長的茶各有優點,都可以喝。但是至少要有一兩年的轉化,才能大概看出一款古樹茶的格局。

剛做好的新茶和存放一年以上的古樹茶差異有多大,這不好定量,平均來說,相似度不超過三成,經過一兩年以後,基本六七成的感覺就有了。每年搶新也好,新茶品鑑也好,並沒有多少合理性,所以建議邊藏邊喝,感受時間的魅力。

品鑑新茶,是基於對這款茶的熟悉度,只有建立起新茶老茶的對應關係後,才能對新茶進行判斷。太多的茶,新茶和老茶喝起來完全不一樣,而且喝的越多,就越覺得規律難以捉摸

,這也是存茶的魅力所在!

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 05 -

越陳未必越香

普洱茶的存放是個大課題。只要是好茶,如果存放環境正確,短存期的茶和長存期的茶都很不錯,不過普洱茶的轉化有其自身的規律,不只越陳越香那麼簡單。

什麼叫存放合理?就是滿足三個要求,避免外界干擾,防止芳香類物質流失,合適的溫溼度。對於初級茶友來說,最重要的原則是要保持茶品的密封和合理的含水率。

在合理存儲的前提下,茶葉不同階段的香型有不同的特點,不是和時間的正比關係那麼簡單。大體來說,前期的香更清揚一些,後面更醇厚一些。“越陳香越陳”可能更準確一些。

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 06 -

是否古樹和外形無關

常有各路大師通過幹茶或葉底的外形來判斷一款茶是不是古樹茶,這……

臺地茶的品種簡單,古樹品種豐富多彩:不僅包括大葉種,也包括小葉種;有長的、圓的、扁的,很多形狀;有鋸齒鋒利的,也有鋸齒模糊的;有葉片厚得跟皮革似的,也有跟紙那樣薄的。這些外形差異都是品種不同帶來的,和是不是古樹茶沒有很大關係。

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過去受易武和勐海地區茶山影響,人們認為大葉才是正宗,現在這種觀點已經逐漸被拋棄了。

唯一能通過外形判斷是否古樹的情況是,你知道原料就來源於這座山,而且,你完全清楚這座山有幾個品種以及品種的特點。這個就不是大師能幹得了的,能分出來的是茶農,當然出了這個山,茶農的經驗也不靈了。

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 07 -

理性看待名山

關於名山,記住三句話:名山一定有好茶,名山茶不一定好,好茶未必在名山。

第一句,名山一定有好茶。不管名山成因如何,有歷史的,有一時口感偏好的,有炒作的,但是有一點,名山一定有特點鮮明的好茶,而且是讓大眾喜愛的,性價比不論。

第二句,名山茶不一定好。名山有好茶,但你去名山收的茶未必好,為什麼?請往上翻,一座茶山不止一種茶。

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第三句,好茶未必在名山。一些有好茶的地方,或是因為交易不便、文化閉塞、產量稀少又或是說不清楚的原因,不為人知,這些茶的水平並不低於名山。

買名山還需要考慮原料真假,即使真的還要考慮性價比,即使不差錢還要考慮過度採摘品質下降的問題。所以,馬雲說的對,花錢有時候更累人!最簡單的還是喝你喜歡的古樹茶就好了,比如,懂過的古樹茶,性價比真的很高。

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 08 -

沖泡古樹茶不簡單

很多朋友一看是普洱茶,就認為用沸水沖泡就可以了,這樣是欠考慮的。實際上絕大多數古樹茶都不適合沸水沖泡,除非是存期十幾年以上的老茶。大多數短存期的古樹(七八年以下),沖泡的適宜溫度在90度左右,過高的溫度會掩蓋香氣的層次。

也不一定是紫砂壺沖泡古樹茶最好,對於短存期的古樹,密度高的白瓷蓋碗更合適,這樣容易展現古樹茶細膩的香氣。相對來說,熟茶和老茶用紫砂壺的效果更好。

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 09 -

品鑑古樹有內涵

相較於葡萄酒、咖啡等文化飲品,古樹茶的品鑑,整體還處於初級的階段。古樹茶要比前面兩種飲品更加豐富有內涵。

關於普洱茶品鑑的常用詞有“霸氣”,還有相反的“柔”。而實際上,普洱茶的香氣高達二十幾種,關於口感的詞彙也不少,關於體感的詞彙亦遠比其他飲品豐富。

之所以目前大家還沒有用上,和經濟發展階段,文化興起的時間點不無關係。

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 10 -

神秘的茶氣

聽到茶氣,有的人就覺得玄虛,實際上茶氣是絕大部分喝古樹茶的人都會有過的一種體驗,如後背發熱、滲汗、身體通泰,敏感的人會感受氣血運行,在身體的一些穴位比如百會、湧泉等也會有感應。

茶氣這個詞是近年來興起的,但是這些體驗並非是現代人的發現,古人早就記載過,大家比較熟知的是盧仝的《七碗茶》詩,對茶氣的描述不僅準確,也很優美。

乾貨!買古樹茶總被騙?那是你不瞭解古樹茶的十大真相


#茶生活# #古樹茶# #普洱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