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期間發表6篇SCI,解析論文投稿的那些問題[經驗]


因為我曾經發過幾篇開源期刊的論文,所以前幾天被問到了一個問題:“你怎麼看開源期刊對學術聲譽的影響?”說實話,幾年前我根本沒考慮過開源期刊還是傳統期刊的問題,誰快投誰


作為機械導師的博士研究生,我從事的卻是自動化方面的研究,所以在論文發表這方面,導師們除了經費支持,也沒法提供什麼其他門路。如果我這樣的博士研究生還去考慮開源期刊還是傳統期刊的問題,純粹是老壽星上吊——活得不耐煩了。然而,現在我作為一個想要繼續在學術圈混的人,也是時候認真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了。

先從我的經驗談起。


我在讀博期間,發表了6篇SCI期刊論文,其中4篇發表在開源期刊。這些期刊包括IEEE旗下的IEEE Access等。此外我還發表了5篇EI期刊論文。發表論文的是中文期刊,這些期刊都收版面費,但是下載上面的論文則需要購買中國知網的數據庫,所以我也不清楚這些算開源期刊還是傳統期刊。


至於剩下的3篇EI會議論文,目前應該算國內的頂級自動化會議,也是收了會議註冊費的。此外我還參與了20次SCI期刊論文和EI期刊論文的審稿工作。基於上述經驗,我整理瞭如下表格(表中數據基於我的經驗,不具有統計意義)。


讀博期間發表6篇SCI,解析論文投稿的那些問題[經驗]


收費的角度來講,SCI開源期刊確實偏貴,大約是EI中文期刊的二到六倍,也就是說一篇最貴的SCI開源期刊論文的經費,可以發表六篇最便宜的EI中文期刊論文。


各種週期方面,開源期刊確實很快。在審稿人數量方面,SCI開源期刊與SCI傳統期刊的下限都為二人,至於上限,其實能達到六人的SCI傳統期刊也不多。至於審稿人專業水平,因為不好量化,我沒有在表格中展示。


對於審稿人的專業程度,我主要從我自己的經驗來說,以免代入過多個人情緒。我一共收到過30次SCI期刊審稿邀請(能找到郵件的,有些郵件被我刪掉了,不計),其中只有4次是來自SCI開源期刊的審稿邀請。在26次SCI傳統期刊審稿邀請中,我同意審稿14次。在4次SCI開源期刊的審稿邀請中,我同意審稿4次。除了少數幾次拒絕審稿是因為我太忙,大多數拒絕審稿的原因是專業不對口。


舉例來說,我是研究預測控制的,但是在SCI傳統期刊找我審稿時,不止一次送來過人腦活動預測、人類行為預測等等只有一個關鍵詞匹配的文章。SCI開源期刊送來的稿件反而都和我專業相關。所以從審稿人的專業程度來說,我發表論文或參與審稿的SCI開源期刊沒有顯著地落後於SCI傳統期刊。而且我認為由於7天或者14天的審稿週期,可能會排除掉一些專業不相關的獵奇心態者。


整體而言,從我的發表和審稿經驗來看,SCI開源期刊並不水,只是快

那麼為什麼SCI開源期刊的風評越來越差勁?我認為原因不外有二。


其一,SCI開源期刊發文量大


以IEEE Access為例,去年的發文量已經突破了15000大關。這些文章裡有創新性等各方面比較差的。在我的專業領域,我也可以在該期刊發表的文章中挑出幾篇水平較差的。當然在SCI傳統期刊發表的文章中,我同樣可以找到水平比較差甚至是數據有漏洞的。對比SCI傳統期刊每年幾十到幾百篇的發文量,IEEE Access並不見得很水。但是在同一個期刊看到幾篇水平較差的文章,勢必會影響我們的觀感,從而可能認為這個期刊比較水。從這個角度來講,SCI開源期刊在口碑方面先天性地處於弱勢。


其二,SCI開源期刊動了一部分人的蛋糕


人是一種追逐利益的生物,學術圈的人並不都是不熱衷功名利祿的聖人君子,SCI開源期刊的出現,嚴重損害了能夠發表SCI傳統期刊的學者們的利益,包括職稱評定、基金申請等各方面經濟、精神方面的利益。所以SCI開源期刊口碑下降的另一個原因,也不排除一些傳統學者的打壓排擠,甚至是惡意的打壓排擠。

讀博期間發表6篇SCI,解析論文投稿的那些問題[經驗]

SCI、SSCI、EI源刊/會議、課教著專、出版


那麼作為一個大潮下的螻蟻,我們這些初入學術圈的菜鳥,該何去何從?


首先,我認為應該在精神上支持開源期刊的發展。傳統期刊效率低下,已經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對於自動化等發展速度較快的專業,傳統期刊的發表節奏已經顯著地跟不上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傳統期刊上新近出版的論文使用的還是幾年前的技術,甚至是已經瀕臨淘汰的技術,何其荒謬。


開源期刊的效率很高,技術更新很快,所以從科學的角度而言,開源期刊是更加先進的平臺。而且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開源期刊大多對青椒、學生較為友好,而一些傳統期刊則被學閥把持,所以開源期刊也是我們的救命稻草。


其次,從現實的角度而言,

應該與開源期刊保持一定的距離。至少在國內,抨擊開源期刊是水刊的傳統學者仍然佔據著主導地位,只要這些學者仍然把持著學術話語權,在開源期刊上發表論文就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為了生存,需要低頭。


最後,我認為所有完全用期刊指標評價論文水平的行為,都是耍流氓。科研機構完全用期刊的指標評價論文水平,本身就是極為不負責任的表現。從個人的角度而言,打鐵還需自身硬,無論在什麼樣的期刊上發表論文,都應該盡力保證發表出去的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