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打響的前夕,名將胡奇才,卻將大炮對準了自己的工事

1948年,東北民主聯軍經過三次作戰,終將東北衛立煌軍團的四個兵團共計55萬人包圍在長春、瀋陽、錦州三個互不聯繫的地區。同年九月份遼瀋戰役正式打響,此時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的副司令胡奇才才接到上級命令,命其率領軍隊在塔山陣地負責阻擊任務。

在戰爭打響的前夕,名將胡奇才,卻將大炮對準了自己的工事

塔山這個地方是一個有200多戶人家的村莊,它不僅沒有山也沒有塔,不過它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地帶,一條公路從塔山村正中間穿過,北邊距離錦州僅僅不到20裡的路程,南邊距離位於錦西的蔣軍也只有100米左右。作為國民黨軍隊援助錦州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東北民主聯軍堵住國民黨援軍的最佳地段。

在戰爭打響的前夕,名將胡奇才,卻將大炮對準了自己的工事

早在1946年的新開嶺戰役上,胡奇才運用靈活的戰術,能進能退又不失主動的戰術運用,僅僅只經過了一晝夜的激戰,便全殲國民黨號稱"千里駒"的25師,更是擊落美製飛機一架。由於胡奇才對於國民黨有著十分寶貴的戰鬥經驗,因此在這一場塔山阻擊戰中,中央領導人一致同意派出胡奇才,阻撓國民黨的前進道路。

在戰爭打響的前夕,名將胡奇才,卻將大炮對準了自己的工事

胡奇才出兵塔山時國民黨軍隊早已對我軍在塔山的陣地進行猛烈的炮擊,為了能夠迅速增援與國民黨激戰的軍隊,胡奇才帶著一個參謀和一個警衛員,在雙方交戰的炮火中,輾轉前進,一刻也不敢停留,一刻也不敢耽擱。在到達陣地後立馬就對當時的戰況進行了分析更是按照自己的經驗以及來的途中所看到的事物進行分析,得出了一個完善的戰鬥攻略。

在戰爭打響的前夕,名將胡奇才,卻將大炮對準了自己的工事

對地理位置進行詳細的分析後,胡奇才發現塔山這一個村子就是我軍在塔山防線的核心,為了更有把握的阻擊國民黨軍隊,胡奇才派出了十二師三十四團一整個營死守這五個小村莊。在他的再三叮囑下,塔山村的防禦工事緊張的進行中,而自己則迅速前往前線指揮對蔣軍的戰爭。

在戰爭打響的前夕,名將胡奇才,卻將大炮對準了自己的工事

但他的心裡一直擔心塔山村的防禦工事,畢竟這個小村莊是這一場戰爭勝利的關鍵,必須格外重視,在防禦工事建成後胡奇才還特地前往塔山村檢查工事的建造狀況。為此胡奇才還特地帶上了一門60炮,這一門大炮的炮口並不是對向敵軍前進的方向,而是對準了我軍的防禦工事。

在戰爭打響的前夕,名將胡奇才,卻將大炮對準了自己的工事

也正是60炮的這一轟,塔山的防禦工事直接被打塌了一半,前一秒還在信誓旦旦說防禦工事十分穩固的營長,徹底的傻眼了。而胡奇才就著這一件事訓起了士兵:就這一個小小的60炮都承受不住,怎麼能夠承受著蔣介石那些美國製造的飛機大炮?

在戰爭打響的前夕,名將胡奇才,卻將大炮對準了自己的工事

有了一次的教訓,全營的士兵也不敢再有所馬虎,重新在塔山村構築工事,這一次的防禦工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來的結實、堅固。在國民黨軍隊到來之際,這一堅固的工事也確實讓士兵們做到了能藏能打,對於蔣軍的重炮攻擊應付自如,最終成功完成阻擊國民黨軍隊進軍援助錦州的阻擊任務。也就是這一場戰役胡奇被人們稱之為了"塔山猛虎",更有一些軍事家將胡奇才成hi我i額是中國的"小庫圖佐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